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1)讲义资料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41716155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1)讲义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1)讲义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1)讲义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1)讲义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1)讲义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1)讲义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1)讲义资料(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弹性理论,本章是上一章的继续,重点是分析价格和需求量、供给量的关系,即说明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影响。,一、需求价格弹性,计算公式: 弹性系数=因变量变动率/自变量变动率 需求变动率/价格变动率,设: Y产品降价10%,需求量增加20%,求Ed。,根据公式: Ed=需求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20%/10% =2,Ed需求变动率 / 价格变动率,Ed (Q / Q)/ (P / P) 3 (Q / Q) / (0.5 / 2) Q / Q3 X (0.5 / 2)= 0.75 降价后需求量 =2000 (2000 X 0.75) =3500,二、需求弹性和总收益,总收益TR价格销量

2、.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需求弹性和总收益之间的关系,例题:某商品Ed2,价格10元时销量为100。求价格下降10%和上升10%后的总收益。,原总收益TR101001000 (1)TR91201080 (2)TR1180880,结论:,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价会增加总收益,涨价会减少总收益,即总收益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2 .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弹性和总收益之间的关系,例题: 某商品Ed=0.5,价格10元时销量为100。试计算价格下降20%和上升20%后的总收益。,原总收益TR101001000,(1)TR8110880 (2)TR12901080 结论: 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价会减少总收益,涨价会增

3、加总收益,即总收益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本章考察消费者行为。中心课题是说明消费在某些约束条件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均衡。,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2、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 : 心理的、生理的 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二、用边际分析法说明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三、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可以说明消费者偏好。 所谓“无差异”,就是指消费者对不同的“市场篮子”具有同样偏好。(见下图),四、消费可能线,定义 与图形 线上、线内和线外各点的含义 曲线的移动,五、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无差异曲线和消费可能线相切(之点所代表的数量组合为最佳),

4、:,第五章,一、边际产量(收益)递减规律,1. 规律的内容: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2.理解规律时应注意的几点:,第一,这一规律发生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 第二,这一规律所指的是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要素分为可变的与不变的两类。,第三,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产量递增;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 第三阶段:产量绝对减少。,二、产量变动的规律及其关系,产量有总产量、平均

5、产量、边际产量。 总产量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三、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结论: 劳动量的增加应在区域,即MP和AP相等,到MP为0这一区域。,四、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时,最初这种生产规模扩大会使产量的增加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但当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则会使产量的增加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使产量绝对减少,出现规模不经济。,理解这一规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也是技术水

6、平不变。 第二,这一规律所指的是生产中使用的两种生产要素都在同比例地增加。,第三,两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变动的情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规模收益递增 第二阶段:规模收益不变 第三阶段:规模收益递减,五、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内在经济是从企业的角度说明规模经济),内在经济是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引起内在经济的原因:,第一,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技术; 第二,可以实行专业化生产; 第三,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第四,可以对副产品进行; 第五,在生产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方面也会更加有利; 第六,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内在不经济,是指一个厂商由于本身生

7、产规模过大而引起产量或收益减少。 引起内在不经济的原因 第一,管理效率的降低; 第二,生产要素价格与销售费用的增加。,六、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原则是: 在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应该使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价格的比例相等,即要使每一单位货币无论购买何种生产要素都能得到相等的边际产量。,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条件为:,七、等产量的含义和特点,1.含义 等产量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见下图),八、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最适组合的条件: 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即相切之点所对应的数量组合为生产要素最适组合,因为在该点实现了

8、成本价格既定条件下的最大产量。 (见下图),九、生产扩张线,扩张线的含义是:当生产者沿着这条线扩大生产时,可以始终实现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从而使生产规模沿着最有利的方向扩大。,图:生产扩张线,Q1,Q2,Q3,E,K,L,O,L2,K1,C,第六章 成本与收益,第六章从货币角度进一步考察要素和产量的关系,通过分析成本和收益变动的规律,揭示了厂商生产经营的重要原则:最大利润原则。,一、会计成本与理论成本,成本有会计成本和理论成本之分。 会计成本用于经济核算。 理论成本用于经济决策。 微观经济学中的成本是理论成本,二、各类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1.短期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2.短期平均

9、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1)平均固定成本,AFC是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见下图),AFC曲线的特征: 起先较陡峭,以后越来越平坦。,(2)平均可变成本(AVC),AVC是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见下图),AVC曲线的特征: 起先下降而后上升,成“U”型。,(3)短期平均成本(SAC),SAC=AFC+AVC SAC的变动规律由AFC与AVC决定。,SAC曲线的特征: 先下降后上升,成“U”型。,3.短期边际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平均可变成本,SMC:在短期内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收益是指厂商出卖产品得到的全部收入 收益有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收益是价格与产量的乘积。如果价格既定,收益变动的规律与产量变动的规律相同。,三、收益及其变动规律,四、利润最大化原则,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即:MR=MC 因为: 如果MRMC,说明厂商还有潜在利润,增加生产是有利的; 如果MRMC,说明厂商增加生产会亏本; 因此,MR=MC时,厂商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更多资源,初一语文 初一英语 初一数学 初一政治 初一历史 初一地理 初一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