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大联考地理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768800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江津区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大联考地理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重庆市江津区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大联考地理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市江津区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大联考地理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江津区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大联考地理试卷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江津区 2021 届新高考第三次大联考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 个小题,每小题3 分,共 60 分) 1 【地理 选修 6:环境保护】 餐厨垃圾,俗称泔脚,是居民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它占生活垃圾的比例超过60% ,甚至达到70 至 80。它主要包括米面类食物残余、蔬菜、动植物油、肉骨等。餐厨垃圾的主要特点为有机物含量丰 富、水分含量高、易腐烂、散发恶臭,易滋长病菌,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专家认为,营养丰富的餐厨垃 圾是典型的 “ 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且是宝贵的可再生资源。目前,由于对餐厨垃圾处置不当,不仅未能充 分有效的利用,也对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 简述餐厨垃

2、圾产生的危害及有效治理措施。 【答案】危害:污染环境、影响市容;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餐厨垃圾中堆放时产生的下渗液进入地 下,污染地下水。措施:加大政府投入,实现餐厨垃圾的统一回收和处理;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餐厨废弃 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建立餐厨废弃物产生、收集、运输、处置通用的信 息平台;变废为宝,制作厨余堆肥箱,发酵桶等,制作沼气等燃料 【解析】据材料可知,餐厨垃圾的主要特点为有机物含量丰富、水分含量高、易腐烂、散发恶臭,易滋长 病菌、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因餐厨垃圾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和水分,容易受到微生物的作用,而发生腐烂 变质现象 ;且废弃放置时间越久,腐败变质

3、现象就越发严重。这时候容易产生大量的渗滤水以及恶臭气体, 滋生蚊虫,对环境卫生造成恶劣影响;餐厨垃圾中的肉类蛋白以及动物性的脂肪类物质,主要来自于提供 肉类食品的那些牲畜家禽,牲畜在直接吃食未经有效处理的餐厨垃圾后,容易发生 同类相食 的同源性污 染,并造成人畜之间疫病的交叉传染,危害人体健康,并可能促进某些致命疾病的传播,危害人体健康。 餐厨垃圾中堆放时产生的下渗液进入到污水处理系统,会造成有机物含量的增加,从而加重污水处理厂的 负担,增加运行成本。加大政府投入,实现餐厨垃圾的统一回收和处理;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餐厨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建立餐厨废弃物产生、收集

4、、运输、处置通用的信息 平台 ;变废为宝,制作厨余堆肥箱,发酵桶等,制作沼气等燃料。 2我国 K冰川沿山谷分布。某科考队在2003 年 7 月 1 日至 9 月 13 日对该冰川末端进行考察, 发现该时段山谷风显著,主要风频为西北风和南风;以夜雨为主,统计发现日降水量与气温日较差呈正相 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K冰川顺地势运动方向为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 2该时段某日,K冰川末端降水量最小,则该日 A冰川消融量较多 B西北风风速较大 C太阳辐射量较弱 D气温日较差较大 【答案】 1B 2C 【解析】 【分析】 1读图可知,K 冰川末端夜晚的山谷风以西北风为主。根据山谷风形成原理可知,夜

5、晚谷地散热慢,气 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近地面风由山坡吹向山谷,即形成山风。该地夜晚盛行西北风,即 山风为西北风,因此当地地势大致是西北高、东南低,故B 项正确。 2由题干可知,该时段某日,K 冰川末端降水量最小。材料信息表明,当地日降水量与气温日较差呈正 相关,则说明该时段该日当地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则此日太阳辐射量较弱, 冰川消融量可能较少,故A、D 项错误, C项正确。材料信息表明,该谷地以夜雨为主,该日降水量最小, 说明夜雨最少,表明谷地上升气流最弱,近地面气压与该时段其他日期相比最高,山坡与山谷之间的气压 梯度力较小,山风较弱,当地山风以西北风为主

