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建筑的特征【解读】+练习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41784756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中国建筑的特征【解读】+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全)中国建筑的特征【解读】+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全)中国建筑的特征【解读】+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全)中国建筑的特征【解读】+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全)中国建筑的特征【解读】+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中国建筑的特征【解读】+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中国建筑的特征【解读】+练习(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建筑的特征【解读】+练习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中华民族世代生息于亚洲大陆东部,东观沧海,北依大漠,西阻高原,南接丛林,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中,经过数千年文明的演进,创造了光辉灿烂、独具一格的中华文化。中国建筑就是其中最令世人瞩目的一种。本文作者是中国现当代著名建筑学家,早年就读清华大学,后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1947年曾参与纽约联合国大厦的设计工作,一生遨游建筑天地间,特别是为发现、研究、保护中国古建筑倾注了毕生的精力。由这样一位专家来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是再合适不过了。作者首先指出了中国建筑体系是独特的,并从地域和历史,即空间和时间两方面作了简要的说明。地域分布

2、是广阔的,不独局限于中国境内,几乎涵盖了整个东亚大陆:东到日本,南至越南,北至蒙古。历史则源远流长,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公元前1500年时,这个体系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并“一直保留到了近代”,在3500年的历史中不断完善。作者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这九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一)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二)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三)至(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三)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

3、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从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四)说明斗拱的作用,先给予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六)至(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六)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七)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颜色上,中国

4、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八)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强的装饰形状或图案。(九)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印象。然后,作者提出了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了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这种风格,既有一定之规,“有一定的约束性”,表现出“千篇一律”的一面;又可以灵活创新,“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

5、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表现出“千变万化”的一面。作者以“词汇”和“文法”为喻,说明了“建筑的文章”的构成原理,并进而与世界各民族的建筑相比较,说明中国建筑一直坚持木架结构法,并把它发展得尽善尽美,不但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中国建筑的特征最后,作者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指出同一性质的建筑,各民族“建筑语言”的风格是不一样的,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心理,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建筑风格,才能用它的“文法”和“词汇”为新中国的建筑事业服务。二、问题探究1.如何把握全文的整体结构?这篇说明文具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特点,把握好本文的篇章

6、结构,便于读懂课文。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引论;中间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总括说明;然后,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谈论的主题;最后一段,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可以看作是结语。中间两部分,介绍特征,探讨风格,是学习的重点。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

7、说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四)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七)色彩,大胆使用朱红和彩绘成为中国建筑鲜明的特色。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4.怎样理解作者

8、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关于练习一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哪些特征属于结构特征?哪些特征属于装饰特征?设题意图:引导学生理清本文所述中国九大建筑特征的说明顺序,并从类别上加以归纳,加深理解。参考答案: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总体特征(包括个体建筑特征、群体建筑特征)、结构方法、外观装饰的顺序展开的。其

9、中(三)(四)(五)项属于结构特征,(六)(七)(八)(九)项属于装饰特征。而(一)(二)项因为是从总体上来谈中国建筑的,既涉及结构特征,也涉及装饰特征。二在总结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时,作者为什么称之为“中国建筑的文法”?你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设题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提出的一些重要观点,加强对中国建筑特征的深层认识。参考答案:作者所谓的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既寓于九大特征之中,又在某些方面具有普遍意义,是一种“沿用的惯例”,是一种为世代遵循的“法式”。守之则能体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创新则能建造出各具其妙的独特建筑。这非常类似于语言中的“文法”,既有“拘束

10、性”,也有“灵活性”。(参考“课文研讨”有关内容)“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即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理解性。之所以需要理解,是因为各民族建筑的表现风格不一样;可理解的基础在于它们的“同一性质”。在文中,作者主要强调了各民族建筑在相同的内容中的不同形式。(参考“课文研讨”有关内容)三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运用比喻的表达效果。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2.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3.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

