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789655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阅读之表现手法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文专题复习,散文的表现手法 对比 衬托,一.明考点 “初步领会作品中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托物言志等)的表达效果” (佛山市2011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说明),2011年中考大自然之歌(P135) 15.文章主要写自然森林,第段却详细描述了 化工森林,有何作用?(3分),答案:此段用浓重笔墨描绘了一片化工森 林,与上下文描绘的自然森林做对比,突出 了自然森林给人自由,给人快乐,给人智慧, 让人充实,给人诗意感受等特点。,题型展示:,二.辨概念 1、_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 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的表现手法。它相反相 对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不分主次的。 2、_是以次要事

2、物来陪衬突出一个主 要事物的表现手法。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 两者主次分明。,对比,衬托,三、点方法,阅读一: 用玉簪,美人蕉和紫薇等花来衬托木槿花,突出了木槿花的坚强和不娇气,表达作者对木槿花的赞美之情。,方法:用来衬托,突出事物的特征.,阅读二: 作者用了许多笔墨来描写“荒漠”,为苇的出现做铺垫,同时用环境的恶劣来衬托苇顽强的生命力。,方法:用和进行对比,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品质,精神).,区别: 1.对比的双方只能是相反相对的事物,衬托的双方一般是同类事物(如颜色,特点,品质等有相同之处) 2.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二者的不同点,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衬托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主要

3、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联的次要事物。从而使主要事物的某一特点体现得更突出。 3.对比一般可用于全文,衬托一般只用于一段或几段中。,阅读三: 对比。将江南瓦与琉璃瓦进行对比,突出江南瓦虽“卑微”“粗糙”却是人们的“容身之需,安居之宝“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瓦的功效的赞美。,阅读四: 达里湖是观赏星空的立足点,用达里 湖的美衬托出星空的美,为下文写星空 之美做铺垫。,3、_是作者把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寄托在某一具体的特定事物之中,通过这一具体来表达事物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志向。 4、_是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

4、象征意义。,托物言志,象征,阅读一: 象征手法。作者用雪山向日葵具有不盲从,不谄媚,团结向上,始终如一,坚持自我等精神,象征具有特立独行,敢于坚持自我精神的人。,方法:用象征,表达作者的之情。,阅读二: 象征,用松树象征老家那些劳苦而沉默 的人们,表达作者对他们的敬佩和赞美 之情。,方法:借来表达作者的愿望。,筛选文章或段落的有关信息 设问方式: 1、作者所说的在文中表现在哪些方 面? 2作者所说的在文中具体指的是哪 些内容? 3本文描写的有哪些特点?,遍地黄金 1.第段中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油菜花? 请概括回答。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2.文中的“小枣树”具有怎样的特点? 寂寞红柳 3.文章结尾说

5、红柳“是天地之间的另一种颜色和 性格”,你在文章中看到了红柳的哪些性格? 看海 4.作者带女儿“看海”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 1.形状;态势;花色。 2.小枣树是弯腰曲膝、软弱无力的、消极生存 的。 3.顽强、专注、美丽、执著、甘于寂寞。 4.走进大自然,感悟大自然。,提示:1.确定答题范围,划出重点词句。 2.认真分析所刻画的形象,逐一归纳其特点. 3.组织语言,规范答题. 注意:题目要求,分值(避免答非所问或者概括不全),语言赏析: 1.那是一种青春的黄,黄得明净,黄得酣畅,黄 得秀朴,黄得平净如水,黄得恬柔如笑。 2.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 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它让

6、风从身边溜过,又 吸收着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 体的一部分。 3.文中A、B两处句子,请任选一句作简要的 赏析。 A渐渐驶近,方辨识出那是一丛丛蓬勃的细柳 一般的植物,中间蓬松起嫩紫的新红,像姑娘脸 上刚刚洇开来的胭脂痕。,B宁愿与大漠瀚海相伴,也不在这繁嚣的江 南内地水草丰茂之处流连。 4.下面的句子语言优美,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进 行赏析。 寒来暑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 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乐或喧哗,或萧瑟,错杂 缤纷。,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油菜花呈现出 的令人怦然心动的色彩,表达作者对油菜花 的赞美。自然过渡到下文的抒情 。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

