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研究培训讲学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735453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研究培训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研究培训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研究培训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研究培训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研究培训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研究培训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研究培训讲学(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研究,陈翔 2008092138,李志远 2008092126,资源循环利用的理论研究,陈翔 2008092138,Contents 资源循环利用的概念 资源循环利用的理论发展与新的拓展 资源循环利用的三个层面 资源循环利用的途径与经济价值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实现方式 国内外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现状,资源循环利用的概念,资源循环利用是指:根据资源的成分、特性和赋存形式对自然资源综合开发、能源原材料充分加工利用和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通过各环节的反复回用,发挥资源的多种功能,使其转化为社会所需物品的生产经营行为。 其特点是: 客观性 科技性 系统性 统一性 能动性 资源循

2、环利用图解,资源循环利用理论发展,自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迅猛发展,人类创造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但在经济总量大幅提高、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 坏等一系列全球性难题涌现,促使有识之士对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反思、探索 人类新的发展途径。于是对于资源循环利用的研究开始兴起。上世纪比较著名的理论有: 1.鲍尔丁“宇航员经济学”的热力学视角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E鲍尔丁(Kenneth E.Boulding)发表未来飞 船地球之经济学,其核心观点是将整个地球视为一个大的宇宙飞船,地球上的一切经济行为都应符合资源有效利用的“封闭”型模型,地球上的生产能力应该

3、被维持在保证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最低水平上,而不是像当时主流经济学家们所鼓吹的那样去实现生产的最大化。 2.罗马俱乐部与“世界末日预言” 1968年4月,以意大利经济学家奥莱里欧佩切依博士为首的30余位各学科的学者聚集在罗马,讨论一系列环境危机中人类的未来,罗马俱乐部就是这次会议的产物。1972年,波托克协会,罗马俱乐部和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小组联合出版了增长的极限,资源循环利用理论发展,该书指出只要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以这种方式不断增长下去,即使能够将已经开采的资源实现100%的循环利用,但由于总储量是有限的,人类的需求终将超过资源的总量。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人口与工业生产能力同时突然并不可遏制地迅速衰

4、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世界末日预言”。 3.CES生产函数 1974年,美国经济学家斯廉诺德豪斯和詹姆士托宾发表发展“过时”了吗?一文。根据诺德豪斯和托实的计算,在美国,资本和劳动与自然资源之间的替代弹性接近于1,而新古典主义因素则对自然资源的替代弹性则大于1。这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将不会受到资源耗竭的影响。这一结论遭到环境主义学者和经济学家猛烈抨击。 4.海曼戴利的“稳态经济”模型 1974年,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戴利(针对当时流行的认为经济发展将无限延续的观念,出版了走向一个稳态经济。,二十一世纪资源循环利用理论的新拓展,1.莱斯特布朗及其生态经济思想 作为世界观察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美国学者莱斯特

5、布朗一直致力于倡导环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形式。1997年,他正式提出生态经济的概念。 2.一个古老的新命题:资源供给极限 2002年,美国地质局正式发布二十一世纪资源短缺的内涵:地区、国家和全 球矿产供给前景中的动力与限制美国地质局的这份文件反映了国际上对资源利用中资源供给极限问题的考察正在由单一的物理角度向物理和社会、文化角度并重方向发展的趋势。 3.资源循环利用与社会公正 自挪威首相布兰特夫人1987年在向联合国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明 确提出可持续发展至今,这一理念已成为许多国际环境条约明示或默示的原则。同 时这份报告所确立的两个原则: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也成为关注资源利用与 社会公正

6、的开端。 4.资源循环利用与技术进步 资源循环利用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始终都伴随着人类的技术进步历程,它既是人类技术进步所引发恶果的产物,又为人类技术进步所推动。,资源循环利用的三个层面-企业层面,企业层面的资源循环利用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的物质循环。 左图为中游企业资源循环利用示意图,右图为下游企业资源循环利用示意图。,资源循环利用的三个层面-区域层面,区域层面 区域(产业)层面的资源循环利用主要是指在同一经济区域内产业上下 游企业之间的物质循环,产业层面的资源循环利用可以看作是区域层面资源循环利用的一种特殊形式。 区域层面的资源循环利用是以企业层面的资 源循环利用为基础的。它的一种重要的形式便是

7、同一产业内上中下游企业资源循环利用的整合, 或资源的投入产出上关联性很强、甚至互补的企 业的集中。另外,区域内根据物质交换、共生的 需要,围绕一个物质交换的核心企业,而形成的 虚拟工业园区也是资源循环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 区域层面资源循环利用示意图,资源循环利用的三个层面-社会层面,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主要是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示意图,资源循环利用的途径和经济价值,资源的循环利用的实现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源头上合理开发与资源优化配置 生产中实施清洁生产 消费后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全社会进行全面回收利用 资源的循环利用的经济价值 其一,

