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选修34课件第12章第4节波的衍射和干涉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1703005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人教选修34课件第12章第4节波的衍射和干涉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中物理人教选修34课件第12章第4节波的衍射和干涉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中物理人教选修34课件第12章第4节波的衍射和干涉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中物理人教选修34课件第12章第4节波的衍射和干涉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中物理人教选修34课件第12章第4节波的衍射和干涉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人教选修34课件第12章第4节波的衍射和干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人教选修34课件第12章第4节波的衍射和干涉(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才之路 物理,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选修3-4,机械波,第十二章,第四节波的衍射和干涉,第十二章,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闻其声不见其人”的事(如图甲),声音为什么没被障碍物所挡住?,1定义 波可以绕过_继续传播的现象。 2实验及现象 (1)实验装置:在水槽里放两块挡板,中间留一个_。 (2)现象:狭缝宽度比波长大得多时:波的传播如同光沿_传播一样,挡板后面产生“_”。狭缝宽度与波长相差不多或狭缝宽度比波长更小时:水波_挡板后面继续传播。,波的衍射,障碍物,狭缝,直线,阴影区,绕到,3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_,或者比波长_时,才能观察到明

2、显的衍射现象。,相差不多,更小,1波的独立传播特性 两列波相遇后,每列波仍象相遇前一样,保持各自_,继续向前传播。(如图所示),波的叠加,原来的波形,2波的叠加原理 在两列波重叠的区域里,任何一个质点同时参与_,其振动位移等于这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_,当两列波振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这两个位移的矢量和在选定正方向后可简化为_。,两个振动,矢量和,代数和,1干涉现象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_,使某些区域的_,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_,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形成的图样叫波的干涉图样。,波的干涉,振动加强,振动减弱,互相间隔,2两列波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 两列波的_必须相同。 两个波

3、源的_必须保持不变。 3波的干涉和衍射都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一切波都能够发生_和_现象;反之能够发生_和_现象的,一定是波。,频率,相位差,干涉,衍射,干涉,衍射,一、波的衍射现象及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1生活中常见的波的衍射现象 (1)声波:声波的波长在1.7 cm17 m之间,与一般障碍物的尺寸相比差不多,或比其大,故声波的衍射现象极为明显。 (2)水波:水面上传播的波能够越过水面上的芦苇、小石块等障碍物,都是典型的水波的衍射现象。 (3)无线电波:在房间中可以接收到收音机和电视信号,是电磁波的衍射现象。,2对明显衍射发生条件的理解 (1)波的衍射是波在传播过程中所具有的特征之一,衍射是否明显

4、,通常的衡量就是孔或缝的宽度d与波长的比值,比值越小,衍射现象相对越明显。,(2)孔、缝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的关系仅是衍射能否明显发生的条件,波的衍射没有条件。 (3)明显衍射发生时,并不一定能清楚地感受到,如当孔远远小于水波波长时,衍射应当非常明显,但因孔很小,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能量很小,又分布到很大的区域上,水波非常弱,将看不清楚。,特别提醒: (1)衍射是波所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会产生衍射现象,只有明显和不明显的差异。 (2)凡能发生衍射现象的就是波。,如图所示,日常生活中“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物理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长较长,可以跟一般障碍物的尺寸相比拟,很容易发

5、生衍射现象,绕过障碍物传入人耳。而光波由于波长很短,障碍物或孔的尺寸远大于光的波长,不能绕过障碍物发生衍射,所以只能听到声音而看不到说话的人。,二、对波的叠加原理的理解 1波的独立传播 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特征,继续传播。即各自的波长、频率等保持不变。 2波的叠加 波的叠加原理是波具有独立传播性的必然结果,由于总位移是两个位移的矢量和,所以叠加区域的质点的位移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两列同相波的叠加,振动加强,振幅增大(如图甲所示)。 两列反相波的叠加,振动减弱,振幅减小(如图乙所示)。,三、对波的干涉现象的理解 1干涉条件 (1)波的叠加是无条件的,任何频率的两列波在空间相遇都会叠

6、加。 (2)稳定干涉图样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必须是两列同类的波,并且波的频率相同、振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相位差恒定。如果两列波的频率不相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其波长就不相等,这样不能形成稳定的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因此我们就看不到稳定的干涉图样,只能是一般的振动叠加现象。 (3)明显的干涉图样和稳定的干涉图样意义是不同的,明显的干涉图样除了满足相干条件外,还必须满足两列波振幅差别不大。振幅越是接近,干涉图样越明显。,2关于加强点(区)和减弱点(区) (1)加强点:在某些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始终加强,质点的振动最剧烈,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AA1A2。 (2)减弱点:在某些点两列波引起的振

7、动始终相互削弱,质点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A|A1A2|,若两列波振幅相同,质点振动的合振幅就等于零,水面保持平静。,3干涉图样及其特征 (1)干涉图样 :如图所示 (2)特征:加强区和减弱区的位置固定不变。加强区始终加强,减弱区始终减弱(加强区与减弱区不随时间变化)。加强区与减弱区互相间隔。,特别提醒: (1)振动加强的点的振动总是加强,但并不是始终处于波峰或波谷,它们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有的时刻位移也为零。只是振幅为两列波振幅之和,显得振动剧烈。 (2)振动减弱点的振动始终减弱,位移的大小始终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位移的大小之差,振幅为两列波振幅之差。如果两列波的振幅相同,则振动减

