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知识讲解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716974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18.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生物学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细胞生物学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细胞生物学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细胞生物学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细胞生物学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学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知识讲解(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概论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细胞培养、细胞工程与显微操作技术,概论,对实验技术的依赖性 显微镜细胞学,奠基性作用 电镜与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结合细胞生物学,决定性作用,BACK,第一节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光学显微镜技术(light microscopy) 0.2 m 电子显微镜技术(Electro microscopy) 0.2nm 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3nm, 0.7nm 扫描遂道显微镜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侧0.1-0.2,纵0.001n

2、m),BACK,光学显微镜技术,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技术 荧光显微镜技术 激光共焦点扫描显微镜技术 相差和微分干涉显微镜技术,BACK,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技术,光镜样本制作 显微镜组成 光学放大系统 照明系统 机械和支架系统,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技术,分辨率是指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当max=140, min=450nm , 空气N=1, D=292nm0.3 m 水N=1.33,D=219.6nm 0.22 m 香柏油 N=1.5, D=292nm 0.2 m (普通光镜最大分辨率, 光衍射限制),荧光显微镜技术(Fluorescence Microscopy),原理与应用 直接荧光标记技

3、术 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 在光镜水平用于特异蛋白质 等生物大分子的定性定位 如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应用,荧光显微镜技术(Fluorescence Microscopy),原理:以紫外线为光源,照射被检测物体发出荧光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及位置仪器 自发荧光(叶绿素)、诱发荧光(酸性品红、甲基绿、吖啶橙) 优点: 多种成分定位 只有激发荧光可成像,敏感度高 染色简便 标本呈彩色图像 固定细胞和活细胞,数字成像显微技术,图像后期处理,提高信/噪比、放大信号 摄像机和计算机 原理:摄取同一区域多幅图像,信号经计算机放大、假信号减弱或消除,暗场显微技术,明视野局限性 具颜色,吸收或折射随机光 暗

4、场 通过样品进入成像系统的仅折射光或衍射光 微生物计数 放射自显影的银颗粒观察 分辨率低,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技术(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原理:排除焦平面以外光的干扰,增强图像反差和提高分辨率(1.41.7),可重构样品的三维结构 激光共焦点扫描显微镜 共焦点(物镜和聚光镜同时共聚焦) 自动改变焦平面 纵向分辨axial resolution,相差(phase-contrast) 显微镜技术,原理 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物质时,滞留程度不同,该显微镜将这种光程差或相位差转换成振幅差 构造 相差板,再次放大相位差,再经透镜聚集、叠加或抵消干涉,明暗区别明

5、显 优点 活细胞,细胞核或线粒体动态,微分干涉(differential-interference)显微镜技术,原理 平面偏振光经棱镜折射分成两束,不同时间经过样品的相邻部位,再经另一棱镜汇合,使样品厚度的微小差别转换成明暗区别 优点 增加样品反差和立体感 可观察活细胞中较大细胞器 与录象机连接,活细胞中颗粒及细胞器运动 用计算机辅助,更精细结构,电子显微镜的基本知识 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区别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与有效放大倍数 电子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主要电镜制样技术介绍 超薄切片技术 负染色技术 冷冻断裂和冷冻蚀刻电镜技术 电镜三维重构技术 扫描电镜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BACK,电子

6、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区别, 光源: 波长0.1nm电子束 棱镜:电磁透镜 镜筒环境:高真空 图象显示:荧光屏或感光胶片,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与有效放大倍数,人眼:0.2mm 光镜:0.2 m,放大1000倍 电镜:0.2nm,放大1000000倍 有效放大与无效放大 电镜的分辨率与分辨本领(处于最佳状态下的分辨率),超薄切片的1/10,电子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电子束照明系统 电子枪、聚光镜 成像系统 物镜、中间镜与投影镜 真空系统 电子枪、镜筒及记录系统 记录系统 荧光屏、感光胶片,电镜与光镜光路图比较,电镜与光镜的比较,超薄切片技术Ultrathin section,制样要求:样品很薄;完

7、好保持其精细结构,40-50 nm,即d为20 m细胞可切几百片,需刚性、韧性 固定:OsO4、戊二醛、KMnO4、高频微波(低温、快速、样块不宜太大) 包埋:完整、耐干燥、电子轰击和真空挥发,环氧树脂(包埋剂要求) 切片 染色:锇酸染脂肪,铅盐染蛋白质,醋酸铀染核酸,负染色技术negative staining,生物大分子(病毒、线粒体基粒、核糖体、蛋白纤维)精细结构 分辨率:1.5 nm 磷钨酸或醋酸双氧铀 机理:未知,Examples of negtively stained and metal-shadowed specimens. Electron micrographs of a

8、tobacco rattle virus after negtive staining with potassium phosphotungstate(a) or shadow casting with chromium(b).,冷冻断裂(fracturing)和冷冻蚀刻(etching)电镜技术, 原理:快速低温冷冻使样品从结构相对“脆弱”部位 (磷脂双分子层疏水端)断裂,显示镶嵌在脂膜中的蛋白质颗粒,冰在真空升华,可增强“浮雕”式蚀刻效果 膜断裂面的蛋白质颗粒和膜表面,富立体感,不需包埋,固定,很好保持真实性 冷冻深度蚀刻技术(quick freeze deep etching):细胞骨架