11、;“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设题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一些精彩比喻句的赏析,让学生体会本文叙述说明形象生动的特点。参考答案:1.以弟兄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国家的建筑与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属于一个系统(大家庭),从而可见中国建筑的影响力之大已超出了国家的界限。2.以“帷幕”比喻墙壁,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中国建筑中墙壁的作用:“隔断内外”,“划分内部空间”,而不担负承重的任务。3.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恰切明了。四你一定很熟悉家乡的房屋建筑吧,说说这些建筑在哪

12、些方面保留了中国建筑的传统风格,在哪些方面又表现出现代风格。设题意图: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体会中国建筑的特征,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参考答案:略教学建议一、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教师参照“课文研讨”中的有关说明,结合指导学生完成练习第一题,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并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以板书的形式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帮助阅读。二、可以就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讨论的目的可以是求同的,即深化理解作者的说明论述;也可以是求异的,如对作者的某些观点加以补充和扩展。讨论的题目可以由教师参照“课文研讨”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发掘。既要把控讨论的主题

13、,使其不致与课文内容有太大的偏离,也要鼓励学生谈出新颖而独到的体会。三、在学生熟悉课文后,结合完成练习第三题,总结一下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四、本文涉及的中国建筑方面的概念术语很多,有些说明文字因为没有图例参考不容易读懂。结合完成练习第四题,鼓励学生多查找一些图片资料,如网上图片、书中图片、有关中国民居建筑的邮票等。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寻访一些就近的名胜古迹,做一些实地考察,加强感性认识。有关资料一、传记摘录(费慰梅、成寒)梁思成的一生受他父亲梁启超的影响很大。父亲的卓越、理想以及对儿子的关怀塑造了梁思成。儿子对父亲尽孝道是每一个中国男人的

14、基本美德,然而对梁思成而言,他还有特殊的理由他父亲是梁启超,1898年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当时,出人意料地,日本竟在1895年打败了中国,而1898年初,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势力范围,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就在那一年夏天,梁启超加入他的老师康有为的阵营,支持年轻的光绪皇帝颁行新政,提出“戊戌变法”以拯救中国。当维新运动因保守派政变而失败后,梁启超流亡到了日本。当时他还是一个25岁的广东青年,一个早熟的学者和活动分子,以其掷地有声的著作成为出类拔萃的精神领袖。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在东京出生,他活了下来,并挑起身为长子的责任,这份责任,在未来数十年的艰苦岁月中他一直挑着不放。1915年秋天思成入

15、清华学堂。这所学校是1908年以美国退给中国的庚子赔款创立的。这笔基金除了提供六年预科、两年大学本科外,还为优秀学生提供到美国深造的奖学金。学堂的预科课程和美国高中很类似,注重英文和科学,但艺术、音乐和体育也一样重要。有些教师是美国人,全用英语授课。思成在学术和艺术方面的表现都很出色。在此之前,他显然没学过绘画或音乐,在清华那些年里却让他练得一手好素描,后来便派上了用场。他是清华艺术社的成员,担任1923年大学年刊清华人的艺术编辑,为该刊绘了好几张全版精彩的水墨画及几幅漫画。在年刊的学生名册里,同学形容他是艺术家、作家,又加上具有“高度的音感”。至于体育方面,他强壮又健康,喜欢跑步、跳远、攀爬

16、和体操。清华园距北京西北郊数公里,交通是个问题。人力车和脚踏车最快,可是学生负担不起。骑驴或坐驴车也可以,但慢吞吞而且不方便。学校里有电话,却不准学生使用,所以,他们和家里只好以信函联系。思成与家人长期隔离的这段经验,可能对他的清华教育多少也有些影响。25年后回首当年,思成告诉我说,中学和大学这漫长的八年奠立了英语和西方科学、历史等相关知识的良好基础,可是,他又觉得清华的课程内容较简单,“其实可以缩短为四年”。我认为他的看法忽略了一点,他在清华时期所参与的各项课外活动,如艺术、音乐和体育,其实对他终生都有益。1924年思成和徽因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秋季班时,思成在清华的密友、室友兼同学陈植也同时注了册。据陈植回忆,他们三人一起由中国来美,先到纽约绮色佳(Ithaca,NewYork)的康乃尔大学(CornellUni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