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 文言词语与句式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785828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课件 文言词语与句式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教学课件 文言词语与句式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教学课件 文言词语与句式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教学课件 文言词语与句式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教学课件 文言词语与句式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课件 文言词语与句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 文言词语与句式(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知识梳理),文言词语 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将学过的文言词语分类积累下来,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 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 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相差甚远。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一、通假字,通假,基本是同音通假。主要有四种情况:,一、通假字,1、同音通假 蒲苇纫(纫,通“韧”)如丝 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倍,通

2、“背”)德也,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 孰为汝多知(知,通“智”)乎,一、通假字,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扁鹊望桓侯而还(还,通“旋”) 举酒属(属,通“嘱”)客,4、形近通假(声母相同) 将军身被(被,通“披”)坚执锐,怎样辩别通假字,一、通假字,在阅读古诗文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个别字与语境完全不合,或者说,根据文脉,由于个别字的出现而使文意无法理解时。可依据通假字音同或音近等特点去考虑通假现象。我们知道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所以我们用“形声辨义法”来辩别通假字。,形声辨义法 根据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等特点,去寻找并理解本字的含义。一般有以下几种:,一、通假字,1、“声旁字”代

3、替“形声字”。 例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代替“溟”,“溟”,水旁,是“海”的意思。,又如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尊”代替形声字“樽”,“樽”,木旁,是“酒杯”的意思。,这种情况在我们课本常见,如“从”代替“纵”,“取”代替“娶”,“当”通“挡”。,形声辨义法,一、通假字,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是形声字,代替声旁字“才”,又如:卜者知其指意 “指”代替“旨”,“意图”的意思。,这种情况在我们课文较少见。,形声辨义法,一、通假字,3、同声旁的形声字的替代。 例如:距关,毋内诸侯 “距”代替本字“拒”,“把守”的意思。,又如:此小大之辩也, “辩”

4、通“辨”,“区别”的意思。,还有“案”通“按”,“庴”通“措”, 輮通“煣”,,小结,一、通假字,文言文中的通假涉及面广,但中学课文所涉及的并不多,充其量就是一百几十个,如果依据通假字的有关规律去规类整理,平时多识记一些常见的通假字,这对文言文阅读大有帮助。,二、 一词多义,(一)、掌握什么是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本义是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 引申义是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比喻义是指用打比方而形成的新的意义。(它也应该是引申义),二、一词多义,关于词的本义,词的本义有两种解释: 另一种理解是就词的应用说的,把该词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如“兵”的基本意义是“士

5、兵”,“走”的基本意义是“步行”。,二、 一词多义,关于词的本义,词的本义有两种解释: 一种理解是就词的来源说的,即该词最初的意义,如“向”的最初意义是朝北的窗户,“兵”最初意义是兵器,“走”的最初意义为跑等。把这“最初意义”叫作本义,这时词的本义。,二、一词多义,关于词的引申义,词的引申义: 词的引申义是从本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如“深”的基本义是从表面到底部或从外面到里面的距离大。如:“这条河很深”“这个院子很深”“深山”“深耕”这几“深”用的都是“深”的基本义。,二、一词多义,关于词的引申义,从“深”的基本义发展出来以下的这些引申义: 1、深奥、深刻,深

6、入。如: 道理很深,2、深厚。如:友谊很深,3、时间久。如:夜深人静,4、浓,重。如:颜色太浓,“深”的引申义和基本义的联系是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二、一词多义,关于词的比喻义,词的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也是一种引申义。但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段,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把它独立出来和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形式。它使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如: 地下工作 点滴经验 冻结资金 乱扣帽子,“地下”比喻隐藏在敌人的势力范围内 “点滴”比喻零星的、微小的 “冻结”比喻阻止流动或变动 “帽子”比喻罪名或坏名义,二、一词多义,掌握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1、连锁式。即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 逐步延

7、伸开来。如“寒”本义是冷, 引申为寒冷季节,再引申为缺乏冬 衣或受冻,又引申为贫寒,进而引 申为恐惧、害怕。例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大渡桥横铁索寒,二、一词多义,(二)、掌握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2、辐射式。即词的引申义环绕一个中心, 而从不同的方面展开,如“节”的本义, 由其辐射产生的引申义有木节、关节、 季节、节操、节拍等。 例如:,盘根错节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清明时节雨纷纷 单于壮其节 钿头银蓖击节碎,不难看出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由具体到 抽象,由个别到一般。,二、一词多义,关于词的引申义,又如“负”,本义是背载物,载。引申为承受、承担

