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713698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认识心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认识心理,认识概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认识,认识理论在思想 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认 识 的 涵 义,认 识 与 情 感 意 志 的 关 系,认 识 的 若 干 特 点,思 维 想 象 记 忆 注 意 知 觉 感 觉,认 识 不 协 调 理 论 的 运 用 内 部 环 境 理 论 的 运 用 认 识 发 生 理 论 的 运 用 认 识 反 应 理 论 的 运 用,学习目标,认识概述,认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主要由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方面组成。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包括对人的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是通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和

2、思维等方面实现的。 人的认识是这几个方面活动的综合结果,缺少其中的某个或某些因素就不是完整的认识过程。,知识架构,心理过程,认识,情感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意志 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 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感觉、知觉、注意 记忆、想象、思维,认识与情感的关系,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由于事物所具有的性质不同,以及自身对于事物所持的观点、态度不一,就必然会体验到不同的情感。 感觉的情调-人在感觉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情感,主要是依人在当时所感到的需要和所具有的习惯为转移的。,产 生,反作用,情感,愉快,饱满,消渴,凉爽,温暖,不愉快,疼

3、痛,饥饿,口渴,寒冷,认识,情感对认识的反作用,人的情感不但会发生于各种认识过程,而且还会反过来对各种认识过程发生一定的影响。,情感,积极,消极,减少知觉过 程中的疲劳,促成某种性质 的错觉或幻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今中国安徽瓦埠

4、湖一带)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风吹树木的声音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认识与意志的关系,意志,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认识(思维和想象),表现为,确定行动目的和制定计划,表现在,意志表现在他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中,制定行动需要思维想象,只有在正确认识到了某种客观过程的规律后才能主动进行各种适当行动,意志表现在所进行的坚持目的和客服困难的行动中,任何困难的克服都离不开 一定的知识经验的指导作用。,认识的若干特点,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存在不可能被认识的事物,2.认识的过程有两个阶段,认识,第一阶段,感性认识阶段,感觉和印

5、象的阶段,第二阶段,理性阶段,概念、判断 推理的阶段,有待发展,依赖于,3.判断认识或理论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 而是依据社会实践的结果而定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认识心理,认识概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认识,认识理论在思想 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认 识 的 涵 义,认 识 与 情 感 意 志 的 关 系,认 识 的 若 干 特 点,思 维 想 象 记 忆 注 意 知 觉 感 觉,认 识 不 协 调 理 论 的 运 用 内 部 环 境 理 论 的 运 用 认 识 发 生 理 论 的 运 用 认 识 反 应 理 论 的 运 用,感觉,定义: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

6、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视觉:光(电磁波刺激) 听觉:声音(声波刺激) 外部感觉 嗅觉:气体(挥发性物质) 味觉:液体(水溶性物质) 皮肤觉:机械性和温和型刺激 感觉 运动觉:身体位置变化和运动 内部感觉 平衡觉:头部运动的速率和方向 机能觉:机体部位各器官运动,感觉的基本规律和应用,后像:当刺激物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力克小时,而是逐渐减弱。,感觉的基本规律和应用,感觉适应: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续而发生变化。 感觉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同一感觉之内的互相作用和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请问中间的灰色方块,哪一个颜色最深?,其实颜色是一模

7、一样的深浅。因为感觉相互作用,亮度对比,所以在 黑色的背景里比白色背景里显得亮,对比色相差越大,效果越强。,感觉剥夺实验,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 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 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 限制其触觉。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 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 觉 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 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 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 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 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

8、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感觉极其培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的感觉反应,主要表现在视觉和听觉上。 感官只有在一定强度的作用下,才能引起人的感觉。 人的各种感觉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某一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性会在其他感觉的作用下产生变化。,听觉,视觉,思想 政治 教育,有节奏、有起伏 讲究抑扬顿挫,足够信息量,注意视觉规律,顺应力 人的感受性对不断作用于它的客观刺激的一种适应能力,知觉,定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

9、,恒常性,知觉的选择性,客观事物是纷繁多样的,人不可能全部清楚地感知到,他总是选择对自身有意义的事物为知觉对象,对它们感知得格外清晰,而将其余的事物视为背景,反映的比较模糊。一般来说,对象与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易识别。但是对象和背景是相对的,可以互相转换。,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点,然而人们并不是把对象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是把它感知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们总是以自己过去的经验来补充当时的感觉,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形象。,知觉的理解性,人在感知当前事物和现象时,总是根据以往所获得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来理解它们,并给以名称,用词表达出来。理解使知觉更为

