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区2021届新高考四诊地理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768658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涪陵区2021届新高考四诊地理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重庆市涪陵区2021届新高考四诊地理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市涪陵区2021届新高考四诊地理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涪陵区2021届新高考四诊地理试题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涪陵区 2021 届新高考四诊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 个小题,每小题3 分,共 60 分) 1 2017 年 5 月我国黑河市与俄罗斯奥伊米亚康 ( 居民约 500 人) 结为友好城市。 读下图 , 完成下列各题。 1木屋“东倒西歪” 是奥伊米亚康民居的特色,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河水冲击 B暴雪重压 C大风吹袭 D冻融交替 2两地结成友好城市后, 未来合作交流前景最广阔的领域是 A制造业B旅游业C种植业D金融业 【答案】 1D 2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我国黑河市与俄罗斯奥伊米亚康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民居特色成因、合作交流领域等相 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

2、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该地房屋 “ 东倒西歪 ” 主要由地基不稳造成,而造成地基不稳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冻土的冻融作用。奥伊 米亚康冬季寒冷漫长,冻土广布;68月表层冻土融化、地面下沉,冬季土壤重新冻结、体积膨胀,造 成地基不稳; 68 月气温日变化大,白天浅层冻土解冻,晚上重新结冻,造成地面不均匀升降,选项D 符 合题意。当地居民选择经常被洪水冲击的地方居住,因此选项A 不符合题意。当地民居屋顶坡度大,利于 积雪下泄,因此选项B不符合题意。当地居民可以选择避风的地方建设民居,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 选 D。 2两地人口较少,劳动力不足,工业基础较差,因此选项A 不符合题意。两地具有独特

3、的冰雪景观,适 宜旅游业发展,选项B 符合题意。两地纬度高,热量条件较差,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选项C不符合题意。 两地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金融业不发达,因此选项D 不符合题意。故选B。 2八步沙林场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过去这里的沙丘每年以10 米的速度向南推移,造成了巨大危害。下 图为八步沙灌丛沙堆林带,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灌丛沙堆是在植被影响下发育的地貌,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风力搬运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 2灌丛沙堆对当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下渗减弱 B地表径流增加C地下径流减少 D蒸腾作用加强 3随着灌丛沙堆数量增加,当地() 。 A大气降水增加

4、B风力作用加强 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 D沙漠面积扩大 【答案】 1D 2D 3C 【解析】 【分析】 本题可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植被的作用等,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 能力,考查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 1本题可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查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由材料可知,该地貌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风化作用有物理风化、化学 风化、生物风化,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的作用下进行;风力侵蚀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柱;风力 搬运形成沙丘移动;灌丛沙堆主要与风力沉积作用有关。D 正确, A,B,C 错误。 2

5、本题考查植被的作用,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查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灌丛 沙堆可以涵养水源。植被的增加,蒸腾作用加强,下渗加强,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A,B,C 错误, D 正确。 3本题考查植被的作用。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查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随着 灌丛沙堆数量的增加,风积地貌趋于稳定;风力作用减弱,沙漠面积减小;大气降水不会明显增多。A, B, D 错误, C 正确。 3 人口支持比是指适龄劳动力人口(20 64 岁) 与老年人口 (65 岁以上 ) 之比。 当人口支持比大于 7.5 时,经济高速增长;比值小于7.5 时,经济中速增长;比值小于4

6、.8 时,经济低速增长。下图为美国、 日本、中国、印度四国的人口支持比变化趋势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四国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的是 A国 B国 C国 D国 2据图预测,中国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时间是 A 1992 年 B2000 年 C2021 年 D2050 年 3下列有关四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国的劳动力人口短缺B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 C国比国经济总量大D两国均为发达国家 【答案】 1D 2C 3A 【解析】 【分析】 1人口支持比是指适龄劳动力人口(20 64 岁) 与老年人口 (65 岁及以上 )之比。人口支持比越大,劳动力 人口占比重越大,人口年龄结构年轻。根据图示曲线,图中四国目

7、前人口支持比最大的是国,人口年龄 结构最年轻的是国,D对。 A、B、C错。 2美国、日本是发达国家,人口支持比低,对应图中两国。印度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人口支持比最 大, 是印度。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支持比较大, 是中国。人口支持比的比值小于4.8 时, 经济低速增长。据图预测,中国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时间是2021 年, C对, D错。 1992 年、 2000 年人口 支持比大于4.8,A、B 错。 3根据图示人口支持比,就当前而言,国的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最严重,A对。国人口老龄化 较严重, B错。国是印度,比国经济总量小,C错。国是发达国家,国为发展中国家,D错。 点睛:人口支持比

8、越大,劳动力人口占比重越大,人口年龄结构年轻。美国、日本是发达国家,人口支持 比低。印度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人口支持比最大。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支持比较大。国的劳动 力短缺,人口老龄化最严重。 4亚马逊雨林南部地区每年7、 8 月多火灾,其余时间少。2019 年 8 月 15 日至 22 日,下图中 甲区域火灾发生的数量和面积都比8 月 15 日前大幅度增加,且从公路线向两侧扩散。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一年中多数月份,亚马逊雨林火灾发生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潮湿 B植被常绿 C河网密布 D雷雨天气少 2 与 2019 年 8 月 15 日以前相比, 导致 8 月 15 日至 22

