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经济史论文—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之路.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1791547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经济史论文—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之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外国经济史论文—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之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外国经济史论文—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之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外国经济史论文—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之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外国经济史论文—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之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经济史论文—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之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经济史论文—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之路.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之路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班级:经济学(国贸)、学号:512300514309、姓名:邓驭懿摘要:俄罗斯是世界经济大国。苏联时期它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苏联解体后其经济一度严重衰退。2000年之后俄罗斯的经济迅速恢复发展。2006年俄罗斯的经济全面超过解体前的1990年。2007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35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十位。入世后的俄罗斯在普金的经济理念下实现了飞速发展,未来俄罗斯的经济既充满了机遇,又充满了挑战。关键词:苏解体初经济、俄罗斯入世、普金经济理念、未来发展正文:目录一、苏联解体初的俄罗斯经济二、俄罗斯入世三、普金经济理念四、未来发展五、中国经济现代化当

2、今应思考的问题 六、结语一、苏联解体初的俄罗斯经济通常,经济增长是引起综合国力变化的最明显因素,苏联解体后俄综合国力下降最直接的体现和最主要原因也是经济全面滑坡。1991年底,苏联解体,独立的俄罗斯联邦继承了原苏联的大部分家底,但当时的俄罗斯可谓穷家难当,共有1万亿卢布内债和1200亿美元外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由计划经济转至市场经济。面对着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最关键时期,也是俄经济危机频繁发生的时期。时任总统叶利钦采取了“休克疗法”的经济政策,但是,激进式的“休克疗法”并不适合俄罗斯的基本国情。自1992年起,俄罗斯一直存在着财政赤字,苏联欠下的债也全部由俄罗斯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使叶利钦政府全

3、面贯彻“休克疗法”。“休克疗法”的主要内容是想通过开放价格和国企大规模私有化来换得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但是,1992年年初实行的激进式“休克疗法”的经济改革方针完全失败了。实施的结果变成只有休克,没有治疗:休克疗法更加剧了企业的艰难处境,导致全面支付危机。俄罗斯既没有摆脱经济危机,更没有振兴国家,反而使得国家陷入越来越困窘的境地。同时在私有化的过程中,一批经济寡头开始形成。而1998年的金融危机更加速了俄罗斯全面经济危机的爆发,进而变成了全面的社会危机。整个俄罗斯的经济变得十分脆弱。所以说叶利钦时代的“休克疗法”给俄罗斯带来了沉重的代价,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这种代价换来的是,彻底抛弃了

4、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形成。这为普京在位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二、俄罗斯入世俄罗斯漫长的18年“入世”之路终于在12月16日画上句号:世界贸易组织(WTO)同意俄罗斯加入,俄罗斯将在30天后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这是2011岁末国际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让俄罗斯加入WTO无疑是一个双赢之举。倘若长期让一个有份量的大国扮演世贸组织局外人,那么WTO名称中的“世界”二字就始终感觉不够十足成色。通过接纳俄罗斯入世,WTO得以覆盖全世界97%的贸易。应该看到,加入世贸组织符合当今时代潮流,有利于俄罗斯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为有效解决俄国内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对于俄

5、罗斯的长远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对于俄罗斯来说,入世更是对其长期发展有利。目前俄罗斯对外贸易高度依赖于原材料出口,若想超越单纯原材料出口国地位,走上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需要更可预期的外部市场,就离不开WTO这个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更不用说可以通过入世推进内部改革、建设公平透明竞争环境、进而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等好处了。在入世谈判期间和入世之后,中国经历了近乎脱胎换骨的改造,虽然不无痛苦,但换来了一个国际竞争力实现飞跃的国民经济。相信俄罗斯若能切实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也能取得同样的进步。三、普金经济理念什么是普京治理经济理念的核心思想?我们这样加以概括:强政府的经济治理+俄罗斯的民族特性。普

6、京强调指出,俄罗斯“竞争力的实现在于俄罗斯的民族思想。”也就是说,普京所推行的强权治理经济的理念,来自于俄罗斯制度演进的路径依赖与历史惯性,即俄罗斯的民族思想和特性。从俄罗斯的历史演进看,俄罗斯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集权统治方式。普京执政后,俄罗斯政府逐渐实施“强总统、小政府、弱议会”的治理机制,将工作的重心转向更加务实的国家经济发展,推行以经济发展带动制度变迁和社会改革。这一思路,从根本上扭转了叶利钦时代为改革而转轨、重转轨而轻发展的战略和思路。普京总统表示在第二任期内将坚持既定的改革道路和国家治理模式。他在国情咨文中指出,“我们政策的基本原则不会发生任何改变”;那种“彻底改变经济政策、全

7、面修正外交政策、偏离历经磨难的俄罗斯所选择的历史道路的做法,只会带来不可逆转的灾难。”有的学者这样解释,普京的“国家资本主义”终结了叶利钦的“寡头资本主义”,这是普京与叶利钦在国家发展战略上的最大不同,“国家资本主义”是普京的未来发展战略选择和道路选择。普京治理经济的理念和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在经济政策上不仅表现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加大改革力度,而且还表现在强化政府对经济的监管、治理混乱的经济秩序方面。众所周知,普京政府一方面确立以能源特别是石油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点的政策,其中石油天然气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项;另一方面,政府对于石油这样的垄断性和赢利率极高的大型公司的经营行为,也进行了严格的税务审

