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综合布线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5讲义教材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732075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5讲义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5讲义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5讲义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5讲义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5讲义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5讲义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建筑综合布线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5讲义教材(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江苏安厦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目 录 1、工程实施准备阶段质量通病与防治 2、设备、软件产品、系统接口进场验收质量通病与防治 3、数据线、光缆、弱电电源导管敷设质量通病与防治 4、线缆桥架安装质量通病与防治 5、金属线槽预埋和网络地板下敷设质量通病与防治 6、线盒、信息插座安装质量通病与防治 7、对绞线、光缆、连接器件进场验收质量通病与防治 8、对绞线、光缆穿管敷设质量通病与防治 9、线缆在桥架和线槽内敷设质量通病与防治 10、缆线终接、光缆接续质量通病与防治 11、系统设备安装质量通病与防治 12、工程电气测试质量通病的防治,1、工程实施准备阶段质量通

2、病与防治 【质量通病】 1)二次设计的深度达不到用户和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要求,施工中反复变更、返工,造成工程造价增加,观感质量变差。 2)施工图未经审图中心审查先行施工。 3)工序交接不到位,与建筑结构、装饰装修、给排水及采暖、建筑电气、通风空调、电梯等专业未进行接口确认。 【质量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3.3.2 工程实施前应进行工序交接,做好与建筑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给水排水与采暖、建筑电气、通风与空调和电梯等分部工程的接口确认。 3.3.3 工程实施前应做好如下条件准备: 1、检查工程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的完备性,智能建筑工程必须按已审批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实

3、施;工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应按本规范的要求填写设计变更审核表。 2、完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制度和施工技术措施。 【防治措施】 1)二次设计应广泛征集基层用户需求,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做到系统先进、经济合理、高效节能。 2)与相关专业沟通,对需要集成的内容,协调接口技术条件和规范,作为订货的依据。 3)对系统进行调正或有重要的设计变更时,应先送审后施工。,2) 硬件设备及材料的质量检查重点应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及电磁兼容性等项目,可靠性检测可参考生产厂家出具的可靠性检测报告。 3) 软件产品质量应按下列内容检查: (1)商业化的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和网

4、管软件等应做好使用许可证及使用范围的检查; (2) 由系统承包商编制的用户应用软件、用户组态软件及接口软件等应用软件,除进行功能测试和系统测试之外,还应根据需要进行容量、可靠性、安全性、可恢复性、兼容性、自诊断等多项功能测试,并保证软件的可维护性; (3) 所有自编软件均应提供完整的文档(包括软件资料、程序结构说明、安装调试说明、使用和维护说明书等)。 4) 系统接口的质量应按下列要求检查: ( 1)系统承包商应提交接口规范,接口规范应在合同签订时由合同签订机构负责审定; (2)系统承包商应根据接口规范制定接口测试方案,接口测试方案经检测机构批准后实施。系统接口测试应保证接口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5、实现接口规范中规定的各项功能,不发生兼容性及通信瓶颈问题,并保证系统接口的制造和安装质量。,3、数据线、光缆、弱电电源导管敷设质量通病与防治 3.1 线缆导管进场验收 【常见质量通病】、【质量标准】、【防治措施】参见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第5部分。,3.2 线缆导管敷设 【常见质量通病】 1)线缆导管暗敷时弯曲半径太小,有凹、扁、裂现象,直线管段过长时未设过线盒。 2)镀锌钢管螺纹连接未设跨接线或做法不正确。 3)线缆导管在混凝土板中预埋时,与其它导管多次重叠;与线盒连接未锁紧固定。 4)墙内敷设线管剔槽深度和宽度过小或过大。 5)明敷线管未按规定设置管卡。,漏做接地跨接,漏做接地跨接线,

