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本初中课内古诗赏析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776040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本初中课内古诗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教版本初中课内古诗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苏教版本初中课内古诗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苏教版本初中课内古诗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苏教版本初中课内古诗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本初中课内古诗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本初中课内古诗赏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初中课内古诗赏析(说明:为重点识记篇目 为易考句子 雁为易写错的字 为考点) 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王湾(初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次”指旅途中停宿。2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画面:春潮涨涌,江水浩淼,与江岸相齐;站在船头视野非常开阔,江风顺吹,鼓起了高悬的船帆。赏析: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以小见大,为后人所称道。3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意: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上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闯入江南。赏析:“生”“入”将景物拟人化,富有生机。海日生于残夜,江春闯入旧年,写

2、出了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日”和“春”都是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的理趣。)全诗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4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意:我的家信该怎样寄回家乡?希望北归的大雁给我带到洛阳。情感: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赤壁杜牧(晚唐)折戟(j)沉沙铁未销, 自将(拿起)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1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开头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因为这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关,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作铺垫。2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这两句诗以小

3、见大,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需要机遇,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3诗中涉及的战争为赤壁之战;诗中周郎指周瑜。浣溪沙苏轼(北宋)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词的上阕写景。画面:山下小溪边,生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细雨中杜鹃在啼叫。 画面特点:清新优美,淡雅宁静。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能看出季节的词:短浸溪。2下阕即景抒情,转入抒怀。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赏析:由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驻,大

4、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词人旷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十五夜望月王建(初唐)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地白:写庭中月色,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树栖鸦:主要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桂花:可能是指庭中桂花,更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点题之笔。无声: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赏析:诗人

5、没有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水调歌头苏轼(北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转朱阁,低绮(q)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

6、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指月亮。)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1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为喜爱人间生活。表现诗人幻想忘掉一切,但又未能忘情于现实,处于矛盾中的句子: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地上的现实,表现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喜爱的句子: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2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诗意: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种事自古以来就难得周全。赏析: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

7、表达了诗人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艺术魅力:这首词结构精巧,想象奇特,哲理深刻,境界深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思想内容:词中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祝愿。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 愈(中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画面: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

8、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似乎又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如酥:让人感到春雨的可贵。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远远超过)烟柳满皇都赏析(或问:“最”“绝”两字的表达效果):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象征大地春回的淡远春色和晚春满城处处烟柳进行对比,突出早春景色的可爱。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3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西江月 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本词上片写晴。用了侧面烘托(稻花香里说丰年)、动静结合(清风明月为静,惊鹊鸣蝉为动)等表现手法,生动活

9、泼,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词的上片写了夏夜里的蝉鸣、鹊啼、蛙叫、人声等声音。作用: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2下片写雨。画面: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情是何等高兴呀!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赏析:从嗅觉和听觉来捕捉景物特征,从侧面烘托丰收在望,从中流露出词人热爱农村生活的思想感情。秋词刘禹锡(中唐)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

10、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认为“秋日胜春朝”的原因:秋景爽朗明快,排云而上的白鹤,能激发诗人的无限情思,也能使人产生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从中看出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1、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首句的一个“悲”字写尽历代诗人逢秋之心境,为下文诗人写出与众不同之笔尽其所能。第二句的一个“春”字点出富有朝气,充满生机与活页纸力,恰与前句的“寂寥”形成鲜明比照,一下子放射出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不因秋景之衰而气竭,也不因仕途的不顺而自馁。尾句,“引”字不仅有独树一帜,标新立新之效,还具有矢志不移的傲骨,更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远

11、大志向。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东汉)迢迢牵牛星,皎皎(jio)河汉女。纤(xin)纤擢(zhu)素手,札札(zh)弄机杼(zh)。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m)不得语。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1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擢:抽出,这里是伸出的意思。弄:摆弄的意思。织女虽然伸出素手,但无心于机织,只是摆弄着机杼,写出人物内心的痛苦。” 猫虿驢绘燈鮒诛髅貺庑。2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天河是封建礼教的象征。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画面:一条清浅的天河,将牛郎和织女隔开。两人不能渡河相会,只能隔着河,默默地深情凝望,多少思念尽在不言中。锹籁饗

12、迳琐筆襖鸥娅薔。4叠词:这首诗一共六句用了叠间词,“迢迢”“皎皎”形容星星又远又亮;“纤纤”形容素手的柔长;“札扎”模拟织机的声响;“盈盈”形容水波晶莹;“脉脉”描写含情注视的情况。这些叠音词不但读来琅琅上口,而且增加全诗缠绵的情调。構氽頑黉碩饨荠龈话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盛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左迁:降职。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寓情于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輒峄陽檉簖疖網儂號泶。次句叙事。“闻道”,表示惊讶惋惜。“过五溪”,可以想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

13、难。三字看似平淡,其实内含悲痛之意。 尧侧閆繭絳闕绚勵蜆贅。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赏析:这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想象奇特,明月仿佛也有了人性,能将诗人的思念和同情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识饒鎂錕缢灩筧嚌俨淒。七年级下册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盛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凍鈹鋨劳臘锴痫婦胫籴。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句诗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幽静、清幽的特点。很多版本将“曲径通幽处”改为“竹径通幽处”,你认为哪个更好?答:“竹”仅仅能够描写出小径的环境,而“

14、曲”字不仅写出了小径蜿蜒幽深的特点,更联系着作者的心境,显示出精神上的宁静和愉快。恥諤銪灭萦欢煬鞏鹜錦。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诗意:美好的山色风光使群鸟翩飞,十分欢欣。清清的潭水倒映着山影,人的心灵也变得空明纯洁。精彩动词:悦,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欢畅飞鸣的情态。空,写出了诗人见到后禅院的优美景物而内心宁静平和的感受。鯊腎鑰诎褳鉀沩懼統庫。这句诗表现了大自然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陶醉之情。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赏析:万物之音全部消失,只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是以声衬静的写法,以声音的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诗人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

15、往。硕癘鄴颃诌攆檸攜驤蔹。诗歌的尾联后来演变为成语:万籁俱寂。颔联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登岳阳楼杜甫(盛唐)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阌擻輳嬪諫迁择楨秘騖。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思乡、忧国之情。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赏析:洞庭湖把吴楚大地从中分为两半,水天相接,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这里的写景,既是实写,又寓想象,“坼”“浮”两字,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氬嚕躑竄贸恳彈瀘颔澩。诗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相关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宰相)蝉虞世南(初唐)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诗运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诗人巧妙地借蝉的饮食清露、居住疏桐的习性,寄托着诗人高洁清远、追求清廉的志趣。釷鹆資贏車贖孙滅獅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