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型初中地理教学内容选择与实施知识分享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704226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4.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型初中地理教学内容选择与实施知识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探究型初中地理教学内容选择与实施知识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探究型初中地理教学内容选择与实施知识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探究型初中地理教学内容选择与实施知识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探究型初中地理教学内容选择与实施知识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究型初中地理教学内容选择与实施知识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型初中地理教学内容选择与实施知识分享(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素养 深化改革 湖北省“国培”初中地理课程资源 (4),李 家 清 华中师范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 常务理事 全国高师地理教学论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 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编制核心组成员 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远程培训国家团队专家成员,湖北初中地理教师国培报告,内容概要,一 初中地理新课程本质透视 二 初中地理新教材内容分析 三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理论与案例 四 探究型初中地理教学内容选择与实施 六 区域地理教学策略与课程资源开发 七 初中地理学法指导与教学评价,专题四 探究型初中地理教学内容选择与实施,(一)探究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现在更注重24小时

2、后的知识保留度,Learning pyramid-学习金字塔,Average Retention Rate - from 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ies in Bethal, Maine USA,5%,10%,20%,30%,50%,75%,90%,平均保留记忆率 (美国国家培训实验室),讲授,阅读,视频,演示,分组讨论,实践,相互教、并快速使用,交大附中,学习优势教育 匹配教学:同时匹配,继时匹配;全班匹配,小组匹配 失配教学,匹配策略,阅读 视频 演示 视觉材料,匹配策略,讲解 讨论 谈话 播音,匹配策略,作笔记 实验 练习 游戏 操作,听觉型,动觉型,视觉型

3、,“满堂灌”的课是最糟糕的课,(一)探究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探究式教学法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积极倡导的发现学习法逐渐发展而来的。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得出答案,学会如何学习。这是从青少年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把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在教导学生时应鼓励学生“采用质疑或探究的方

4、式”进行学习。美国国家地理标准积极倡导地理探究发现法提出,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野外,学生都应当像地理学者那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力。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探究式学习是大力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地理课程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一)探究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是在教师启迪下,把教学

5、内容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实践操作、总结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探究过程中,要创设一种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实践操作、调查研究、搜集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方法、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就叫探究式教学。,(一)探究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一)获得亲自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探究性学习注重让学生把知识综合运用到科学探究的实践中去,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亲历运用知识、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深切的体验,激发科学探究的欲望。强调实践,注重体验。,(二)、初中阶段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二)提高发现问题和

6、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从生活现象和思考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多渠道采集相关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并进行思想表达或成果交流。它注重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存,学习并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初中阶段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三)学会合作与分享合作意识与能力,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探究性教学无疑对学生学会交流、分享探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养成乐于合作的团体精神,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是十分有利的。,(二)、初中阶段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1)创设情境: (2)提出问题: (3)探索方案: (4)探究

7、实践: (5)分析归纳: (6)阐述交流: (7)评价结果:,(三)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步骤,第一环节-贴图活动、复旧引新。学生上台把已剪好的七大洲大陆轮廓图片贴在黑板上,贴出当今海陆分布格局。 第二环节-设问质疑、解决问题。 设疑:1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2我们脚下坚固的大地是否在运动? 课件演示,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教师归纳、板书。 第三环节-创设情境、模拟“发现”。 学生活动:缩小海陆分布格局图。同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大陆轮廓特征,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特征。 设疑:一直缩小下去会出现怎样的情况?由此你会做出怎样的假设?,【案例】:“海陆的变迁”,第四环节-大胆想象、提出假

8、说 课件演示: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大陆漂移说) 1提出假说 设疑:魏格纳发现非洲、美洲大陆轮廓吻合后,能不能直接得出它们原来是连在一起的结论?为什么? 学生活动:剪报纸,拼报纸竞赛。 师:事实证明:不能看到轮廓吻合就主观认为二者是连接在一起的。要认真求证,不能想当然。如何寻找证据呢? 第五环节-寻找证据、支持假说。 2基本观点:二三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联合古陆。后来,联合古陆分裂成几块古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第六环节-利用学说、解释现象。对照现在的世界地图,看一看大西洋是怎样形成的?太平洋将来命运如何呢? 第七环节-质疑学说、埋下“伏笔”。大陆为