8、,支撑;再引申为抱有、享有,又引申为依仗、凭借,进而引申为辜负、对不起等。,1、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载 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支撑 3、久负盛名 享有 4、负势而上 凭借 5、誓天不相负 辜负,二、一词多义,(四)、音不同,义不同。,此类多为多音多义词。如“属” 读sh,意思可以有: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读zh,意思可以有: 衡少善属文 属予我作文以记之,二、一词多义,(三)、掌握一词多义演变的联想方法,1、类似联想 2、接近联想 3、对比联想,懂得一词多义的演变时不同的联想方法 可以从看似孤立的一词多义之间找到一定的 联系,以便根据

9、上下文意,选出正确义项。,二、一词多义,(五)、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其 词性不同,词义也就不同。,例如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以上例子说明,必须根据上下文去 选择多义词在句中的正确义项。其次 要养成平时多积累的习惯,只有储存 的词汇丰富了,才能在运用中熟能生 巧。,(三)古今异义,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词语的古今意义发生很大的变化,有的古代词语今天词义扩大了,有的缩小了,有的失去了古代词语的意义,即意义转移了。这种现象叫做古今异义现象。,因词义缩小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例:臭、谷 (由谷类的总名到现在专指小米或稻子),因词义扩大而形成的古今异

10、义, 例:江、河,(三)古今异义,词的感情色彩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 先帝不以臣卑鄙,由词义转移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 例:涕(眼 泪鼻涕)信(信使书信),(三)古今异义,注意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词。这类词古今外形相同,但意义不同。要准确理解,必须注意以下方面: 1、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一个双音 词。有时文言文中两个意义相关的词因为语法结 构上的关系连在一起使用,而这两个词在现代汉 语中变成一个词,词义也由原来的两个变成一个, 这时不要把它们等同起来,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 解释。例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铁骑突出刀枪鸣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三、古今异义,2、不

11、要把文言文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拆成两个单音词 来理解。有些词语虽然是双音词,但只有一个语 素,这个语素是由两个音节连缀而成的,如果拆 开,就不能表达一个语义如“琵琶”“可汗”“彷徨” 等。另外要注意对偏义复词的理解与积累。,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句子成分,汉语句子多数由主语和谓语两个成分组成。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 主语的。 例如:,他的态度/很坚决 我们车间/已经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 经他的手做成的大小事情/数不清。 院子/很干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1)、

12、左右欲刃相如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观察这两个句子,能看出什么规律吗?,能愿动词“能、可、足、欲”等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2)、 未云何龙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皆指目陈胜 范增数目项王 观察这些句子,能看出什么规律吗?,受副词“遂、弗、不、皆、已”等修饰的名词用作动词,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3)、 置人所罾鱼腹中,“所”字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4)、 一狼洞其中 驴不胜怒,蹄之 女幸而偶我 观察这些句子,能看出什么规律吗?,名词用在代词“之、尔、我、汝、其”等前面用作动词。,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5)、 刑人如恐不胜 籍吏民、封府库 我

13、师道也 榆柳荫后檐 族秦者秦也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两个名词连用,组成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则前 名词或后一名词用作动词。,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名词用作动词的常用翻译方法: A:名词前面加一个动词,变成动宾关系。 陈胜王 沛公军霸上,B:名词前面加一个介词,后面加一个动词。 蹄之 而后乃今图南,C: 换一个相应的动词。 女幸而偶我,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二)名词作状语: (1)、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范雎至秦,秦王庭迎,表示方位或处所。译为“向(朝、往)” “从(在、当) ”,(2)、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常以身翼蔽沛公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示比

14、喻,可译为“像一样”“像似的”,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二)名词作状语: (3)、 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吾得兄事之,表示对人的态度。,(4)、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表示工具或方法,译为“用(以、靠)”等,四、词类活用(动词活用),动词作名词 (1)、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汝安敢轻我射 一屠晚归,从动词在句子的位置来判断,看它是否处于主语、 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2)、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从动词跟别的词结合的语法关系上判断,如 用在“其”“之”后,则活用为名词。,四、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一)形容词作名词 (1)、 小学而大遗 将

15、军身被坚执锐,从形容词在句子的位置判断,看它是否处于主语、 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2)、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用在“其”“之”或数词后,则活用为名词。,四、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二)形容词作动词 亲贤臣,远小人 素善留侯张良 秋毫不敢有所近,形容词后带宾语。,四、词类活用(数词活用),数词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观察位置,找规律。,数词在谓语的位置上或在它的前面有能愿动词时, 活用为动词。,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定义: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臣活之) 使动用法主要要动词使动、形容词使动、名词使动。,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之动词使动),1、不及物动词使动。,例如: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项伯杀人,臣活之 鄢用亡郑以陪邻 却匈奴七百余里,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之动词使动),2、及物动词使动。,例如: 外连横而斗诸侯 序八州而朝同列,分析其主语。,分辩及物动词是否使动用法,主要还得认真 分析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确定,没有 其他更简洁得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