6、【质量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5.2.1-2)条文 【防治措施】 1)导管敷设应保持管内清洁干燥,管口应有保护措施和进行封堵处理; 2)明配线管应横平竖直、排列整齐; 3)明配线管应设管卡固定,管卡应安装牢固;管卡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终端、弯头中点处的150mm500mm范围内应设管卡; 2)在距离盒、箱、柜等边缘的150mm500mm范围内应设管卡; 3)在中间直线段应均匀设置管卡,管卡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中表14.2.6的规定。 4)线管转弯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线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7、,且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当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10倍; 5)砌体内暗敷线管埋深不应小于15mm,现浇混凝土楼板内暗敷线管埋深不应小于25mm,并列敷设的线管间距不应小于25mm; 6)线管与控制箱、接线箱、接线盒等连接时,应采用锁母将管口固定牢固; 7)线管穿过墙壁或楼板时应加装保护套管,穿墙套管应与墙面平齐,穿楼板套管上口宜高出楼面10mm30mm,套管下口应与楼板底面齐平; 8)与设备连接的线管引出地面时,管口距地面不宜小于200mm;当从地下引入落地式箱、柜时,宜高出箱、柜内底面50mm; 9)线管两端应设有标志,管内不应有阻碍,并应穿带线; 10)吊顶

8、内配管,宜使用单独的支吊架固定,支吊架不得架设在龙骨或其他管道上;,11)配管通过建筑物的变形缝时,应设置补偿装置; 12)镀锌钢管宜采用螺纹连接,镀锌钢管的连接处应采用专用接地线卡固定跨接线,跨接线截面不应小于4mm2。 13)套接紧定式钢管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管外壁镀层应完好,管口应平整、光滑、无变形; (2)套接紧定式钢管连接处应采取密封措施; (3)当套接紧定式钢管管径大于或等于32mm时,连接套管每端的紧定螺钉不应少于2个。 14)室外线管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外埋地敷设的线管,埋深不宜小于0.7m,壁厚应大于等于2mm;埋设于硬质路面下时,应加钢套管,人、手孔井应

9、有排水措施; (2)进出建筑物管线应做防水坡度,坡度不宜小于15; (3)同一段线管短距离不宜有S弯; (4)线管进入地下建筑物,应采用防水套管,并应做密封防水处理。,电动二通阀控制电缆明管敷设,控制电缆线软管与控制箱的连接,套接紧定式钢导管固定支架,金属软导管与线盒的接地跨接,镀锌钢导管与金属软导管的连接和跨接,控制箱与面板间二次结线,4、线缆桥架安装质量通病与防治 【常见质量通病】 1)桥架使用的弯头、三通等配件,现场制作质量低劣、防腐不符合规定,外观质量差。 2)支吊架间距参差不齐,转弯处支吊架设置不合规定。 3)非镀锌线缆桥架连接处漏做跨接线,跨接线截面积不符合规定。 4)桥架直线段超

10、长和穿越变形缝处未留伸缩节,长丝园钢吊架超长未作防晃支架。 5)敷设在竖井内及穿越防火分区时,桥架未作防火封堵。 【质量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5.2.1-3条文) 【防治措施】 1、钢制电缆桥架进场,应按CECS31:2006的要求进行验收;铝合金电缆桥架进场,应按CECS106:2000标准要求进行验收。 2、弯头、三通等配件,宜采用桥架生产厂家制作的成品,不宜在现场加工制作。 3、支吊架安装直线段间距宜为1.5 m 2.0m,同一直线段上的支吊架间距应均匀。在桥架端口、分支、转弯处不大于0.5m处,应安装支吊架。 4、采用长丝圆钢作支吊架时,桥架转弯处及直

11、线段每隔30m应安装防晃支架。 5、桥架与盒、箱、柜等连接处应采用抱脚或翻边连接,并应用螺栓固定,末端封堵。 6、钢制电缆桥架直线段超过30m,铝合金或玻璃钢制电缆桥架直线段超过15m,应设伸缩节,桥架经过建筑变形缝处设补偿装置,保护地线和桥架内线缆应留补偿余量。 7、敷设在竖井内和穿越不同防火分区的桥架孔洞,应做防火封堵。,桥架穿墙防火封堵,非镀锌桥架连接板跨接铜芯接地线,桥架与设备之间金属软导管连接漏做接地保护,5、金属线槽预埋和网络地板下敷设质量通病与防治 【常见质量通病】 1)预埋线槽的截面高度和宽度超过设计和规范要求。 2)线槽直埋超长未设过线盒。 3)埋地过线盒不具备防火、防水、抗

