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基础知识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799276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学基础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文化学基础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文化学基础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文化学基础知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文化学基础知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学基础知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学基础知识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学的基础知识,学习文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2、必须学习文化学知识 了解文化的多元性和分类 了解中外文明的特点和历史:世界文明的的起源、发展进程和重大事件、主要人物 了解世界主要宗教:宗教基本知识、主要宗教人物、宗教古迹和建筑,等。 - 来自国际汉语教师标准,Contents,文化学的缘起和流变 1、文化学的词源 2、文化的词源 3、文化观念的回顾 4、20世纪文化学流派 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1、定义 4、结构 6、类型 2、本质 5、功能 7、模式 3、基本特征,人 与 文 化,文化 是人类发明的新的适应环境的方式。 生物是通过身体的进化来适应环境而生存的。 所

2、以,人之为人,是因为人有文化,人是文化的动物。 文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三个层面 来考察: 个人、民族、人类,个人与文化 文化先于个人存在。每个人出生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并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不断地从周围的文化中学习,被文化环境进行着改造和加工。这个过程叫“文化化”。 “文化化”是一个使人习得特定类型的社会人格的过程,个体对外界形成一整套特定的反应模式,如 语言、观念、知识、礼仪、生活方式,才智、技艺、德行,等。 个人的“文化化”过程是偶然性,取决于所处的文化背景。每个人都是特定文化的产品。 “文化化”的早期场所:家庭、伙伴、学校; “文化化”的晚期场所:个体所处的社会群体,如 职业等,民族与文

3、化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历史地理条件下,经过许多代人无意识的集体选择而形成、积淀起来的。 一个民族的文化形成为一种传统,会对该民族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人类与文化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人类历史可分为三个时代:原始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 18世纪以来,工业文化逐渐取得了统治地位。人类在控制自然和改造自然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生存危机。 现代人面临三重疏离:1)与大自然的疏离;2)与社会的疏离。很多人生活在同一个社区,却相互不认识。3)与信仰的疏离。“上帝已经死了!”,对现代社会的两种批判: 1)消费主义批判:现代社会是消费社会

4、。 马尔库塞看来,这个社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全部的关键在于人们把物质需求作为自己的基本需求以后,实际上他们已经是为了商品而生活,人和产品的关系完全颠倒。人拜倒在物面前,把物作为自己的灵魂,人是为了使产品得到消费而存在,成了产品的奴隶。 弗洛姆指出,消费本来应该是一种有意义、有人味的行为。在消费主义支配下,人已经变成完全被动的消费者,消费主义把人貶低到成为机器的附件的地位。,2)对“科技主义”的批判。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消极面大于积极面,负面大于正面,公式:技术进步=日益增长的社会财富=扩大的奴役。科学技术是万恶之源,科学技术越发展人越痛苦。 生产力的提高,结果却是把人从自然引开

5、,切断了人与自然统一的纽带。 机械自动化程度越高,劳动分工越细,人们只是从事一些单调重复的动作。人成为机器的零件,变成了劳动的工具,人机械地行动着,失去了本质的存在,被异化了。,人文化的分类,文化主要有四大类: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信息文化,文化系统的表层是物质文化,是整个文化的基础,是最活跃的因素; 文化系统的中层是制度和行为文化,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 风俗习惯、组织形式、行为规范 文化系统的里层是精神文化,是人与自我意识关系的产物,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如 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宗教感情 贯串文化系统表里的是信息文化,

6、如 语言、文字、姿势,符号 等,物质文化 物质生产文化:采集-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工业文化 物质消费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交通文化 制度文化 婚姻、家庭、氏族、民族、国家,精神文化 文学、艺术、宗教、哲学 信息文化 语言、文字、大众传播媒介,传统文化 与 文化传统,传统文化 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的,指历史上创造完成遗留下来的文化财富、文化事相、 传统文化是已经完成的固定的东西,属于文化史考察的对象。,文化传统 文化积累中影响

7、深远、贯通古今,其影响及于现在以至于未来的那些具有根本性的内隐与外显的要素。 文化传统的特征 稳定性、延续性、 系统性,1、文化学,缘 起 奥斯瓦尔德于1909年首次提出 Kulturologie 美国人克罗伯提出若干条原则 1949年美国人怀特文化的科学文化学之父 在中国,1930年代,黄文山、阎焕文、朱谦之倡导建立文化学。,The Origin of Culture 文化的起源,Culture 一词的三层含义: 农作物的耕种 cultivate 动物的饲养 tendering animals 宗教信仰 worship, religion,美索不达米亚文化 古埃及文化,中国人论述“文化”,在

8、汉语中,“文” 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后来引申为“礼乐制度”、“人为修养”、“美、善、德行”,成为与“武”相对的概念。“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同时“化”又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是“教化”的意思。 “文化”的本意就是“以文教化”,以文德教化天下黎民。,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文化 wn hu 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易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3.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

