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的社会和政局唐建军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41775049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国初年的社会和政局唐建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民国初年的社会和政局唐建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民国初年的社会和政局唐建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国初年的社会和政局唐建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国初年的社会和政局唐建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国初年的社会和政局唐建军 教学立意民国新时代民主制度的实践与背离 教材分析:孙中山于1912 年1月1日宣布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宣告中国历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国号变了,社会习 俗也变了。习俗的变化难以阻挡,一往无前,但国号的改变 能否带来政治制度本质的变化?从辛亥革命前后的形势看, 随着地方势力的增强,皇族内阁骗局的破产,君主的权力和 权威较以前都受到严重的削弱,君主专制的基础动摇了。不 管采用君主立宪制抑或民主共和制,未来中国出现民主制度 的希望出现了。然而,从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极力创建民国到 二次革命的失败,民主制度的希望破灭了。原因何在,民主 中国的出路何在?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

2、义的传播、孙中山 三民主义的重新解释就是从不同角度对该课题的深入探讨。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掌握民国初年移风易俗改革、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以及军阀割据的相关史实。理解民初民主制度实践 与背离的原因。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民初社会和政局相关史实的了解和 梳理,以史引论,进一步提高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意识和 能力。通过相关知识整理、分析和比较,进一步客观、辨证评 价历史现象、事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对国家而言,国号民主并不等 于制度民主,民主制度的实现尚需多方面的努力和较长的时 期。钦佩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民主共和长期奋斗的 向。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与清末新政相关的一些基本史实,

3、在史学思想上已经具备了一些分析、整理史料技术性方法和 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和多元评价的思维能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民国初年的政局难点:中国民主制度难以建立的原因。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展示奥巴马竞选时落泪的照片。引出宋教仁当年的竞选。提问:宋教仁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参加竞选?调动兴趣, 暖场。回忆知识。学生回答。引出中华民国新时代。新在何处? 新的国号,新的纪年,新的习俗。从剪辫子、服饰、礼仪、称呼、女权等角度 投影展示习俗的演变。教师强调本课的重点要探讨民国新时代新 的制度。展示材料,分析武昌起义后国内政治局面。随着清末地方势力的增强,皇族内阁骗局的破产,君主的权力和权威较以前都受到严重的

4、削弱, 君主专制的基础动摇了。不管采用君主立宪制抑或民主共和制,未来中国出现民主制度的布望出现了。影响当时政局的主要力量:袁世凯、革命派、立宪派以及地方实力派。通过材料展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背 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袁世凯就职总统的关系。指出民主的实质及与法制的关系。介绍宋教仁参加国会选举的过程。分析宋教仁与政治人物的关系。1913 年3月,宋案发生。分析二次革命爆发对民主进程的影响。 展示二次革命后袁世凯的统治措施。整理该课内容。提升认识。分析:民主制度难以建立的原因。 教师小结。从史料中 提取信息;学生理解 革命派力 量的不足 和 。学生讨论板书设计社会习俗4军阀割据4袁址凯复辟帝制宋案,一次革命CT民主制度的创建民初新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