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47课件 人民版必修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754457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47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47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47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47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47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47课件 人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47课件 人民版必修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扩大统一,修建直道,修建万里长城,秦朝直道,夺河套、占阴山,北方地区,陇西,南海,东海,长城,西南夷,岭南,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秦统一后,将全国划分为36郡,后扩展到40余郡。 郡下设县。县下设乡、里、亭。,海内为郡县,(一)地方郡县制,发生在秦始皇时期的朝议:,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

2、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廷尉议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起源: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朝。 2王位世袭制:禹死后,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西周的建立: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史称西周。 2分封制: (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 (2)内容: 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一定的土地和

3、人民,让其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承担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可以在自己的封疆内,再进行分封。 (3)作用: 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 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4)瓦解: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疑点1】 “封建之制”与封建社会的区别。 【点 拨】 “封建之制”常见于我国古籍,其中封建即“封蕃建卫”或“封邦建国”的简称,也就是分封制,它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并被后世许多朝代采用。而“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指的是一种介于奴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社会形态。,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

4、制 1内容: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特点: (1)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2)政治制度方面表现为分封制,形成森严的等级。 3作用: (1)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四、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秦统一的条件: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增强。 2秦统一的过程:秦王嬴政先后灭掉六国,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五、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 (1)确立皇帝称号,总揽天下大权。 (2)皇帝制度的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中央官制: (

5、1)建立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2)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为百官之首,之下还有诸卿。,【疑点2】辨析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 【点 拨】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也是一种中央权力运行机制,其主要特征是个人专断独裁。如中国的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等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六、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郡:中央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行政长官称郡守,对上承受中央

6、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2县:是郡的下一级行政机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由朝廷任命。,七、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积极作用: (1)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3)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4)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2消极作用:专制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疑点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行的原因有哪些? 【点 拨】 经济上: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政治上:巩固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思想上: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实践上: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为初步确立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提供经验。,1王位

7、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的区别与联系。 (1)王位世袭制是夏朝建立后开始的一种王位继承制度,体现了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特点,存在于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才得以结束。 (2)分封制是周朝将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被封诸侯具有一定的权利,同时又对周天子具有一定的义务。被分封的并不是完全具有王族血缘关系的诸侯。,(3)宗法制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权力和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的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4)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基础和核心,最高统治权即王权的确立

8、及传承运作和地方各级统治权的确立及传承运作,均依据于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基础之上的王位世袭制和分封制,构建起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统治网络。,【例题1】 (2010广东文综)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解析】 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答案选A。,【变式训练】据齐鲁晚报载,“十五”期间,山东省西部一些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从历史角度看,这种观念形成的主

9、要原因是( ) A宗法制 B科举制 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D郡县制,A,【解析】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一种政治制度,在此制度下,人们特别注重家族的血缘传承,普遍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它的现实影响就是重男轻女,从而造成男女比例失调,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增高。B、C、D三项与重男轻女无关。答案选A。,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影响。 (1)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三公九卿和地方郡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并且任免权由皇帝决定。充分体现“家天下”的特点。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使家与国同治,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统治特点。,(2)影响: 积极影响: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

10、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消极影响: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例题2】 秦始皇宣布:“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这段话表明秦始皇的思想意识所含因素包括 家天下 皇位世袭 权力不可转移 地位不可僭越 A B C D,【解析】材料反映了秦

11、朝中央集权制度“家天下”,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使家与国同治。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D。,【变式训练】秦始皇自称“始皇帝”,被称为“千古一帝”。他所创立的皇帝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商周时期的( )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嫡长子继承制 郡县制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皇帝制度与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继承性。项未继承,项不属于商周时期,故答案选C。,C,3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1)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2)分封的诸侯大夫世袭,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3)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

12、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例题3】 (2010安徽文综)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解析】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13、因此选C;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因此排除D。,【变式训练】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 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A,【解析】 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封国内拥有任免官吏、征税和拥有军队的权利,故B、C、D三项所述行为均具“合法性”。诸侯称王既不符合分封制的规定,也违背了宗法制,是“不合法”的。故答案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