8、计。俄罗斯的这一经济政策获得了成效。四、未来发展2012年3月16日,一份名为2020战略: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新的社会政策的报告对俄罗斯民众发布。该报告被视为2008年在考虑到度过全球经济危机的经验基础上所制定的俄罗斯2020年前发展战略报告的一次调整。各方预测,该报告将成为任期至2018年的俄罗斯新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就职后即将开始执行的新政府工作纲领。对于俄罗斯未来的经济发展,无疑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关系是举足轻重的。普京执掌国家大权正直俄罗斯社会处于一个内外交困的历史关头。在吸取叶利钦外交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普京调整了俄对外战略。与前任相比,普京的对外战略更积极、灵活、务实。在对外战略指导

9、思想调整下,俄罗斯对美外交政策出现重大变化。普京明确承认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认为俄美关系的不对称是事实,但不是悲剧。从立足国内发展,振兴经济、确保国家安全,融入国际体系的战略需求出发,寻求与美国合作成为普京对美政策的主流。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欧洲战略可以称之为“回归战略”,即回归到欧洲的安全体系、经济体系、制度体系及价值体系。在经济领域,利用俄欧经济关系使俄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积极参加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构筑“欧洲统一的经济空间”,利用欧洲的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推动俄罗斯市场经济的建设当前,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呈现更加积极、全面的发展势头,成为世

10、界上国与国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的典范。中俄关系现阶段的特点主要是:高层交往密切,政治互信和战略互信不断提高;务实合作不断扩大,质量与规模同步提升;人文合作和民间交流蓬勃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和战略协作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更加巩固,世代友好的和平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协作日益密切,有力维护了两国根本利益,促进了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中俄两国元首在2012年互致新年贺电中共同宣布启动的中俄“旅游年”,是两国继“国家年”、“语言年”之后的又一项国家级大型主题年活动,是两国领导人从中俄世代友好和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度出发做出的重要决策,必将进一步推动两国人文交流乃至全方

11、位务实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情感,为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世代友好大业奠定坚实的社会和民意基础。五、中国经济现代化当今应思考的问题 1、应正视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与俄罗斯类似的问题 中国在经济改革的相当长一个时期,并没有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提出这个问题,并对世界大国有关这一问题加以研究。应该说,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的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仍是粗放型的。拿能源消耗来讲,我国单位GDP能耗目前是世界水平的2.2倍、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另据报道,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成本很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们付出了过多的

12、资源能源成本,从现在看到的资料来说,我们用了占世界总量50%左右的煤、水泥、钢铁和10%左右的石油、天然气,支撑了8%以上的经济发展速度,创造了占世界GDP总量7%左右这样一个经济成就。二是我们的环境被严重污染了,这个事实有目共睹。三是劳动力价格被过分压低了,消费严重不足,劳动报酬所占比重严重偏低。”8可见,在转变经济体制的同时,必须紧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样才可以提高经济素质,提升经济竞争力,才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拉动经济增长不能片面地通过加速出口增长来实现,而必须走以扩大内需为主的道路。在中国扩大内需的潜力很大:中国居民消费率1952年为69%,1978年降

13、为45%,2008年进一步降至35.3%;而2008年美国居民消费为70.1%,印度为54.7%,目前世界上居民消费率大体平均在50%上下,只有中国低到35%的水平。这次危机使中国进一步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迫切性。如果经济发展模式不能改变,要保证中国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为此,中国把改变发展模式作为“十二五”改革的主线。而不论是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还是改变经济发展模式,都必须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目前经济结构的调整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包括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区域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规模结构等。当然,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模式与结构调整,最终都离不开深化改革,必须有体制机制做保证。

14、正如李克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关键在理顺体制机制,难点是调整利益格局,解决办法从根本上要靠改革创新。” 2、一个重要问题是正确认识与解决过去30多年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中国目前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三:腐败、垄断与贫富差距拉大。对于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是因为搞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另一种看法认为是因为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与市场化改革不到位。笔者赞成后一种看法。解决问题的途径应该是:政治体制民主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垄断部门走向市场化,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到底;舆论监督实现社会化。当前,中国出

15、现的否定改革的第三次思潮是十分值得关注的,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通过深化改革去解决。 3、解决改革或转型的正确方向 所谓正确方向,不应简单地归结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问题。笔者认为,正确的方向应该是符合国际社会发展潮流,即人类共同文明的方向。中国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等,这些思想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亦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特别要指出的是,前不久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

16、人权。第二,国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第三,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把“人民的尊严”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反映了党与政府“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笔者以为,如果实现了“尊严”的以上三个方面内容,就是充分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4、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经济改革的同时必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历史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执政党面临以下极其复杂的局面:体制改革要深化;社会经济发展要现代化;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急剧与重大的变动;各阶层、地区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