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检测卷(生物与环境)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731479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6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检测卷(生物与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0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检测卷(生物与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0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检测卷(生物与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0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检测卷(生物与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0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检测卷(生物与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检测卷(生物与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检测卷(生物与环境)(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据报道某地的 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男女比例持续明显大于 11)。下列对该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男性含Y染色体的精子的活力大于含X染色体的精子 B.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很多人进行非法性别鉴 定,并对女性胎儿进行流产 C.饮食等因素的影响 D.以上解释均不正确 解析 按照遗传学原理,正常情况下,较大人群中男 女性别比例应接近11。该地的男女比例持续明显大,专题检测卷(六),于11,说明男性出生人数明显多于女性。主要原因是当地居民受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实行非法性别鉴定与流产。 答案 B,2.若图示表明的是物种

2、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 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 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 解析 由图可知,物种A与物种B之间形成捕食关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实现这种动态的制约关系的是双方之间彼此进行的信息传递,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调节种间关系中的作用。 答案 C,3.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 列条件进行了A、B、C和D共4组实验。用1 000 mL锥 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 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 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

3、线图如下,据 图分析,四条曲线对应的实验组分别是(),A.D、B、C、A B.B、A、D、C C.A、B、C、D,D.C、A、D、B 解析 表格中数据表明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两个,即营养物质和氧气。在容积一定的环境中培养酵母菌,营养物质限制了酵母菌的K值;同时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菌,在氧气充足情况下才能快速繁殖,因此氧气含量也限制了酵母菌的繁殖速度。曲线所示应为营养丰富、氧气较少条件下的酵母菌数量变化,对应B组;曲线所示应为营养丰富、氧气充足条件下的酵母菌数量变化,对应A组;曲线所示应为营养较少、氧气较少条件下的酵母菌数量变化,对应D组;曲线所示应为营养较少、氧气充足条件下的酵母菌数量变化,对应

4、C组。 答案 B,4.合理放牧是维持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而确定合适的放牧量是合理放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下列关于某草原放牧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某草原放牧量也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因为草原的 资源条件也是不断变化的 B.最合适的放牧量是K/2(K是草原的最大载畜量) C.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草原资源,应尽可能多地放 养牛羊 D.确定草原放牧量的首要参考因素就是草 解析 环境条件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所以草原的最大载畜量也是不断变化的,最适放牧量是最大载畜量的1/2,所以最适放牧量也是不断变化的。为了保持草原的可持续发展,不应过度放牧。,C,5.(09济南4月)下图表示某种动物迁入新

5、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动物种群量为100只,估算该动物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 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 解析 题图是种数增长速率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10年时为该种群“S”型曲线的K/2点,故该动物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为1002=200。,B,6.(09广州3月)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年龄组成能反映种数数量变化趋势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 环境容纳量 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 为调控之下 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 物丰富度的

6、常用方法 解析 自然保护区内各种生物生存环境有所好转,人类对其影响将大大减小,生物的容纳量将会增加。人工群落是人工建立的,其物种的选择和配置都是按人的意志来进行的,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都置于人为调控之下。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都是用来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不是用来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方法。,D,7.(09深圳3月)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 A.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 优势取代 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也是一种群落 演替现象 C.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 的抵抗力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 境的影响 解析

7、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群落总朝着复杂性强、光能利用能力高的方向演替。,AB,8.(09苏州3月)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 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 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 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如下图。 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 因素,B.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 C.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

8、组的环境容纳量最大 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的营养初始供给 最少 解析 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因b组的发酵进行的最快,所以b组的温度最适宜。由三组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知:该实验可能是探究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因三个组别的微生物最大数量不同,所以环境的容纳量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最大。因能量影响微生物的繁殖,三个组别的微生物数量变化与其供能情况有关,c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自然个体数量最少。 答案 B,9.(09广东卷)下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9、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解析 据图示知,该食物网有9条食物链;硅藻是生产者;磷虾只捕食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硅藻,属于第二营养级;蓝鲸是地球上最大和最重的动物,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严禁过渡捕杀。 答案 C,10.(09深圳3月)下列对生物防治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 A.引入天敌防治马尾松虫害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 B.抗虫棉由于导入的是生物毒素基因,所以棉铃虫不 会产生抗体 C.用性引诱剂作为物理信息诱杀雄性个体,使害虫的 出生率下降,D.使用DDT杀虫剂会通过生物的富集作用危害营养级更 高的其他动物 解析 引入天敌防治马尾松虫害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抗虫棉虽然导

