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指导课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801309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指导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文言文指导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文言文指导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文言文指导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文言文指导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指导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指导课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文言文复习指导,写人叙事类,复习的指导思路,复习资源:课内文言篇目 复习方法:分类序列复习 复习目的:课内迁移课外,一、中考再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 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

2、(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七),16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 朕 不 与 迁 官 良 久 不 止 17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帝素嫌其人 ( ) 良久不去 ( ) 帝怒形于色 ( ) 外间百姓正望雨( ) 18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刑以惩恶 A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帝竟从其请。 左右皆震恐。 20课文赵普中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请根

3、据上文回答: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 ,考试当中主要的题型,语句的停顿 实词的解释 虚词的用法 句子的翻译 内容的理解,将课内文言文篇目重新梳理归类。,写人叙事类 写景抒情类 借事说理类,二、分类复习。,本课复习篇目:“写人叙事类” 童趣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伤仲永 木兰诗 孙权劝学 愚公移山,(一)复习实词。,1. 朗读课文,积累重点实词解释。 2. 完成练习,反馈实词掌握情况。,童趣 故时有物外之趣 项为之强 徐喷以烟 方出神,所以 脖颈 通“僵” 慢慢地 正,正在,故虽有名马,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本文通过对自己童年趣事的追忆,表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

4、趣。 通过想像和联想描写景物。全文所选三件趣事,均平淡无奇,但经过作者的奇思妙想,就大为生动了,如将“夏日戏蚊”联想成“如鹤唳云端”,将丛草、土砾、虫蚊视为山川林兽,更令人感到趣味无穷。其次,生动的语言,准确的用词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如“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句既体现了儿童的视力好,又将其好奇、善观察的特点准确地表现了出来。,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撒盐空中差可拟,聚会 相比,咏雪,本文叙述谢家子弟冬日咏雪一事,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文章言简意赅。只有71个字,包含的内容却十分丰富。如第一句15个字就说明了:人物是“谢太傅”、“儿女”;地点是“内集”;时间是“寒雪日”;事件是“讲论文义”。四个要

5、素都说到了。 且工于炼字。如“雪骤”,一个“骤”字,写大雪忽然降落的景象。“欣然”、“大笑乐”将太傅的神态逼真地刻画出来了。,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 尊君在不 相委而去 则是无信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约定 通“否” 丢下、舍弃;离开 信用 拉 回头看,成语“不期而遇”,委而去之,小信未孚,顾野有麦场,陈太丘与友期,本文讲述七岁儿童元方的故事,表现了他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同时告诫人们,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方正。 文章通过对话刻画人物性格。元方不卑不亢、据理反驳“友人”,凸显了他不同凡响的品格。神态描写,一个“怒”字、一个“惭”字,刻画出了人物变化的心态。,伤仲永 世隶耕 未尝识书具

6、父异焉 借旁近与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邑人奇之,属于 曾经 对感到诧异 给 完成 对感到好奇,尝趋百里外,或以钱币乞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能称前时之闻 卒之为众人 固众人,有的人;求取 拜访 相当 最终 本来,或以为死, 或以为亡,卒获有所闻,伤仲永,本文通过叙写方仲永从年幼时的神童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文章先叙后议,叙议结合,说理自然,引人深思。,木兰诗 惟闻女叹息 愿为市鞍马 旦辞爷娘去 赏赐百千强 对镜帖花黄 安能辨我是雄雌,只 买 早晨 有余 通“贴” 怎么,木兰诗,这首诗成功塑造了花木兰这个巾帼女英雄形象。她深明大义,不慕名利,爱国爱家。这首叙事

7、诗在叙事上详略得当,对木兰准备行装,奔赴战场,回家后的团聚,都写得细致入微,而对十年战争生活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写很好地突出了主题,也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排比、对偶修辞手法使用较多,既渲染了气氛,又使语言流畅富有韵味。,孙权劝学 权谓吕蒙曰 蒙辞以军中多务 但当涉猎 自以为大有所益 及鲁肃过寻阳 即更刮目相待,对说 推托 只 好处 到了的时候 重新,孙权劝学,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使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文章注重以对话来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如:孙权的一番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了吕蒙的不争,又透出