9、 日图 1 甲区域火灾大幅度增加的原因可能是( ) A节日燃放烟花B从事农事活动C雷电天气多发D气候异常干旱 3该地区森林大火对生态环境短期内的影响表现为( ) A土壤肥力下降B河流径流量减小C降水明显增加D物种多样性减少 【答案】 1A 2B 3D 【解析】 1亚马逊雨林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该区域全年高温多雨,气候较为湿热,不易发生森林火灾,因此可知 亚马逊雨林火灾发生较少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潮湿,故A正确;植被常绿、河网密布等是亚马孙雨林发生火 灾的重要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可知BC错误;亚马孙雨林全年高温多雨,该区域的雷雨天气是比较多 的,故 D错误。故选A。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区域并无节日

10、燃放烟花的习俗,故A 错误;读图可知图中的甲区域地处热带雨林 气候区, 该区域迁移农业的农业活动量比较大,在进行农业生产时人为纵火是甲区域火灾大幅度增加的原 因,故 B正确;雷电天气往往伴随着阴雨天气,若8 月 15 日至 22 日雷电天气多发,那么该时段的火灾幅 度会有所降低,故C正确;在该区域的气候比较湿热,故D错误。故选B。 3该区域森林火灾的发生短期内不会导致该区域的土地肥力下降,故A 错误;森林火灾会导致该区域的 植被遭到破坏, 该区域的地表径流在短期内会增加,短期内该区域的河流的径流量会有所增加,故 B 错误; 该区域的森林火灾在短期内不会使得其降水明显增加,甚至会导致该区域内的降

11、水有所减少,故C 错误; 该地区森林大火会使得大量的动植物死于大火,因此可知该地区森林大火在短期内会使得该区域的物种多 样性有所减少,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第 2 题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农民先把地上 的树木全部砍倒,对一些大树有时先割去一圈树皮,让它枯死,然后再砍倒。已经枯死或风干的树木被火 焚烧后,农民就在林中清出一片土地,用掘土的棍或锄,挖出一个个小坑,投入几粒种子,再用土埋上, 靠自然肥力获得粮食。当这片土地的肥力减退时,就放弃它,再去开发一片,所以称为迁移农业。这种农 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比较明显。 52019 年 1 月

12、,美国某著名纯电动汽车公司上海超级工厂在上海临港产业区正式开工建设,该公司选择 落户临港产业区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用水充足B产业集聚较高 C电力供应充足D土地价格较低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 临港产业区水资源没有优势,生产用水不是其主要优势,A错误; B. 上海临港产业区基础设施齐全,产业集聚度较高,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生产 成本,故B正确; C. 电动汽车的生产对电力供应要求不高,C错误; D. 上海临港产业区的地价优势不明显,D错误。 故选 B。 6干热风,俗称“火南风 ”或“火风 ”。它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 气。下图为甘肃省干热

13、风次数与其他气候要素变化对比图。图中标准化数值正值表示增加,负值表示减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反映出甘肃省干热风发生的次数 A 1960-1975 年逐渐增加B1960-1995 年波动减少 C1975-1985 年逐渐减少D1960-2005 年波动增加 2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影响甘肃省干热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相对湿度增大B降水量增加 C全球气候变暖D蒸发量减少 3当地夏季多干热风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A受高压脊控制 B受低压槽控制 C受锋面气旋控制 D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答案】 1B 2C 3A 【解析】 1读图可知 ,1960 2005 年甘肃省干热风发生次数的变化可分为两

14、个阶段:1960 1995 年呈波动减 少,1995 2005 年呈波动增加。故选B。 2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甘肃省干热风发生次数显著增加,主要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当地气候暖干 化;降水量增加、相对湿度增大、蒸发量减少有利于抑制干热风天气的发生。故选C。 3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夏季在局部高压脊控制下,降水少,干热风天气多发,A正确;干热风高 温、低湿,而受低压槽和锋面气旋控制一般会产生降水,B、C错误;甘肃省纬度较高,基本不受副热带 高气压带影响,D错误。故选A。 【点睛】 中国西北地区干热风形成的天气系统,主要是从中亚地区东移过来的高压脊,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得到 发展和加强,

15、 其次是青藏高原原地有暖高压脊发展北挺。受高压脊影响的地区,中、低层气柱为下沉气流, 天气晴朗,且不断有暖平流输送,导致干热风天气的形成。在多数情况下,西北地区的干热风是由上述两 类过程的叠加而形成的。 7孤东位于黄河入海口北侧。1976-2014 年,在海岸线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孤东近岸海域5m等 深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面积变化明显(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76-2002 年,孤东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一直以淤积为主 B先淤积,后侵蚀 C一直以侵蚀为主 D先侵蚀,后淤积 2推测 2002-2014 年期间,黄河中游地区 A年降水量增加B地表径流量增大 C年蒸发量减少D

16、植被覆盖率提高 【答案】 1B 2D 【解析】 【分析】 11976 年至 1996 年,近岸海域5m 等深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面积 1996 年之前增加,说明近岸海域海底 淤积严重,海水深度减小,近岸淤积明显,但淤积程度逐期减缓;1996 至 2002 年,水深5m 等深线与海 岸之间的水域面积减小,缩减速率逐期增大, 海水深度增加, 说明近岸海域海底以侵蚀为主,所以 1976-2002 年,孤东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先淤积、后侵蚀,B 正确。 ACD错误。故选 B。 22002-2014 年期间,水深5m 等深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面积减小,说明海水深度增加,泥沙淤积减轻, 黄河入海径流量减少,河口处泥沙淤积减少,水深加大,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由 于植被覆盖率提高,河流含沙量减少, D 正确。年降水量增加、 地表径流量增大、 年蒸发量减少对2002-2014 年期间水域面积减小影响不大,ABC错误。故选D。 8北京市某校同学到门头沟区爨(cu n)底下村参加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他们在考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