10、深刻,更为精确,而且提高知觉的速度。,1 a 3 4 5 12 13 14 b 16,小游戏:,请说出字母a,b代表的数字。,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仍然能够保持相对不变。人根据知识和经验,凭记忆中保持的印象去知觉对象的。当前的事物与经验中的印象结合起来,就使人能够在变化的条件下,获得近似于实际的知觉效果。但知觉的恒常性是相对的,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恒常性将会破坏或消失。,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区别: 知觉是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则是个别属性的信息摄入。 知觉不是感觉简单的总合,还依赖于人的主观态度与过去的知识经验。 联系: 知觉与感觉均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

11、引起的反映,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知觉及其培养,知觉心理学中有关知觉中背景和对象相互关系的原理,对于人类生活和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知觉心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突出知觉对象,模糊知觉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知觉及其培养,利用知觉特性,防止教育对象对象内容产生错觉。 通过补充知识、调试心理状态等,来培养教育对象的知觉力。,定势:也叫心向,是指对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的现象。,人在10-15次感知两个大小不同的球后,对两个大小相等的球,也会感知为不相等。,已有的态度影响或决定着对象的感知,思想政治教育者就是要培养教育对象

12、积极的知觉力。,注意,定义: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外界环境中强的、新异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刺激作用于人的时候,产生的一种应答性反映。 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注意的表现,适应性活动,呆视、凝视目不转睛,无关动作的停止,呼吸的改变,心跳加速、咬紧牙关、握拳,注意的特性,集中性:又叫注意紧张性,指注意指向于一定事物时聚精会神的程度。 稳定性:注意在实践上的特征,指在一定时间内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活动上。 广度:又叫注意范围,指在同一实践内所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分配:指人在活动中可以再注意的中心同时把握几个客体。 转移:指个体主动地把注意

13、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注意及“分心刺激法”,思想政治教育,不论是口头形式的,还是书面文字,也不管是抽象的逻辑推演,还是具体鲜明的形象,只有引起人们强烈的注意,才能发挥传递信息,进行教育的作用,收到预期的效果。,注意转移理论,分心刺激法,实践运用,使教育对象的注意从某些消极情绪中转移到另一个新刺激上去,达到“分心”,消弱旧的刺激带来的痛苦、折磨,“分心刺激法”应用技巧: 1.选择强度大,对教育对象有吸引力、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分心刺激物。 2.力求在消极注意刚开始的时候就进行分心刺激。 3.在分心刺激转移教育对象的注意后,要及时进行思想帮助。,如:小伙失恋,痛不欲生,无法开

14、始新的生活。 可先转移他对失恋这事的注意,依据他的兴趣进行注意转移,再讲如何正确的面对失恋问题,并给他减少对象,使其走出伤痛。,记忆,记忆是指能记住经历过的事物,并在一定条件下重现,或在这事物重新呈现时确认曾感知过它。 记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不是对当前事物的反映,而是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记忆,识记,保持,回忆 (再现),认知 (再认),反复感知的过程,借以形成比较形成比较巩固的暂时联系,是记忆的初级阶段和必要阶段,人们对事物识记后形成的知识经验,在恢复前暂时以联系痕迹的形式存留与大脑中,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现出来,分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过去经历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认出

15、它们,需要感知过的事物出现在眼前,不需要感知过的 事物出现在眼前,如果人脑是电脑.,记 忆,识记,保持,再现(包括回忆和再认),编码,储存,提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记忆及其培养,根据记忆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尽可能多地从具体形象入手,注意使用生动、形象、鲜明的语言,尽可能多利用图表、幻灯、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等直观手段,既有助于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提高记忆的效果。,不仅要在教育内容的组织编排上适合教育对象的记忆特点,而且要注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培养、提高教育对象的记忆能力,从根本上提高记忆效率。,明确识记任务,提高教育对象对识记对象的兴趣,帮助教育对象较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培养教育对象对识记的积极态度,对教育内容合理的安排复习,秘籍:,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原有的感知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并且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为对原有感知形象的加工和改造,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不管想象的内容多么新颖奇特,如何超越现实,都是来源于客观现实、为实践所制约的。,想象的种类:,想象,有无目的,随意想象,不随意想象,梦,梦是人在睡眠中所经历的以视觉形象为主的一种连续的想象。,再创性想象(根据语言、图形、符号的描述和示意,在头脑中构成相应的新形象),创造性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创造新的形象),幻想(一种指向未来的创造性想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想象及其培养,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