8、关怀爱护之心,现身说法而有说服力。,愚公移山 方七百里 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 杂然相许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面积 家;商量 尽 赞同 率领;扛 用箕畚运土石,今齐地方千里,时人莫之许也,寒暑易节 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虽我之死 河曲智叟亡以应 惧其不已也,交换;季节 顽固 通 即使 通“无” 停止,虽千里不敢易也,死而后已,愚公移山,本文是一篇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立志移山终于搬掉两座大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我们只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形

9、象。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愚公形象同时具有讽刺效果。还使用衬托的手法,以山的高大、移山人力缺乏、路途遥远以及神的“惧”与帝的“感”衬托了愚公精神的伟大。,2. 学生自我复习,及时巩固知识点。 3. 出示练习卷,当堂检测复习效果。,一、中考再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 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

10、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 (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七),16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 朕 不 与 迁 官 良 久 不 止 17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帝素嫌其人 ( ) 良久不去 ( ) 帝怒形于色 ( ) 外间百姓正望雨( ) 18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刑以惩恶 A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19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帝竟从其请。 左右皆震恐。 20课文赵普中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请根据上文回答: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 ,文言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二)复习虚词。,1.了解重点虚词的意义、用法。 “之、而、于、以、其”,“之”,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代词,可译为“他”、“它”; 动词,可译为“至”、“到”;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例: 水陆草木之花 例: 愿陛下亲之信之 例:辍耕之垄上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提宾标志,不译; 语气助词,作衬字用,起舒缓语气作用; 助词,表示前者

12、对后者的限定。,例:何陋之有 例:怅恨久之、公将鼓之 例: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云梯之械,“而”,“而”表并列。可译为“而且”、“又”、“和”等。 “而”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 “而”表转折。可译为“可是”、“但”、“却”等。 “而”表修饰。不译。,例:中峨冠而多髯者;而死于安乐也 例:或置酒而招之 例:人不知而不愠 例:蹴尔而与之,“于”,作介词,表示动作涉及对象,可译为“对”。 作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作介词,表示范围,可译为“在”、“到”、“从”等。,例:万钟于我何加焉 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例:战胜于朝廷、皆朝于齐,“以”,作介词,可译为“把”; 作介词

13、,可译为“用”、“拿”、“依照”等; 作介词,可译为“因为”;,例:必以分人 例:能以径寸之木、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策之不以其道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连词,可译为“来”、“去”、“为了”; 作连词,可译为“才”、“以至于”等; 作动词,有“认为”的意思。,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例: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例:皆以美于徐公、吴广以为然,“其”,作代词,表示领属关系,大都用在名词之前。可译为“他她它(们)”、“他她它(们)的”等。 作副词,用在句首或谓语之前。表示估计、揣测或询问。可译为“大概”、“可能”、“或许”等。表示反问,可译为“难道”。,例: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其妻献疑曰 例:其真

14、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其如土石何、安陵君其许寡人。,2.学生完成虚词的反馈训练。,请同学们说出以下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之,昂首观之 驱之别院 操蛇之神闻之 见藐小之物 出入之迂也 心之所向,(代词,代蚊子) (代词,代虾蟆) (代词,代这件事) (结构助词,的) (助词,不译) (助词,不译),而,笑而止之 聚室而谋曰 而山不加增,(表修饰) (表承接) (表转折),于,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贤于材人远矣,(介词,在) (介词,到) (介词,在) (介词,比),以,徐喷以烟 以丛草为林 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自以为大有所益,(介词,用) (介词,把) (介词,凭借) (连词,来) (动词,认为),其,蹲其身 其如土石何 帝感其诚 惧其不已也,(代词,自己的) (加强反问语气) (代词,他的) (代词,代愚公),3.完成练习卷上关于虚词的部分练习,对所复习的内容予以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