9、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周易有所谓:“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大概是中国人论述“文化”之始,但其中“文化”一词尚未连结在一起。此时,文化的含义是,通过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用教育感化的方法治理天下。到汉朝,“文化”一词正式出现,其含义也与现在不一样。刘向说苑指武篇中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人束皙也讲“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些都是指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与国家军事手段相对。,唐代孔颖达解释周易中的“文化”一词,认为“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是说“文化”主要是指文学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古人对文化的这种规定性从汉唐时起一直影响到清

10、代,明末清初,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也”,即人自身的行为表现和国家的各种制度,都属于“文化”的范畴。,概而言之,“文”就是错综交杂的痕迹,是一种界线/纹章。各种事物有章有法地聚在一起非常“美好和谐”的一种现象就是“文”。“化”就是改变。 用“美好和谐”的理念行之于一切,就是“以文化之”,就是“文化”的要求。美好和谐是文化的最高要求。文化的核心就是人,文化是人的超越自然属性的理想和努力。,文化的定义,牛津字典的定义: The arts and other manifestations of human intellectual achievemen

11、t regarded collectively: 20th century popular culture; A refined understanding or appreciation of this: men of culture; The customs, arts ,social institutions, and achievements of a particular nation, people or other social group;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The attitude and behaviour characteri

12、stic of a particular social group: the emerging drug culture.,西方文化观念的历史回顾,古希腊:文化作为技巧和能力,以及人的 活动的成果;民主与人道倾向 优点:宣称人的理智至上和自由至上,第一次推出民主和人文主义的理想。 古罗马:西塞罗的贡献: 首次提出“培育心灵” 基督教:上帝成为主要价值,中世纪的建筑和雕塑是“石头的福音书” ; 奥古斯丁,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确立了人的中 心地位;发现了“人” 有许多杰出人才,绘画、雕塑、文学 等 启蒙主义时代:出发点从大自然到理智。 “人是理智的。” 主要思想家: 赫尔德、卢梭、康德、 席勒

13、、黑格尔、尼采 文化研究 脱胎于文学研究,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现代化的产物。文化研究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降英美学界兴起的一股学术思潮和一套批评实践。,关于文化的定义,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主要反映在文化定义的众说纷纭及其内容的丰富多彩方面。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意见认为,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是第一个在文化定义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 西方语言中的culture,在1690年安托万菲雷蒂埃的通用词典中,其定义为“人类为使土地肥沃,种植树木和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耘和改良措施”,并有注释称“耕种土地是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最诚实、最纯洁的活动”。此时西方人观念中的“文化”只是用来隐喻人类的

14、某种才干和能力。,而“文化”一词成为一个完整体系的表示方式,即术语,大约要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形成。这以后,文化和文明常被看作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泰勒的定义是经典性的。他的定义将文化解释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观念精神。泰勒的文化定义成为文化定义现象的起源。,1871年, 在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 “关于文化的科学”一章中,爱德华泰勒第一次明确地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自泰勒以来,关于文化的定义可以说层出不穷

15、。据统计,到现在已有200种之多。,爱德华泰勒所谓的文化,是指任何社会的全部生活方式。全部生活方式通常包括两部分:精神生活方式和物质生活方式。前者包括信仰结构、价值结构和规范结构(习俗、道德、法律);后者包括人们衣、食、住、行、娱乐、工作等的实际方式。,马修阿诺德 认为,文化是一种与物质文明截然对立的社会力量。它是甜美的、光明的、非功利的,是我们思想过和言说的最好的东西,它是对完善的研究,它内在于人类的心灵,又为整个社群所共享,是美和人性的一切构造力量的一种和谐。 “the best which has been thought and said in the world.”,文化研究对于“文

16、化”的独特理解始于其重要奠基人、早期代表人物雷蒙威廉斯关于文化定义的讨论。 在文化与社会(Culture and Society)导论中,威廉斯谈到了英语中“文化”一词的变迁。在工业化时期以前,“文化”基本上是指作物的培育,由此引申为心灵的培育, 并在18到19世纪初逐渐自成一统,演变为今日意义上的“文化”的概念。,在文化分析中,威廉斯列出了“文化定义的三个分类”: 1、文化的“理想”定义,将文化定义为人类完善的一种状态,是智慧、精神和美学的一个总的发展过程。(一种精英主义的文化定义) 2、文化的“文献式”定义,文化是有记录的文化作品的活动。 3、文化的“社会”定义,文化是对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雷蒙威廉斯更注重的是文化的第三种定义,即文化的“社会”定义。认为道德与知识活动可以游离于实际社会生活而自成一统,是“文化”一词的早期含义;而逐渐用以指涉一种作为整体的生活方式,则是“文化”一词的当代意义。在当代,文化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成为一种普通人的东西。,威廉斯强调文化的“社会”定义,凸显了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