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县城南集中供热扩容提升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传人:9786****8129 文档编号:141765220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 页数:170 大小:1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和县城南集中供热扩容提升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70页
西和县城南集中供热扩容提升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70页
西和县城南集中供热扩容提升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70页
西和县城南集中供热扩容提升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70页
西和县城南集中供热扩容提升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和县城南集中供热扩容提升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和县城南集中供热扩容提升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和县城南集中供热扩容提升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建设单位:西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编制单位:甘肃绿康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编制时间:2020年7月西和县城南集中供热扩容提升改造工程前 言1、项目由来近年来,西和县经济迅速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南供热站原安装3台14MW 链条炉,现状集中采暖面积64.29万m 2,热源采用低温水直供,已满负荷运行。已有热源供热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城南大片新建及在建建筑无法接入热网,无热源供热,工程交工滞后,居民无法入住,城市发展缓慢。西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拟在万通热力有限公司原厂地进行扩建,新增一座集中供热锅炉房,建

2、设配套的一级供热管网及供热范围内建热力站。项目位于陇南市西和县城区。项目拟在原有热源厂内新建一座锅炉房,安装 1 台58MW 燃煤热水锅炉,将原有锅炉房内3台14MW的热水锅炉拆除,改造为1台58MW的热水锅炉,并配套敷设供热管网2x3.17km,其中敷设一级供热管网 2x1.925km,最大管径 DN600,最小管径 DN200;敷设二级供热管网2x1.24 km,最大管径 DN350,最小管径 DN200。新建换热站4座。本项目是西和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运营后,不仅解决了冬季供热无大型的热电联产企业及供暖企业问题,也避免了在新建小区和企事业单位设置小型采暖锅炉房的情况,实

3、现县城范围内的集中供热,符合国家关于环境治理整顿的政策方向,其意义非常重大,符合当地政府中长期发展规划方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本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44号)和关于修改部分内容的决定(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本项目拟安装2 台58MW 燃煤热水锅炉,属于“热力生产和供应工程的燃煤锅炉总容量65吨/小时以上”编制报告书范畴,项目敷设一级管网属于“交通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和仓储业的城镇管网及管廊建设(不含1.6兆帕及以下的天然气管道)” ,编制报告表的范畴;因此本项目应编制报告书。为此,西和

4、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于2020年6月委托甘肃绿康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公司技术人员在现场实地踏勘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整理、工程分析、预测评价,本着科学、客观、公正的态度,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和所在地的环境特征,按照评价技术导则要求,编制完成了西和县城南集中供热扩容提升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在西和县城南集中供热扩容提升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期间,得到了陇南市环境保护局、西和县环境保护局、西和县气象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2、项目建设特点本项目为集中供热工程,在原有供热厂内新建一座锅炉房,安装 1 台

5、58MW 燃煤热水锅炉,将原有锅炉房内3台14MW的热水锅炉拆除,改造为1台58MW的热水锅炉,并配套建设相应的烟气除尘、脱硫脱硝等相关附属设备,除尘脱硫效率较高,最终使燃煤烟气污染物达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中表1中的要求。项目在供热范围内建设4座20MW的热力站,其余的热力站由热用户自建,不纳入本次项目。同时,在供热范围敷设供热管网2x3.17km,其中敷设一级供热管网 2x1.925km,最大管径 DN600,最小管径 DN200;敷设二级供热管网2x 1.24 km,最大管径 DN350,最小管径 DN200。项目建成后,供热面积200104m2,供热范围

6、为:西和县城区部分地块。北至文昌街,南至德惠桥,西至中山南路与规划路,东至伏羲大道与规划路。管网敷设工程属于本次评价范围。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调查分析和工作方案制定阶段2020年6月受西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后,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要求,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并研究相关技术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明确本项目的评价重点,识别环境影响因素、筛选评价因子,对项目进行初步工程分析。对项目选址地进行实地踏勘,对项目地块及周围地区自

7、然、气象、水文、项目所在地周围污染源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确定项目环境保护目标、环评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和标准。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收集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特征资料包括自然环境、区域污染源情况。完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章节。收集项目设计资料,对建设项目进行工程分析。根据工程分析,完成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报告书编制阶段在对各环境要素预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切实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重点对环境空气和声环境影响进行研究论证,并给出污染物排放清单,形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结论。在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和咨询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8、评价技术导则要求,对项目区及项目建设特点,针对项目建设可能带来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我公司承接委托后最终编制完成西和县城南集中供热扩容提升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本次评价期间,建设单位按照公众参与相关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建设单位通过在西和县人民政府网站、陇南日报、现场张贴公告等方式发布项目建设环境影响公告,对项目建设环境影响区及关心人群进行公告并收集影响范围内的公众意见和建议,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公众支持本项目建设,无反对意见。4、分析判定相关情况本项目属于“城镇集中供热建设和改造工程”,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

9、013 年修订)第一类鼓励类中第二十二款城镇基础设施中的第11条“城镇集中供热建设和改造工程”,为国家鼓励类建设项目。5、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项目建设期、运营期的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浓度,尤其是运营期燃煤废气、噪声、废水排放浓度是否能够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本项目锅炉燃煤烟气经脱硝、除尘脱硫后颗粒物、SO2、NOx、汞及其化合物的排放浓度达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中表1中的要求。西和县属于环境空气达标区,经预测分析,项目正常排放条件下,锅炉废气污染物SO2、NO2、PM10、汞及其化合物叠加现状浓度值后,保证率日均质量浓度和年平均质量浓度均满

10、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无明显不利影响。热源厂噪声源通过隔声降噪措施分别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生活污水排放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B 级标准。6、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选址合理,公众无反对意见。该项目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区域内供暖的热效率,且本项目采用高效的脱硝、除尘脱硫设施后废气中污染物颗粒物、SO2 、NOx、汞及其化合物达标排放,更有利于改善城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在确保各项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条件下,作为民生项目从环境保

11、护角度衡量是可行的。15第一章总论1.1编制依据1.1.1环境保护相关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年 1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 年 12 月 29 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 年 10 月 26 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 年 1 月 1 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 年 12 月 29 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 年 11 月 7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 年 1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 年 7 月 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

12、法2012 年 7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6 年 7 月 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年10月26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 1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 8 月 28 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682 号;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修正)(2013.9)。1.1.2国务院部门规章与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19第29号令);(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682 号);(3)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 号)

13、;(4)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 号);(5)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 号); (6)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822 号);(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环境保护部第 44 号令,2017.9.1);(8)关于部分供热及发电锅炉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关问题的复函(环函【2014】179 号);(9)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2018.7.16);(10)关于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的通知(环办201430 号);(11)关于印发的通知(发改能源201450

14、6 号);(12)关于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的通知(环办201430 号);(13)关于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13104 号);(14)甘肃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5 年2050 年)(2015.12);(15)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2013.9.17);(16)甘肃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甘发改规划2017752 号);(17)甘肃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42020 年);(18)甘肃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9.30);(19)甘肃省冬季清

15、洁取暖总体方案(2017-2021)(省发改委、省建设厅、省环保厅、省农牧厅,2018.5.4);(20)甘肃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8 年修订);(21)关于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相关工作的通知(环办环评201784 号);(21)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部令第 48 号,2018.1.10);(22)甘肃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甘政发201393 号);(23)甘肃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52030 年)(甘政发2015103 号);(24)甘肃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甘政发2016112 号)。1.1.3技术规范(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保行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