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天津高三地理高考阅卷启示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771777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天津高三地理高考阅卷启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09年天津高三地理高考阅卷启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09年天津高三地理高考阅卷启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09年天津高三地理高考阅卷启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09年天津高三地理高考阅卷启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天津高三地理高考阅卷启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天津高三地理高考阅卷启示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高考阅卷启示,天津市文综地理卷特点 本届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对2010年高考复习启示 对2010年高考命题建议,天津文综地理试卷的特点 2009年是天津市高中新课改迎来高考的第一年,同时又是文综分卷考试的头一年,在以能力立意为主旨,稳中求新,稳中求变,平稳过度的命题方针指导下,天津文综地理卷在继承往年试题结构稳定、突出主干知识、考查学生能力、注重图文转换的基础上,将新课程理念融入试卷之中突出特点如下:,1、注重过程、注重探究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把课堂教学变成师生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参与和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最能体现这一理念的学习方法,在2009年天津文综地理卷中自始至终体

2、现着过程与探究。如:第卷第1题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探究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第卷第8题据葡萄酒产业链结构图文材料,探究影响葡萄酒产业布局最主要的区位因素;第卷第10题根据等压线天气图,探究天气过程;第卷12(1)题根据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的变化过程,探究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等;第卷13(2)题据图中信息,探究甲区域a河下游地区过去经常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这些紧扣课标,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命题必将对中学地理教学起正导向作用。,2、注重案例(情境)、注重归纳 在地理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案例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案例教学的思维过程基本属于归纳过程,通过对案例的观察、理解、分析,在此

3、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相关结论。在2009年天津文综地理卷中既有湖泊消亡案例、人口统计图案例、葡萄酒产业链结构图案例、天气图案例,也有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的变化过程、蓟县山区农家院陆游、田纳西河与鲁尔区的开发治理等乡土和教材上的案例。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能力。新的情境、新的组合,试题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感觉。,3、注重应用、注重迁移 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2009年天津文综地理卷中第卷第2题通过湖泊的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考察了整体性原理。第卷13(1)题考查了因地制宜的原则等。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活学活用,真正

4、达到融会贯通。 注重知识的重组和迁移,例如第卷第题利用冷锋在两条相同等压线之间(低涡)的新情境,考查学生天气过程;田纳西河、鲁尔区老树开新花试题没有要求考生记忆教材中原有的知识做答,而是在提供了地形、气候图表和相关文字信息的基础上考查相关知识和能力。分析、对比、概括、归纳等,彰显了知识为载体、能力为目标的考察方向,并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4、注重生活、注重乡土 在2009年天津文综地理卷中试题素材的选用和情景的创设贴近生活,关注长效热点,体现了命题思路的高起点。科学考察、南水北调、环境问题与国土整治、旅游、工业生产、交通、人口问题、循环经济、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等话题均来自于日常生活。 从命

5、题风格来看,每一组题均能体现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基础理论与区域地理相结合的特点。 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的变迁、调水工程带来的影响、蓟县农家游均来自于乡土,利用生活中的知识、乡土中的素材命题的理念使试卷更加鲜活,更具有生命力。,、注重融合、注重开放 新课改要求学选修内容,高考中占 天津地理试题不同于其他新课程试卷,将选修与必修内容在试题中混合考查。此项创新有利于强化学科间综合,使试题内容更加丰富,减少单独成题的局限性,有利于学生知识整合,这在天津地理卷“12题”和“13题”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综合题答案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使考生思路更宽泛,同时将题设计为填空形式,学生写字少了,但对学生概括总结

6、能力要求更高。是一项有意义的尝试。 例1.(分) (1)城市规模扩大(利用廉价土地、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变了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使城市功能区更加明确、促进城市功能区的分化) 。 (2)城镇之间交通便捷(城镇之间形成了交通网络);各城镇功能不同(各城镇分工明确);城镇规模大小不同(城镇形成等级序列)。(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人口规模大(都是超大城市、服务范围广、经济发达)。 (3)补充水源;保护动植物资源;调节区域气候;促进水循环;保护湿地;缓解地面沉降。(答出其中两项即可),本届考生答题情况分析,全市平均各题得分统计图,得分率,天津市文综地理卷 全市平均 选择题平均 综合题平均,科考队

7、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了太阳照片。观察照片(图3),回答第5题。 5. 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 正北 0:00 B. 正北 12:00 C. 正南 0:00 D. 正南 12:00,选;选 选;选,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图4),回答67题。 7. 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 a B. b C. c D.d.,选 选;,读图可知,b城市年轻人口所占比重明显较大,且男女性别比例相当,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该城市有著名的大学,吸引了世界或本国的青年至此求学,由此可以推测出文化教育在

8、该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故选B。,读某日8时地面天气图(图6)和文字信息,回答10-11题。 某气象小组学生探讨 天气图中ab 天气的 空间变化。 10. 在学生绘制的图中,接近ab天气实际状况的是,选;选 选;选,12.(30分)读图文(图7)材料,回答问题。 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 (1)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除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外,还有_; 工业集聚地的变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是_.(6分),(1)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大、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利用廉价土地(地价低) 、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