9、什么会漂移?是什么推动它漂移的呢?,【案例】:“海陆的变迁”,(1)“探究活动”的核心是思维性,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和思维量; (2)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要研究教学内容所反映的问题数量及价值,呈现出问题要能驱动学生探究学习、促进思维发展; (3)“探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要考虑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关系,尽量选择贴近“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四)、探究式教学内容的选择,探究式教学的类型,“结论性”活动。 “课外知识拓展型”活动。 “技能型”活动。 “加深对地理事物和地理规律理解”活动。 “假设性”活动。,探究目的: 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验证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降水的关系

10、,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学会综合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探究手段: 大小相同的两块木板、植被覆盖不同的两块黄土、喷壶和两个量杯。,教学案例: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教学案例: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探究过程:将植被覆盖很好的土块和几乎是裸露的黄土块分别放在两块木板上。 将两块木板倾斜(倾角在30左右)。 用喷壶分别喷洒(流量相同)两土块,冲刷下的水、土分别流入量杯中。 对比观察两个量杯中的水量和土量。 加大喷壶喷水量,再观察量杯中的水量和土量变化。 探究结论:植被的多少,影响水土流失的强弱,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严重;降水强度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暴雨会加剧水土流失。 探究感悟:

11、让我们亲自动手操作,实验验证水土流失与植被、降水的关系,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也使我们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了我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五)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误区一:探究主体错位 教师向学生提问多,而引导学生主动发问少,轻视甚至抑制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提问的意识和热情。可以说,“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权利任控制在教师手里,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层层“诱惑”下,沿教师设计的思路“探究问题”(实质是思考问题,寻找标准答案),(五)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误区二:所选的探究问题没有可探究性 “探究活动”变相成为“问题解答活动”,“师问生答”成为活动的基本模式,并且教师提出“知识

12、训练”型的问题多,思维性、启发性的问题少,量多质差的“满堂问”几乎成为教学的主旋律。在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必须注意所选的探究问题要有可探究性。 如:“日本”的讲述过程中,老师要求同桌之间进行探讨“日本的领土由哪些部分组成?”,七、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常见误区,误区三:探究过程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 有些教师上课伊始便布置合作探究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讨论学习时,有的教师则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有的教师如蜻蜓点水般在探究学习小组间游走。到了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的时间,教师开始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这样的课堂,教师是可有可无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处于一种缺乏监控的自由放任

13、的状态。如“现象三”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可能使学生探究学习的内容偏离课堂目标,造成自由散漫的课堂风气。,七、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常见误区,误区四:合作探究分组不当 课堂教学中讨论的分组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教师仅仅根据固定的座位来分组,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讨论题目的需要,这很难保证小组内部能形成优势互补与思维的碰撞。小组成员缺少明显的分工,缺少明显的责任,小组内部的发言明显不平衡。在课前每个小组进行合理的分工,4人为一组,首先推选一位组长,然后确定资料收集员、记录员和汇报员。如“现象四”中的甲和乙两男孩就成为同伴中的“小权威”,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则被忽视,甚至成为“南郭先生”。这是一种教育不公平

14、现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1 地理教学探究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效性问题 重形式轻效果,华而不实 只 “作”不“合”、只“议”不“思”、只“说”不“听”,大多数学生“各自为政”,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谁听 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 应精心安排,有所取舍,难度适中,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2)讲数量限时间,浮光掠影 “满堂灌”演变为“满堂论”,一节课提出十多个问题进行讨论,课堂容量是增大了,却没有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你们一分钟时间进行思考”、“给你们两分钟时间进行讨论”这种恩赐式的“自由”,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首先要

15、给学生一个“缓冲” 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五)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3)惟结果轻过程,缺乏动力 有些教师对课堂讨论只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过程性评价,使学生在课堂讨论时失去了动力。其实,许多学生在讨论的关键之处都在观察教师的评价,他们想知道,教师对他们的发言是如何看待的?当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行为,比如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或创新思维时,教师如能及时地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就会使学生产生某 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从而可以激发其继续进行探讨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情绪状态等进行评价,初中地理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效性 5.建立学习小组要合适 6.哪些课题适宜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要具有开放性 设计的问题要具有挑战性 设计问题要让每个同学都有收获 7.设计好组间的交流和质疑,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