12、压功能。 4)网络地板下的线槽不设盖板。 【质量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 5.2.1 1 预埋金属线槽保护要求: 1)在建筑物中预埋线槽,宜按单层设置,每一路由进出同一过路盒的预埋线槽均不应超过3根,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mm,总宽度不宜超过300mm。线槽路由中若包括过线盒和出线盒,截面高度宜在70100mm范围内。 2)线槽直埋长度超过30m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宜设置过线盒,以便于布放缆线和维修。 3)过线盒盖能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具有防灰与防水功能。 4)过线盒和接线盒盒盖应能抗压。 5)从金属线槽至信息插座模块接线盒间或金属线槽与金属钢管之间

13、相连接时的缆线宜采用金属软管敷设。,5.2.1 4 网络地板缆线槽敷设保护要求: 1)线槽之间应沟通。 2)线槽盖板应可开启。 3)主线槽的宽度宜在200400mm,支线槽宽度不宜小于70mm。 4)可开启的线槽盖板与明装插座底盒间应采用金属软管连接。 5)地板块与线槽盖板应抗压、抗冲击和阻燃。 6)当网络地板具有防静电功能时,地板整体应接地。 7)网络地板板块间的金属线槽段与段之间应保持良好导通并接地。 5 在架空活动地板下敷设缆线槽时,地板内净空应为150300mm。若空调采用下送风方式则地板内净高应为300500mm。,【防治措施】 1)金属线槽及附件必须采用定型的标准制品,其型号、规格

14、应符合设计要求。线槽内外应光滑平整、无稜刺、不应有扭曲、翘边等变形现象。 2)线槽的接口应平整,接缝处应紧密平直。槽盖装上后应平整,无翘角,出线口的位置准确。 3)不允许将穿过墙壁的线槽与墙上的孔洞一起抹死。 4)线槽的所有非导电部分的铁件均应相互连接和跨接,使之成为一连续导体,并做好整体接地。 5)当线槽的底板对地距离低于2.4m时,线槽本身和线盖板均必加装保护地线。 6)线槽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时,线槽本身应断开,槽内用内连接板搭接,不需固定。保护地线和槽内导线均应留有补偿余量。 7)敷设在竖井、吊顶、通道、加层及设备层等处的线槽应符合有关防火要求。 8)线槽直线段连接应采

15、用连接板,用垫圈、弹簧垫圈,螺母紧固,接茬处应缝隙严密平齐。 9)建筑物表面如有坡度时,线槽应随其变化坡度。待线槽全部敷设完毕后,应在配线之前进行调整检查。 10)吊装金属线槽:万能型吊具一般用在钢结构中,如工字钢、角钢、轻钢龙骨等结构,可预先将吊具、卡具、吊杆、吊装器组装成一整体,在标出的固定点位置处进行吊装,逐件地将吊装卡具压接在钢结构上,将顶丝拧牢。,11)出线口处应利用出线口盒进行连接,末端部位要装上封堵,在盒、箱、柜进出线处采用抱脚连接。 12)地面线槽安装:地面线槽安装时,应及时配合土建地面工程施工。根据地面的形式不同,先抄平,然后测定固定点位置,将上好卧脚螺栓和压板的线槽水平放置

16、在垫层上,然后进行线槽连接。如线槽与管连接;线槽与分线盒连接;分线盒与管连接;线槽出线口连接;线槽末端处理等,都应安装到位,螺丝紧固牢靠。地面线槽及附件全部上好后,再进行一次系统调整,主要根据地面厚度,仔细调整线槽干线,分支线,分线盒接头,转弯、转角、出口等处,水平高度要求与地面平齐,将各种盒盖盖好或堵严实,以防止水泥砂浆进入,直至配合土建地面施工结束为止。 13)线槽内保护地线安装 (1)保护地线应根据设计图要求敷设在线槽内一侧,接地处螺丝直径不应小于6mm,并且需要加平垫和弹簧垫圈,用螺母压接牢固。 (2)金属线槽的宽度在100mm以内(含100mm),两段线槽用连接板连接处,每端螺丝固定点不少于4个;宽度在200mm以内(含200mm),两段线槽用连接板连接处,每端螺丝固定点不少于6个。,6、线盒、信息插座安装质量通病与防治 【常见质量通病】 1)钢导管进入线盒未采用专用接头并锁紧。 2)用信息点预埋盒兼作过线盒。 3)弱电线盒与强电线盒并列安装在一起。 4)信息点工作区未设交流电源插座,未设交流电源插座,间距偏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