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导航】江苏省2013届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8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821796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海导航】江苏省2013届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8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学海导航】江苏省2013届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8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学海导航】江苏省2013届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8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学海导航】江苏省2013届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8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学海导航】江苏省2013届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8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海导航】江苏省2013届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8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海导航】江苏省2013届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8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必修 3,第8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针对训练,针对训练1:(2011年天津文综)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解析】A。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意在考查考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尽管新文化运动时期专门论述民主和科学的文章不多,但其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利用民主和科学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

2、号。,备选题 (2011年海南单科)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 ) 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解析】A。扣住题干关键词“思想界”、“出版界”、“学潮”等可知是思想领域、学生运动,从而推断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其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故选A项。,针对训练2: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

3、。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解析】B。新文化运动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它促使人们更加迫切的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题中的事件是五四运动。,备选题 (原创)“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没有体现陈独秀这一观点的是 ( ) A体现了彻底反封建的决心 B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 C为文学革命指明了方向 D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倾向,【解析】C。分析材料结

4、合所学,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的进攻。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他们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做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做是进步的。本题“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陈独秀这一观点体现了彻底反封建的决心;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倾向,C项与材料没有联系。,针对训练3:(2011年厦门质检)陈独秀指出:“若一方面承认共和政体,一方面又要保存孔教,理论上实在是不通,事实上实在是做不到。”为此,他当时致力于( ) A反对袁世凯复辟的

5、军事斗争 B宣扬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思想 C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D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解析】B。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备选题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 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 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B。分析陈独秀在材料中的思想主张,这一思想解放运动指新文化运动,根据所学,新文化运动的功绩有:新文化运

6、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此最主要的功绩选B项。,针对训练4:史学界认为:“任何文化都由外在物质、中间理论与制度、内部心态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体。当两种文化接触时,首先容易相互发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识中间的理论和制度;最后方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即心态层面。”近代前期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正是走过了这样的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与心态层面”各指什么历史事件? (2)分析从“物质层面”过渡到“制度

7、层面”的原因。 (3)“心态层面”的主要内容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哪些认识?,参考答案: (1)物质层面:洋务运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心态层面:新文化运动。 (2)原因:洋务运动的破产;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民族危机加深;维新变法思想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先后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任答4个要点即可) (3)变化:由宣传民主与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影响: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4)认识: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与近

8、代民主革命的进程紧密相连(向西方学习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言之成理亦可),备选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王道政治使大原。 陈独秀 材料二惟自共和以来,百神废祀,乃至上帝不报本,孔子停丁祭。天坛鞠为茂草,文庙付之榛荆。礼坏乐崩呜呼,中国数千年以来未闻有此大变也。 康有为,材料三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 陈独秀,请回答: (1)“三纲之说”和“王道政治”具体是指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可以推测出陈独秀对儒学持何种态度?请说明你的理由。(4分) (2)近代“共和”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材料二这段话的大意

9、是什么?该文反映了康有为怎样的心情? (3分) (3)“维新”和“帝制”分别是指什么?从材料三可以看出陈独秀在思索什么?有何行动? (3分),参考答案: (1)“三纲之说”指“三纲五常”或儒家的伦理道德,“王道政治”是指“仁政”或“封建专制统治”;反对;陈独秀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反对君主专制。 (2)1912年;儒教遭到破坏、要恢复旧制;对时局的变迁感到无奈。 (3)戊戌变法和袁世凯复辟;如何唤醒国民;掀起了新文化运动。,1.(2011年浙江文综)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10、(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解析】 B。徐志摩“24岁以前”,即1920年以前,这是做此题的前提。由此判断A错误,因为1917年胡适和陈独秀已经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此后形成文学革命的高潮;本题的题眼为“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徐志摩对“相对论”感兴趣无疑是受到当时“赛先生”(科学)的影响;他对“民约论”感兴趣则是受到了“德先生”(民主)的影响。此题的主旨不是讨论重理轻文的话题。据此,B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D项亦可排除。,2.(

11、2011年北京文综)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解析】 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20世纪20年代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十分黑暗。十月革命为黑暗中的中国人带来了光明,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人们开始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所以出现材料中大部分受调查者赞成社会主义的现象。,3.(2010年北京文综

12、)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这反映作者( ) A抨击迷信思想 B痛斥君主专制 C批判宗法制度 D回击复古逆流,【解析】 A。此题考查的是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经分析应该是伴随启蒙思想的传入,作者认为国家政治命运不可寄托在神仙身上,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4.(2011年广州模拟)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

13、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继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解析】 C。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近代中国社会主流思想各种关系之间的认识。所谓“主流”,就是某一种思潮影响较大,但是,其他思潮仍然存在。故选C。,5.(2011年湘潭一模)1915年一篇文章引用尼采的观点:“德国大哲学家尼采别道德为二类: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谦逊而服从者曰奴隶道德。”并认为:“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该文的撰写者最有可能是( ) A梁启超 B陈独秀 C孙中山 D毛泽东,【解析】 B。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根

14、据题干“1915年”,对中国儒家所提倡的“忠孝节义”思想做了猛烈的批判,分析应该是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观点,因此应选B项。,6.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属于材料中的“政治”觉悟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鸦片战争,【解析】 C。材料中所提到的学术觉悟阶段,指的是林则徐、魏源、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政治觉悟阶段,维新派和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结合问题中“政治觉悟”应指辛亥革命,本题选C项。,7.(2009年浙江卷)阅读

15、下列材料: 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

16、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 (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