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文档——古代汉语考试()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753314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文档——古代汉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文档——古代汉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文档——古代汉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文档——古代汉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文档——古代汉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文档——古代汉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文档——古代汉语考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相似关系 B因果关系 C动静关系 D时空关系(9)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中与其它各项不同的一组是()A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B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C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D壁有瑕,请指示王。(10)同义词“比/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A范围广狭不同 B性状情态不同C程度轻重不同 D感情色彩不同二、填空(每空分,共15分)(1)汉字是属于体系的文字。(2)所谓古今词义的变化主要指同一个词表示的基本意义或理性意义和一些古今并不相同。(3)左传是一部体历史著作,相传其作者是。(4)词义引申的基本规律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到。(5)同义词间差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词的差异,二是的差异,三是情感色彩的差

2、异。(6)经传释词是清王引之着,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特殊用法的著作。(7)近人张相着,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词537个,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8)“匍匐、参差、萧条、狼藉”属于古代汉语复音词中的。(9)“宋何罪之有?”这句话中的“之”的语法作用是。(10)“郄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句式。(11)“愬诉、俛俯、泪涙,”三组字前字和后字属于关系。三、解释句中划线的词(每题分,共20分)(1)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2)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3)愿无伐善,无施劳。(4)老者安之,

3、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6)如或知尔,则何以哉?(7)不义不昵,厚将崩。(8)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9)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10)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11)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12)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13)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14)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1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1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17)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18)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19)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

4、食矣,未尝君之羹。(20)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 古今字2、 联绵字3、 六书4、 引申义五、简答(1、2题3分,3、4题4分,共14分)1、 简要说明说文解字的作者、收字情况以及编排体例。2、说明上古汉语判断句的特点3、解释句中划线部分的意义,说明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并就所给例分析古今不同。A:璧有瑕,请指示王B:天地盈虚,与时消息4、古代汉语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对比有哪几种情况?六、标点并翻译古文(标点5分,翻译10分,共15分)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

5、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第五套试题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汉语辞书的编排方式有()A注音字母排列法B笔划排列法C号码排列法D古声母排列法2、说文四大家中对字义的来源有细致分析的

6、是()A段玉裁B朱骏声C桂馥D王筠3、经籍纂诂收集古书注解的下限朝代是()A西汉B东汉C唐代D清代4、“宋多责赂于郑。”中“责”的意思是()A责备B债C索取D责任5、下列句中没有出现偏义复词的是()A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B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C策之而知得失之计。 D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的是本义的是()A引而不发,跃如也。 B孟尝君顾谓冯谖。C姜氏欲之,焉辟害。 D射其左,越于车下。AB7、许慎对“会意”的解释是()A画成其物,随体诘誳。B视而可识,察而见意。C比类合谊,以见指撝。D建类一首,同意相受。8、下列字组中完全属于会意字的是()A果取林磊B苗字

7、即戒C多析秉瓜D寒爨北巢9、“适、适”在古汉语中的关系是()A古今字 B异体字 C繁简字 D没有关系10、下列对“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的分析正确的是()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A两个“之”的用法相同,都是介词 B有复杂宾语的现象C“于”是引进比较对象的连词D“窃”是私下里的意思,敬词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着重解决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清代的。2、张相的主要解释唐宋金元明时期诗词曲中的特殊语辞。3、“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本句中“后”的繁体字是;“赴”的今字是。4、康熙字典中使用了、的注音方法。5、“修”的声符是;“栽”的形

8、符是。6、古代汉语中表示肯定语气的语气词是。7、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如“叔”的本义是_。8、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_。它收字 _个,另有重文1163个。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9分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古今字3、联绵词四、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每词1分共15分1、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2、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3、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6、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7、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8、若乃梁,则吾

9、乃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耶?9、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10、愿无伐善,无施劳。11、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2、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13、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1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15、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五、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说明活用的类型及活用后的意义每题2分共10分1、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3、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4、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5、时广年七十,上老之。六、说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每题2分共10

10、分1、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2、学恶乎始,恶乎终。3、烈士为天下见善矣。4、制,岩邑也,虢叔死焉。5、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七、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古今词义的异同基本情况有哪些?各举一例2、解释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一组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上岂敢言病公语之故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居处恭,执事敬3、举例说明古代汉语行为数量的表示法。八、将下面一段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其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

11、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早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九、默写“后稷教民稼穑”至“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8分第六套试题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了214个部首,按照地支分为十集B每字之下先解释字义,再列历代韵书的反切C收字47035个D清代王引之作了字典考证,指出其中的引书错误5000多条2、下列人物中不属于说文四大家的是()A段玉裁B朱骏声C桂馥D戴震3、下列辞书中按照古声母顺序排列的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代汉语虚词通释4、下列句中没有出现偏

12、义复词的是()A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B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C策之而知得失之计。 D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的是本义的是()A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B书未发,威后问齐使。C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 D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6、许慎对“转注”的解释是()A画成其物,随体诘誳。B视而可识,察而见意。C比类合谊,以见指撝。D建类一首,同意相受。7、下列字组中属于异体字关系的是()A弃弃冯凭 B睹覩照燳 C间闲陈阵 D游游沽酤8、下列句子中属于判断句活用法的是()A君子之德,风。 B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C朱绂皆大夫。

13、 D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9、“何以伐为”结构中的“为”可以认为是()A动词 B介词 C语气词 D助词10、下列对“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的分析正确的是A这是一个单句 B“而”是一个连词C宾语是主谓结构 D以上都不对,这是一个复句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清代以后,人们对于“六书”的名称一般采用的,而次序则采用的。2、注重解释虚词特殊用法的辞典是清代所著的。3、基本上奠定了现代词典编纂的体例格局。4、凭凭、错措、赴讣、县悬、谕喻、游游、修修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属于异体字关系的是。5、“孟尝君顾谓冯谖”中“顾”使用的是它的义。6、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声符为_。7、说文解

14、字是中国_的奠基之作。它收字 _个,另有重文个。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9分1、反切2、偏义复词3、动词的使动用法四、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每词1分共15分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2、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3、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4、师进,次于陉。5、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6、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7、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8、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9、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10、天子已食,退而听朝也。11、愿无伐善,无施劳。1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13、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14、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15、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五、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说明活用的类型及活用后的意义每题2分共10分1、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2、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3、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4、天下云集而回应,赢粮而景从。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