6、,因此西北风风速较小,故B 项错误。所以选C。 3瓷胎竹编起源于清代中叶,当时主要用做贡品。它以景德镇名瓷为胎,精选四川邛崃山一带 阴面生长23 年、节距2 尺左右,无划伤斑迹的壮竹,经过破竹、烤色、抽匀等十几道手工工序,“百 斤原竹只抽丝八两”。生产全凭双手和一把刀进行手工编织。制作一套竹丝扣瓷耗时达数月之久。20 世 纪 2 年代经重新发掘、恢复古法生产,以其纪念性、地方性成为中外宾客优选的旅游纪念品。2010 年, 仅有 70 多名师傅会此手艺,现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近些年来,“瓷胎竹编”得以重新发掘和传承的主要原因是() A政策扶持B原

7、料替换C市场需求扩大D生产工艺改进 2当今“瓷胎竹编”产业从业人员极少的根本原因是() A地域性强,传承手段单一B纯手工制作,生产效率低 C技术要求高,制作周期长D选材苛刻,瓷胎与竹丝要求严格 3下列城市最适合把“瓷胎竹编”纳入旅游规划的是() A杭州B景德镇C成都D北京 【答案】 1A 2A 3C 【解析】 【分析】 20 世纪 2 年代经重新发掘、恢复古法生产,近些年来,“瓷胎竹编”得以重新发掘和传承的主要原因是 政策扶持。“瓷胎竹编”产业从业人员极少的根本原因是选材地域性强,传承手段单一,纯手工生产。 120 世纪 2 年代经重新发掘、恢复古法生产,以其纪念性、地方性成为中外宾客优选的旅

8、游纪念品。近 些年来,“瓷胎竹编”得以重新发掘和传承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扶持,A对。原料没有替换,B错。作为旅 游纪念品,市场需求不是主要原因,C错。生产工艺仍是古法生产,D错。故选A。 2它以景德镇名瓷为胎,精选四川邛崃山一带阴面生长23 年、节距 2 尺左右,无划伤斑迹的壮竹,经 过破竹、烤色、抽匀等十几道手工工序,当今“瓷胎竹编”产业从业人员极少的根本原因是地域性强,传 承手段单一,纯手工制作,A对。生产全凭双手和一把刀进行手工编织,纯手工制作,生产效率低,制作 一套竹丝扣瓷耗时达数月之久,制作周期长,是直接原因,B、C错。选材苛刻,瓷胎与竹丝要求严格是 技术原因, D错。故选A。 3“瓷胎

9、竹编”用材料是精选四川邛崃山一带阴面生长23 年、节距2尺左右,无划伤斑迹的壮竹。选 项城市最适合把“瓷胎竹编”纳入旅游规划的是成都,距邛崃山最近,C对。杭州、景德镇、北京距邛崃 山远,不适宜,A、B、D错。故选C。 4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某古迹遗址又重新呈现在人们面前。图为鄱阳湖周边 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区域地质活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P处地质构造地貌是背斜谷地 B图示范围内岩石均是沉积岩 C鄱阳湖是由向斜盆地集水而成 D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东南移 2图示古迹遗址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 A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 B地质稳定,环境变迁小 C加

10、强保护,人为破坏少D岩性坚硬,外力侵蚀弱 【答案】 1D 2A 【解析】 【分析】 1图中显示,P 处位于断裂带,岩块上升,在断层破裂带的基础上被外力侵蚀形成的低地,其地质构造 地貌不是背斜谷地,A 错误;图示范围内有花岗岩、片麻岩、变质岩,这此岩石不是沉积岩,因此 B 错误; 图中显示, 鄱阳湖所在的岩块断裂下降,形成低地, 然后集水成湖, 从岩层形态来看,当地没有向斜构造, C 错误;图中显示,图示区域整体的受力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因此区域整体上向东南移动,因此地质过 程中鄱阳湖湖心东南移,D 正确。故选D。 2材料信息表明,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某古迹遗址又重新呈现在