10、入的是生物毒素基因,但通过自然选择,棉铃虫也会出现明显的抗性。用性引诱剂作为化学信息诱杀雄性个体,可造成性比失常而导致害虫出生率下降,DDT杀虫剂不易从动物体内排出,会通过食物链富集。 答案 BC,11.(09潍坊3月)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B.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C.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 生态系统中种群与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与 个体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都存在着信息传 递,信息不但可以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起将生 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联系为统一的

11、整体,而且具 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 生物之间的关系,也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基本功能。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答案 B,12.(09盐城4月)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乙甲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 我调节能力 解析 对比甲、乙的变化,说明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甲乙。M点时,从整体上看,甲种群数量逐渐减少,造成甲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是

12、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变化是信息传递的结果,这种调节方式是双向的。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趋于稳定,这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结果。 答案 A,13.(09南通4月)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 几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下图中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不能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A.B.C.D. 解析 结合表中能量的数值及能级传递效率(10%20%),可以发现:戊为生产者,乙与丙是初级消费者,甲是次级消费者,丁是三级消费者。由此可以判断出图和图是错误的。根据各生物的营养关系可用能量金字塔来表示;乙与丙是竞争关系,可用表示二者的数量变化

13、。 答案 A,14.(09广州4月)下列有关人口增长和环境关系的叙 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 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解析 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允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目前人口数量还没达到环境容纳量。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不是完全适应人口的增长情况,人口的增长情况还有可能受到社会因素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科技的进步固然可以缓解因人口增长,而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却不能完全解决,例如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问题是不可能因科技的进步而得到解决的。,D

14、,15.(09汕头5月)下列有关害虫防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可以利用捕食、竞争、寄生等种间关系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虽然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环境,但杀虫效果好,所以要以化学防治为主 推广抗虫棉时,常与普通棉间行栽种 化学防治往往会引起害虫再度爆发,因为杀虫剂不仅会杀死害虫的天敌,而且经过选择作用,增强了害虫的抗药性 A.B. C.D.,解析 害虫防治常有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方法,如本题中的都属于生物防治。推广抗虫棉时,常与普通棉间行栽种,目的是降低害虫抗性增强的速度。化学防治有以下缺点:污染环境、杀死害虫的天敌(破坏了食物链结构)、对害虫进行选择,提高了害虫的抗药性等,所以化学防治不是

15、农业生产上提倡的防治方法。 答案 D,16.(09黄山一模)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就越大,原因是() 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 能量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到顶级 某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A.B.C.D. 解析 无论生态系统结构的层次如何,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都是逐级递减的。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就越多,能量就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到顶级,某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从而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答案 B,17.(09盐城4月)长期以来人们只注

16、重水稻培育品种的产量及质量,却忽略野生品种的保存。有学者的实验结果发现,受到某些细菌感染的野生品种水稻有40%的存活率,而人工培育的水稻遭受感染后则全数死亡。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合理的一项是() A.人工培育的水稻品种缺乏遗传变异 B.野生品种的水稻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C.野生品种的水稻对病毒具有较强的适应力 D.野生品种灭绝会降低水稻的基因多样性 解析 遗传变异是一切生物的特性。由题意分析,野生品种的水稻有较高的基因多样性,不是物种多样性;野生品种水稻存在抵抗该病毒的基因,不是野生品种水稻对病毒具有较强的适应力,而是病毒对野生品种水稻进行了选择。,D,18.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 A.物种B.种群 C.群落D.生态系统 解析 要想保护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带,就必须连其生存环境一起保护,即保护整个生态系统才能达到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目的。,D,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