8、弱点将会总是处于静止。,蟋蟀是利用了a发出声音,某同学围绕蟋蟀走了一圈,听到忽高忽低的蟋蟀声,这是由于声波的b现象,请选择a、b组合正确的是() A蟋蟀的嘴干涉 B蟋蟀的翅膀干涉 C蟋蟀的翅膀共振 D蟋蟀的嘴共振 答案:B,解析:蟋蟀是依靠一双翅膀的振动发声,两翅膀的振动频率、振幅相同,形成相干波源,在周围出现振动加强与减弱的区域。,如图所示,相邻实线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试大致画出波通过孔A和B以及遇到障碍物C和D之后的传播情况。,对波的衍射现象的理解,解析:由题图可知,孔A和障碍物D跟波长相差不多,因此,从孔A传出的波和遇障碍物D之后的波均有明显的衍射现象;孔B和障碍物C跟波长相比相差较大

9、,因此,从孔B传出的波和遇障碍物C之后的波无明显的衍射现象。在画通过孔A的衍射波时要强调画出的同心半圆都是以孔A为圆心的;遇障碍物D之后波的传播并没有受影响;而从孔B传出的波和遇障碍物C之后的波只沿直线传播。所以从孔A、B传出的波和遇障碍物C、D之后的波如图所示。,答案:,在空旷的广场上有一堵较高大的墙MN,墙的一侧O点有一个正在播放男女声合唱歌曲的声源。某人从图中A点走到墙后的B点,在此过程中,如果从声波的衍射来考虑,则会听到(),A声音变响,男声比女声更响 B声音变响,女声比男声更响 C声音变弱,男声比女声更弱 D声音变弱,女声比男声更弱 答案:D 解析:由于MN很高大,故衍射现象比较弱,

10、由于女声音调更高,波长更小,所以衍射更不明显。,如图表示两个相干波源S1、S2产生的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相遇。图中实线表示某时刻的波峰,虚线表示的是波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波的叠加,Aa、c两点的振动加强,b、d两点的振动减弱 Be、f两点的振动介于加强点和减弱点之间 C经适当的时间后,加强点和减弱点的位置互换 D经半个周期后,原来位于波峰的点将位于波谷,原来位于波谷的点将位于波峰 解析:波的干涉示意图所示的仅是某一时刻两列相于波叠加的情况,形成干涉图样的所有介质质点都在不停地振动着,其位移的大小和方向都在不停地变化着。,但要注意,对稳定的干涉,振动加强和减弱的区域的空间位置是不变的,a点

11、是波谷和波谷相遇的点,c点是波峰和波峰相遇的点,都是振动加强的点;而b、d两点都是波峰和波谷相遇的点,是振动减弱的点,A正确。e点位于加强点的连线上,仍为加强点;f点位于减弱点的连线上,仍为减弱点,B错误。相干波叠加产生的干涉是稳定的,不会随时间变化,C错误。因形成干涉图样的介质质点也是不停地做周期性振动,经半个周期步调相反,D正确。 答案:AD,两列沿相反方向传播的振幅和波长都相同的半波如图(甲),在相遇的某一时刻如图(乙)两列波“消失”,此时图中a、b质点的振动方向是() Aa向上,b向下 Ba向下,b向上 Ca、b都静止 Da、b都向上 答案:B,解析:由波的叠加原理知,波在相遇时互不影

12、响地相互通过,通过后各自保持原有的状态继续传播。在图(乙)所对应的时刻,a的振动是由左行波引起的,b的振动是由右行波引起的,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之间的关系可以判定选项B是正确的。,干涉型消声器能有效地消除低频噪声,发动机(正常工作期间)周期性排气噪声,就是一种典型的低频噪声。一台四缸四冲程发动机,当它以2 000 r/min的转速运转时,其峰值频率在200 Hz以下的噪声较大。所以常用干涉型消声器来消除这类低速转动发动机所发出的低频噪声,一台带有干涉消声器的柴油发动机经消声处理后,其排气噪声可以降低10 dB以上,干涉型消声器以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消声效果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下

13、图是其结构原理图,试分析其工作原理。,对波的干涉的理解,(寿光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检测)在学校运动场上50 m直跑道的两端,分别安装了由同一信号发生器带动的两个相同的扬声器。两个扬声器连续发出波长为5 m的声波。一同学从该跑道的中点出发,向某一端点缓慢行进10 m。在此过程中,他听到扬声器声音由强变弱的次数为() A2B4 C6D8 答案:B,解析:根据波的干涉的加强点和减弱点的条件,可知当某点与两个波源距离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该点为振动加强点,即声音加强点,由题可知,xn5n(n0,1,2),所以这位同学距离跑道两端相差5 m 的整数倍,也就是说这位同学每向前运动2.5 m,就为一个声音加强点,10 m内共有4个点,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