11、人们面前, 这表明图示古迹遗址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古迹遗址位于湖水之上,不为人知, 因此受到人们破坏的可能性 小,图中显示,该古迹遗址是随着地壳运动,岩块断裂下沉所致,A 符合题意;图中显示,鄱阳湖及附近 地区,断层众多,地质不稳定,该古迹遗址位于湖底,说明当地环境变迁较大,B 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 表明, 该古迹遗址保存完好不是加强保护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 该古迹遗址位于沉积岩块的断层线附近, 岩性不可能很坚硬,因此岩性坚硬和外力侵蚀弱不是图示古迹遗址保存完好主要原因,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睛】 鄱阳湖,古称彭蠡、彭蠡泽、彭泽,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九江、南昌、上饶三市,是中国第一

12、大淡水湖, 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主要支流之一,也是长江流域的一个过水性、 吞吐型、 季节性重要湖泊。湖区面积,在平水位(14 米 15 米)时湖水面积为311 平方公里,高水位 (20 米)时为4125 平方公里以上。但低水位(12 米)时仅10 平方公里。 5从岩石成因分类看,东岳泰山是由哪种岩石构成的() A花岗岩B玄武岩 C沉积岩D变质岩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岩石成因类型和东岳泰山岩石构成的了解程度。 【详解】 太古代时期,泰山地区沉积了很厚的泥沙岩和岩浆岩,几十亿年来随着地壳运动不断变化,这些泥沙岩和 岩浆岩经过反复变质而形成泰

13、山杂岩和片麻岩,这就是目前东岳泰山的主要岩石,由此可推断,东岳泰山 是由变质岩构成的,选项D 符合题意,排除A、B、 C。 62019 年 10 月 14 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这是继1996 年中 国的粮食问题之后,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二部有关粮食安全问题的白皮书。20 多年来,与世界比较,中 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96 年中国政府发布中国的粮食问题的时代背景是 A中国已经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B中国已经解决了贫困问题 C中国出现了粮食危机D正面回应“谁来养活中国”的质疑 22018 年中国粮食产量比1996 年增

14、产 30以上。中国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 耕地面积大量增加 化肥、农药施用量增加 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A B C D 32015 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与此同时,粮食进口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粮 食进口国。我国粮食进口数量增加的原因是 耕地面积减少 人口数量增多 生活水平提高 谷物不能自给 ABCD 【答案】 1D 2D 3B 【解析】 【分析】 1本题适合用排除法,1996 年,中国的粮食安全和贫困问题都没有解决,因此选项 A、B错误。当时中 国人均粮食大于世界平均水平,没出现过粮食危机。所以A、 B、C选项不正确,故答案选D。 2粮食总产量,

15、主要取决于种植面积和单产。1996 年至 2018 年期间,中国城市化、工业化、交通等快 速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因此耕地面积不可能大量增加,错。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农业病虫害,增 产增收,对。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总 产量,对。农业科技水平提高,有利于提高粮食单产,对。故答案选D。 3中国粮食产量连续12 年增产, 但进口却不断增加,因此粮食进口数量增加原因,不在中国粮食产量上, 而是在消费量上,错。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消费粮食总量就不断增加,而且随着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对。谷物能自给,错误。故答案

16、选 B。 7 地名作为对地表特定地域空间的指称,有的可以反映特定时期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下图所 示区域年均降雨量320.8 432.4mm,且 70% 以上的降水集中在79 月。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推测图示区域聚落空间分布特征为() A集中西南最密B分散东北最稀 C集中东南最密D分散西北最稀 2影响图示区域聚落分布的主导因素为() A气候B地貌 C河流D植被 3图示甲区域众多聚落以“沟”、“湾”、“井”为名,这表明该区域() A现代风沙活动频繁B历史时期气候干旱 C现代河流湖泊众多D历史时期温暖湿润 【答案】 1C 2C 3D 【解析】 【分析】 1根据材料以及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气候偏干旱,聚落分布集中而非分散,排除BD;该区域西北方向 为毛乌素沙地,聚落最稀,东南方向河流、气候、土壤等条件相对较好,聚落分布最密,A 错, C 正确, 故选 C。 2该区域气候偏干旱,水源相对不足,聚落为方便取水,主要沿河流分布,河流是影响图示区域聚落分 布的主导因素,C 正确;其他因素均非主导因素。故选C。 3地名反映了特定时期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图中甲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