9、问题(答具体问题分如:环境问题、政策、经济、缓解土地利用现状等) );改变了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使城市功能区更加明确、促进城市功能区的分化) (工业、商、住答全分,答其中一点分) 。,市平均分 1.02 得分率 0.17,问题分析 第卷12(1)题 学生答题的紧张程度可以从众多的错别字与笔误中看出来【答卷中大量出现诸如城市规规、城市规范、部局、工(公)能区、归化、济经等错误】 知识迁移能力差,不能就新的问题背景将学习所得加以灵活、准确的运用,堆砌 、罗列,想到什么说什么,缺乏针对性与准确性【在分析天津工业集聚地发上变化的原因时,很多学生将其归纳为城市化进程、市场、科学技术、环境、科学发展观等等】

10、 对“城市空间结构”等概念缺乏明确的认识,掌握不准,造成答题方向错误,如有的答成城市空间形态【典型错误有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星座式等】,有的从工业布局对环境的影响或城市功能分区角度回答【典型错误有减少对城市的污染、工业区应位于等】 学科思维和学科语言意识差,回答问题时不能自觉地从学科角度思维【在分析工业集聚地变化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时,回答为巨大的、深远的、潜移默化的、好的、合理的等修饰性语言,学科性差】,12.(30分)读图文(图7)材料,回答问题。 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 (2)据图中信息说明,

11、该区域城镇体系构成的主要条件是_,_等; 京、津两城市都建有中心商务区(CBD)的共同条件是_。(9分),(2)城镇之间交通便捷(城镇之间形成了交通网络);各城镇功能不同(各城镇分工明确);城镇规模大小不同(城镇形成等级序列)。(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人口规模大(都是超(特大)大城市、服务范围广、经济发达)。,市平均分 3.47 得分率 0.39,第卷12()题 对“因素”与“条件”的区别认识不到位,造成答题不准确【回答为交通、经济、经济基础、市场、政策等,】 对“城镇体系构成”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对城镇体系构成条件不清楚,由概念混淆导致答题方向出现失误【与城市区位因素混淆而回答为资源、水源、交通

12、、市场、地理位置、地形平坦、经济科技力量雄厚、有大城市作为依托等;与工业体系概念混淆而答成轻重工业互补等】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似是而非,影响了审题,也使审题不可能很细致,由此导致所答非所问【例如将CBD的区位条件与拥有CBD的条件混淆,将问题回答为位于城市中心、城市中心人口密集、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市场需求量大等;与工业体系概念混淆而答成轻重工业互补等】,12.(30分)读图文(图7)材料,回答问题。 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 (3)图中所示调水工程建成后,将对调入区自然环境产生的有利影

13、响是_,_。(6分),(3)补充水源;保护动植物资源;调节区域气候;促进水循环;保护湿地;缓解地面沉降。(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生物多样性、缓解干旱、补充了地下水),市平均分 3.61 得分率 0.60,12.(30分)读图文(图7)材料,回答问题。 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 近年来,天津北部山区开发了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城市游客前来观光、采摘果蔬、吃农家饭等。 (4)山区农家乐旅游活动吸引城市游客的原因是_;这种旅游活动对区域文化的积极影响是_;若游客数量大幅度增加,旅游管理部门应根据_,合

14、理控制游客数量。(9分),(4)城乡景观差异大(山区景观有特色、山区民风民俗有特色);有助于城乡文化交流(促进城乡发展分) ;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分) 。,市平均分 4.61 得分率 0.51,第卷12(4)题 学科术语错别字过多【承载量中的承错写为交 、程、呈、成、乘等】 学科表达能力差,本题中表现为不能够用旅游地理相关的学科词语和评价视角进行答题,从而影响了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与专业性【对农家乐吸引游客原因分析时,表述不规范,如环境优美、气候适宜、空气质量好、追求享受生活、贴近自然感受乡村魅力等】 对相关知识理解不到位,遇到具体问题时生搬硬套,答非所问【在分析农家乐原因时一些考生罗列诸如美学价

15、值、旅游目的地具有非凡性、多样性等,也有的回答为交通便捷、距离经济发达地区近、地区接待能力强等】 审题不细【忽视问题中对“区域文化”的限定回答,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基础建设、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等】,13.(26分)读区域图(图8)和图中文字信息,回答问题。 (1)甲、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都结合了各自地理环境特点,这说明两区域发展都遵循了_原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中也有一些共同之处,请提炼、概括出两方面:_、_.(9分),(1)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结合当地实际均给分) ;保护环境(改善、美化环境)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市平均分

16、 4.23 得分率 0.47,第卷13(1)题 用词不规范,错别字太多【答卷中大量出现诸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类的表述无误但非地理学科用词的现象,再有就是写可持续发展,还有大量的错别字,如因地置疑、因地治移等】 归纳不准确,简单地从文字材料中摘抄部分内容【如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升级、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发展旅游业等】,13.(26分)读区域图(图8)和图中文字信息,回答问题。 (2)据图中信息,探究甲区域a河下游地区过去经常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填写表格内容。(9分),(2)上游坡度大(崎岖、起伏大) (上游以山地丘陵为主、支流多)答气候的不给分;年径流量大(河流水量大) (水位高、汛期长均给分) ;下游地势低平(下游以平原为主、河口地区有河流交汇) (地势低、下游河道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