9、纤维及结合蛋白,电镜三维重构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电子衍射与计算机图像处理相结合,适于难形成三维晶体膜蛋白、病毒和蛋白质-核酸复合物三维结构 A.Klug 技术,一系列电镜照片经傅里叶变换得到大分子电子密度图 低温电镜技术(cryoelectron microscopy):直接冰膜包埋,在-160C制样台利用相位衬度成像 电镜三维重构技术与X射线晶体及核磁共振技术,当前结构生物学主要实验手段,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电子“探针”扫描,激发样品表面放出二次电子,探测器收集、转换、放大二次电子成象 CO 2临界点干燥法,解决引起样品变形的表面张力问题 景深

10、长,具强烈立体感 不能观察活样品和细胞全貌,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1981年,IBM苏黎世实验室的Binnig,Rohrer,Gerber和Weible发明的,探测微观世界物质表面形貌的仪器 统称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SPM):包括STM、AFM (atomic force microscope)、磁力显微镜、摩擦力显微镜等,BACK,扫描遂道显微镜原理,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即在低电压下,二电极之间具很大阻抗,阻止电流通过(势叠) 当二电极间近到一定距离时,电极间产生了电流(隧道电流),且Ie

11、xp(-2Kd),d为针尖与样品间距离,K为常数,d转化为I的函数而被测定 扫描探针与样品接触或达到很近距离时,即产生彼此间相互作用力,并在计算机显示出来,从而反映出样品表面形貌信息、电特性或磁特性等,扫描遂道显微镜,特点 (1)对晶体或非晶体成像,无需复杂计算,具高分辨(侧分辨率为0.10.2nm,纵分辨率达0.01nm) (2) 得到三维图象,可测量厚度信息 (3)可在真空、大气、液体等多种条件下工作;非破坏性 (4)可连续成像,进行动态观察 用途 DNA、RNA、蛋白质、病毒等生物大分子结构;纳米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工具,在原子水平上揭示样本表面的结构,第二节 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离心

12、分离技术 细胞内核酸、蛋白质、酶、糖与脂类等的显示方法 特异蛋白抗原的定位与定性 细胞内特异核酸的定位与定性 放射自显影技术 定量细胞化学分析技术,用超速离心技术分离细胞器与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 差速离心(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 沉降系数S与大小和形状有关 密度梯度离心,BACK,细胞内核酸、蛋白质、酶、糖类与脂质等的显示方法, DNA:Feulgen反应,酸除去RNA和DNA上的嘌呤脱氧核苷酸,使其醛基暴露,自由醛基再通过Schiff试剂反应呈紫红色 多糖:PAS反应,同上原理使希夫试剂与醛基反应,但多糖先被过碘酸氧化 脂肪:四氧化锇,苏丹III,苏丹黑

13、蛋白质:Millon反应,氮汞试剂与蛋白质侧链酪氨酸残基反应,成红色沉淀;重氮反应中,氢氧化重氮与Tyr,Ser和His反应成有色复合物,BACK,特异蛋白抗原的定位与定性,免疫荧光技术 免疫酶标记技术 蛋白电泳(SDS-PAGE)与免疫印迹反应(Western-Blot) 免疫电镜技术,特异蛋白质抗原的定位与定性, 20th70年代,免疫学兴起,为特异蛋白的定性定位提供了极重要手段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gue:免疫学与荧光标记技术,荧光抗体制备,标本处理,免疫染色,观察记录 缺点: 快速、灵敏、有特异性,但其分辨率有限,BACK,特异蛋白质抗原的定

14、位与定性,免疫酶标记技术,酶代替荧光素与抗体偶联 免疫电镜技术 免疫铁蛋白技术:淘汰状态 免疫酶标技术: 免疫胶体金技术:易识别、高分辨率、多重标记、超薄切片、装配成分 应用:分泌蛋白的分泌动态;胞内酶的研究;膜蛋白的定位与骨架蛋白的定位等,细胞内特异核酸的定位与定性,光镜水平的原位杂交技术 in situ hybridization (同位素标记或荧光素标记的探针) 电镜水平的原位杂交技术 (生物素标记的探针与抗生物素抗体相连的胶体金标记结合) 分子水平的原位杂交技术 (PCR技术),BACK,利用放射性标记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的合成动态,放射自显影技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电离辐射对乳胶

15、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半定量研究的技术 追踪 DNA:3H-TdR RNA: 3H-U 蛋白质:35S 标记Met和 Cys,3H 或14C标记Met和Leu等,利用放射性标记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的合成动态,步骤 适宜的放射性前体分子标记机体或细胞 常规制片 暗室敷乳胶(核子乳胶3-10m) 暗盒暴光或自显影 显影、定影、观察 与显微自显影区别 敷胶要单层晶体 暴光时间长,定量细胞化学分析技术, 细胞显微分光光度术(Microspectrophotometry) 利用细胞内某些物质对特异光谱的吸收,测定这些物质(如核酸与蛋白质等)在细胞内的含量 包括: 紫外光显微分

16、光光度测定法 可见光显微分光光度测定法,BACK,定量细胞化学分析技术,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 分散群体细胞对待测成分染色悬液通过细胞仪 主要应用: 定量测定细胞中的DNA、RNA或某一特异蛋白的含量 测定细胞群体中不同时相细胞的数量 从细胞群体中分离某些特异染色的细胞 分离DNA含量不同的中期染色体,第三节 细胞培养、细胞工程与显微操作技术,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 植物细胞培养 非细胞体系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 细胞工程 细胞融合与细胞杂交技术 单克隆抗体技术 细胞拆合与显微操作技术,BACK,细胞的培养,动物细胞培养 类型:原代培养细胞(primary culture cell) (110代) 继代培养细胞(sub-culture cell)(10代后) 细胞株(cell strain):1040(50)代 细胞系(cell line): 50代后 类型: 成纤维样细胞fibroblast like cell 上皮样细胞epithelial lik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