7、地写出了杨 木桩在风中迎接挑战的顽强和坚毅,表达作者 对杨木桩的赞美之情. 3.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红 柳的绚丽妩媚之柔美,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B作者用“宁愿也”这样的句式表现了红柳义 无反顾地选择大漠瀚海的倔强形象,表达作者 的赞美之情。,4.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四季交替使山林变了颜色,自然的变 化给峡谷增添了声音。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 情。,方法指导: 1.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句式特点等方面去 赏析句子。 2.要明确写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颜色,形象 或者品质。 3.要明确表达了作者对事物的什么感情。,阅读一: 1.概括说明油菜花对“我”生命态度产

8、生的重要 影响。 2.文章主要内容是写油菜花,却以“遍地黄金” 为题,说说你的理解。,如何把握作者的感情和文章的主题?,明确: 1.油菜花唤醒了“我”生命中沉睡的信念,使 “我”认识到生活是美的,生命是可恋的。 2.油菜花遍地都是,呈现一片黄色,犹如遍地 铺满黄金;油菜花在“我”生命中具有重要的 影响,像黄金一样宝贵,值得珍视。,阅读二: 1.作者为什么以“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为题? 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 2.文章开篇写我将杨木桩“顺手捎回” 任意一 插的情形,结尾却写“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 摸一个冬天的童话。” 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 3.杨木桩生命行走的历程是让人感动、令人感 叹的。读完

9、文章,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呢? 请结合你对生活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1.一是因为文章具体描述了杨木桩生命成长的 过程及作者对此的感受;二是因为作者抒写了 从杨木桩生命的成长中获得的一种生命的感悟 和启迪。 2.不矛盾(1分)。这样写形象地表现了“我”对杨 木桩的情感变化过程(1分)。文章开头写我对杨 木桩的随意,不仅显现了它的普通与不引人注目, 而且为下文写杨木桩的特点和抒发自己对它的 喜爱与赞颂之情作了铺垫(1分);结尾这样写 抒发了对杨木桩生命成长的惊叹与景仰之情(1 分)。首尾相扣,突出了文章的主旨(1分)。,阅读三: 1文中第段说“端详这在大荒野中也不失昂 扬的一分笑意,禁不住怦然

10、心动,一股热流在 胸中回荡,久久难以释怀。” (1)结合文意,扼要分析作者为什么“怦然心 动”。 (2)联系下文,简析作者“难以释怀”的原因? 2文中第自然段末说“红柳安心在这寂寞之 中”,简析作者为什么要突出红柳的“寂寞”?,1(1)看见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 不失美好的生命_红柳时强烈的惊讶和喜爱 的心情。 (2)红柳给了作者深刻的印象,使他产生了 丰富的联想。 2.(1)突出了红柳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的思 想境界。(2)以物喻人,歌颂那些在名利面 前甘于清贫,坚持操守的人。,阅读四: 1.文中写了“我”与大自然的哪两次相遇,作 者为什么说这两次相遇是“刻骨铭心”的? 2.结合全文,

11、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3.生活中你一定有过与大自然相遇的经历, 请结合本文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感悟。,1.第一次是因为插队来到吕梁山的腹地。第二 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作者认为这 两次经历,自己被真正的大自然陶醉和震撼了, 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忘却了自我,所以才是“刻 骨铭心”的。 2.大自然是博大的,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还是 肤浅的。作者意在表达我们应该亲近自然,享 受自然。 3.示例:自然是伟大的,我们要认识自然,探 索大自然的奥秘,和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和 社会中锻炼自己。,首先,应特别注意文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议 论句抒情句,它们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 结尾。 其次,提炼中心还应该注意标题的提示作用. 最后,分析材料的详略,详写的内容就是中 心之所在。 概括主题的一般格式: 此文描述了(或描写了、刻画了)的事迹 (或事物、景物等),表现了(或赞美了、揭 示了)的思想(或性格、精神),抒发了 作者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