8、废弃物被资源化,其直接经济价值增加。其二,向自然界排放的废弃物 减少,减少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可能性,间接增加资源化的生态效益。其三,减 少了对自然资源的直接耗用,为人类的持续发展保有大量的存量资源,增加人 类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间接增加资源化的社会收益。,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实现方式,提高技术水平: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设计制造更易于拆解及循环利用的产品;2)重构工业生产流程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3)提高3R(reducereuserecycle)水平; 组建工业园区:通过产业间的组合与协作,改变过去物质的直线流动模式(原料产品+废弃物废弃物)。使得这一工业流程的废弃物成为另一工业流程的原料,从而

9、实现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减量排放; 发展服务经济:通过以劳动与智力对物质的替代来减少参与流通的物质总量。公司以提供服务的方式来满足消费需求,同时负责其所使用的产品的循环利用,以此提高物质的循环利用效率; 建立废弃物信息交换中心:促进循环利用的流通速度,提高效率。,国外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现状,国外对资源循环利用理论研究较早,所以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方面的实践较多,例如德国鲁尔区的改造,但全面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 1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发大会掀起了可持续发展浪潮,在此背景下,以“卡伦堡共生体系”为模式,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些学者首先提出了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生态工业园是企业群之间、产业之间资源循环

10、利用的重要实现途径。它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产业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互利共生网络,实现物流的物质闭路循环,达到物质能量的最大利用,最终减少工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危害。 英国从1993年开始有20个城市市政当局与大公司合作规划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其中有两个已经基本建成。1994年美国可持续发展总统委员会计划进行马里兰州的费尔菲德、弗吉尼亚查尔斯港、得克萨斯州与墨西哥交界处的布朗斯维尔、田纳西州的查塔怒加四个生态工业园区示范项目的建设,其中查尔斯项目已于1996年投入运行。美国环境署还于1999年资助两个生态工业园区计划。加拿大也兴建工业园区多座。日本在通产省和环境的财政支持

11、下,川琦零排放工业园的具体建设正在进行。日本的藤泽生态工业园、山梨市井底瘦生态工业园等都是著名的生态工业园。法国、英国、意大利的生态工业园区也正在迅速发展。,国内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现状,建国以来,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对应,在控制污染、保护环境、资源利用方式等方面的实践经历了如下阶段:1950年代,主要是开展废弃物资回收利用;1960年代,开始注重共生、伴生矿综合开发利用;1970年代,治理污染,开展工业生产过程中“三废”的综合利用;1980年代以来,资源环境意识进一步确立,确立了资源综合利用的经济技术政策;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广泛的得到认可,循环经济理念的提出并得到实践推

12、广,资源循环利用被提出,对资源利用方式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也正在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被认为是我国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园区后的又一种新型工业园发展模式。,国内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现状,左图列示出了我国已 规划和建设的生态工业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案例研究,李志远 2008092126,引言,在过去,许多人认为坏掉、烂掉的东西是垃圾,然而在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兴起实现了以前不敢想的“变废为宝”。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为例,预计2012年我国汽车报废量将达350万辆,如果零部件再制造比例达到50%,年产值可达800亿元,可解决

13、40万人就业。由此可以看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是大大地“有利可图”的,它的发展是现今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国内外关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例子。,案例一: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是目前世界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生态工业园。这个工业园区的主体企业是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生产厂,以这四个企业为核心,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生产中的原料,不仅减少了废物产生量和处理费用,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处于良性循环之中。,案例二:贵港生态工业园区,贵港生态工业园区,我国的第一个生态工业园它以蔗田、制

14、糖、酒精、造纸、热电联产及环境综合处理6个系统为框架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区贵港生态工业园区的主要生态链有两条:一是蔗田甘蔗制糖废糖蜜制酒精酒精废液制复合肥回到蔗田;二是甘蔗制糖蔗渣造纸。,案例三:玛雅农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10年建设,位十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附近的玛雅农场的农林牧副渔生产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13。玛雅农场的前身是一个面粉厂,经营者为了充分利用面粉厂产生的大量鼓皮,建立了养畜场和鱼塘;为了增加农场的收入,建立了肉食加工和罐头制造厂。随着农场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取名为玛雅农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对我国的影响,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

15、地位,对我国保持经济的持续高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使得我国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可以使我国做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总结,资源循环利用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90年代随着资源问题、生态问题的加剧,逐渐为世界各国所认同,在发达国家更是很快用以实践,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迅速发展,一大批工业园区拔地而起。90年代后期我国正式引入资源循环利用概念,近年在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的成就,但在实践领域我国的资源循环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到2020年经济总量将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而物质资源的供给显然不足以支撑快速的经济增长,资源危机和生态危机将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由传统“三高”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以资源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的集约型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