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电子教案 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792331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原理电子教案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政治学原理电子教案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政治学原理电子教案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政治学原理电子教案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政治学原理电子教案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学原理电子教案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原理电子教案 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了解: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理解: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界限的界定、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掌握:“公权”与“私权”划分的意义、权力和政治权力、权利及权利观念的变迁、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第三章 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教学目标:,第一节 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二、划分“公权”与“私权”界限的意义(重点掌握) “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的界定和确认,其理论和现实意义如下: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3、对“公权

2、”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三、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界限的界定划分“公域”与“私域”的界限,界定“公权”与“私权”的关系,究其本源,就是对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的界定。(一)利益的含义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一般认为:1、人们的需求构成了利益的心理基础;2、利益是一定阶段社会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的反映;3、利益是特定阶段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映。,(二)利益划分与权力权利关系界定 根据利益主体范围和构成的不同,社会科学研究一般把利益分为 1、个人利益 个人利益指的是从公民个人角度出发,基于

3、一定的社会生产基础之上,源于人们生理、心理需求的物质及精神需要。 2、团体利益 团体利益就是出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的人们在维护各自利益的基础上结成的共同利益。 3、公共利益(重要名词) 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既有协调一致的时候,也有矛盾冲突的时候。在二者一致的时候,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意味着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反之亦然。当二者不相一致、甚至发生冲突的时候,划分二者的界限就显得非常必要。这种划分在理论和实践上就体现为法律

4、对公共权力的限制和对个人自由范围的确认。,第二节:政治权力的意义和作用,一、政治权力现象,(一)权力的含义(教材67页),衡量审度的意思 制约别人的能力,(二)权力产生的条件,权力产生的重要条件是利益冲突,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利益冲突,只要有利益冲突,就会有权力现象出现。 政治权力是在人类社会分裂为阶级以后出现的,并且是建立在一定的财产关系的基础上的。,(三)政治权力的概念(记忆时以学习指导书上的概念为准),政治权力是指在阶级社会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凭借国家强制力对其他阶级进行控制的能力。 政治权力 与 政治权利 的区别: 政治权力是以国家和政府为主体而行使的一

5、种强制性的力量。政治权力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政治权利是指以公民为主体根据宪法和法律而享有的一种资格。政治权利是公民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政治权力的特性(重点掌握)教材68页,二、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1客观构成要素,生产资料 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可以成为政治权力的主体。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决定了政治权力的性质。 物质财富 物质财富代表着一定的力量,物质财富是政治权力的物质基础。 暴力 暴力是政治权力的核心部分,由暴力执行者、暴力组织和暴力工具三个因素构成了国家强制性力量。,2主观构成要素,能力素质 包括智力和体力两个方面,它是政治权力主体保持其政治权力的重要条件。 身份资格 指政治权力

6、主体的社会规定性及外部特征,身份资格对获得政治权力主体地位并保持政治权力有重要影响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理论与策略 理论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对自己追求的政治目标及其原则的描述;策略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弱化对方力量强化自身力量的方式和技巧。 组织 指若干个人的集合体,产生一种超过全体成员力量的新的力量。,三、政治权力的主要类型(略),四、政治权力关系(略),政治权力关系是政治权力主体对政治权力客体一种力量制约的关系。,政治权力关系的表现形式 执政党权力与社会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 执政党权力与政治社团权力之间的关系 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之间的关系 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之间的关系,五、对政治权力的制约,1制约政治

7、权力的理论依据 东西方学者虽然观点不同,但都认为权力是一种强制性力量,由于人性的缺陷,谁掌握了权力谁可得到好处。所以人一旦有权,就有可能谋私,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民权利,必须对政治权力进行制约。,2制约政治权力的主要途径 制度化制约:建立分权制衡的机制,从内部对政治权力进行制约;以公民以复决权与罢免权,从外部对政治权力进行制约。非制度化制约:以公共舆论和伦理道德制约政治权力。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这类制约公开、及时、效果明显。,第三节 政治权利的意义及保障,一、权利及权利观念的变迁 1、权利的定义 权利是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或正当性。 2、权利观念的演变从历史的角度

8、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权利”指传统的自由权和公民权。 第二代“权利”指社会经济权利。 第三代“权利”指向社团和群体。 3、政治权利的概念(重点掌握) 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二、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 (一)自由权 各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自由权利既涉及政治方面,也涉及非政治方面。一般来说,公民自由权主要包括: (1)人身自由(宪法学第八章案例第40页“人身自由案”)(2)言论自由(3)通信自由(4)集会自由(5)结社自由此外,对公民自由权的规定还包括迁徙自由、 罢工自由

9、等等。 (二)平等权 公民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此外,在政治活动中公民资格、机会的平等,尤其是一人一票的权利,也体现着这种政治平等。 (三)民主权 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三、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 (略) (一)自由权利保障机制 (1)制度(2)法律(3)舆论监督 (二)平等权利保障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法律面前的平等权,享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权,享有民族平等权。国家从法律制度上对公民的平等权提供了保障,如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民族平等、教育机会平等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规定等等。同时,公民对平等权利拥有舆论监督的权利。 (三)民主权利保障机制 我国在政治制度上尽可能地为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提供健全的制度机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保证民主党派享有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的重要政治制度。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确保普通公民享有最基本的民主权利。 国家还颁布了保护公民个人民主权利的法律和法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