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三教材课后习题答案(2020年7月整理).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1833896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41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三教材课后习题答案(2020年7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三教材课后习题答案(2020年7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三教材课后习题答案(2020年7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三教材课后习题答案(2020年7月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三教材课后习题答案(2020年7月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三教材课后习题答案(2020年7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三教材课后习题答案(2020年7月整理).pdf(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高中生物必修高中生物必修 3 3稳态与环境稳态与环境课后课后答案和提示答案和提示 第 1 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 1 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问题探讨 1.图 1 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 2 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 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 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思考与讨论 1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

2、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 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 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 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 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 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

3、动脉端渗出, 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 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 们之间的关系如图 1-2 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图 1-2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三)资料分析 1.提示: 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 (如 Na +、 K+、 Ca2+、 Mg2+、 Fe 2+、Cl-、HPO 4 2-、SO 4 2-、HCO 3 -)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 蛋白、纤维蛋白原等

4、)、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 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 等。 2 3.Na +、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 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 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 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

5、成尿液排出体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四)旁栏思考题 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 0.9%的 NaCl 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 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 NaCl 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 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五)思考与讨论 2 1提示:Na +和 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 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 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 血液循环

6、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 CO2与 H2O 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CO2+H2OH2CO3H + + HCO 3 -。 HCO3 -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 2 章关于人体 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 吸系统等。 4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 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

7、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 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 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 CO2 分压大于肺泡中 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六)练习 基础题 1C。 2B。 3B。 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 织液。 拓展题 (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3)肾小管的重吸收。 (4)皮肤。 第 2 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课后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

8、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 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 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例如,正常 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 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 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提示: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 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 3.提示:(1)肌

9、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 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二)思考与讨论 1.提示: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可以让同学先谈谈自己发高烧时的感受。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 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 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 热时机体

10、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 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对于 6 个月至 4 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 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2.提示: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 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 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3.提示: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

11、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 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 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三)实验 1.生物材料加入 HCl 或 NaOH 后 pH 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2.提示: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 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 NaH2PO4/Na2HPO4,其中 NaH2PO4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量 NaOH 时,可以中和 OH -;Na 2HPO4溶液呈碱性,当加入少量 HCl 时, 可以中和 H +。水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pH 变化明显。

12、3.提示: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 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 作用。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 pH 稳定。例如,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 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 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 C02和水。血液中的 C0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 增加通气量,从而将 C0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 pH 影响不大。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 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 作用,以及机

13、体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维持相对稳定。 (四)练习 基础题 1D。 2C。 3D。 4提示:因为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细胞代谢本质上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 总和。内环境为这些生化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条件。当内环境稳态保持正常时,细胞的 代谢活动能正常进行;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代谢活动就会受影响。因此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 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拓展题 提示:当动物进食高浓度的糖溶液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暂时升高。血 糖浓度的升高会刺激机体加速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 共同调节下,血糖浓度逐渐恢复到正

14、常水平,具体调节机制可参考第 2 章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内容。 第 2 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4 第 1 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后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提示: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回答,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二)思考与讨论 1 1.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 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 经。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

15、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 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 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参与,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参与。 (三)思考与讨论 2 很明显,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神经 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传递下去的。 (四)资料分析 1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 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2是控制排尿

16、的高级中枢,也就是大脑出现了问题。 3这些例子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五)思考与讨论 3 可能是 H 区出现了问题。 (六)旁栏思考题 提示:记忆必须加以巩固才能持久,巩固的方法是复习。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进入人脑的信息量非常 大,据估计仅有 1%的信息能被较长期地记忆,大部分都将被遗忘。能被长期贮存的信息是反复被运 用的。通过反复运用,信息在短期记忆中循环,从而延长信息在其中的停留时间,这样就使这些信 息更容易转入长期记忆。 (七)练习 基础题 1.B。 2.大脑、小脑和脑干。 拓展题 1b、c、d、e。 2提示:都表现为电位差,但电流在导线中的传导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而神经冲动的传 导主要是靠细胞膜两侧带电粒子的跨膜运动形成的。 第 2 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课后答案与提示 (一)问题探讨 计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马拉松运动员只能跑 1 min 左右(0.81.2 min)。 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