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中地理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700104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中地理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国高中地理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国高中地理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国高中地理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国高中地理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高中地理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中地理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区位及农业区位的含义;2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3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二、过程与方法培养案例分析的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地理,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2培养对家乡农业生产的自豪感。教学重点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教学难点1农业的各主要区位因素;2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

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什么是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的产业部门。广义的农业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板书】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一、农业区位因素【讲解】什么是区位?两层含义:该事物的位置;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空间联系。【多媒体图片展示】给出下列两幅图,分析其形成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原因。【点拨】三江平原:季风气候、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生产技术较先进、国营农场种小麦。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地势高峻、山地草场广布、粗放的放牧业、放牧藏绵羊、山羊和牦牛。两地形成不同农业

3、生产类型的原因:农业区位差异。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思考】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是哪三种?它们分别是如何影响农业的?【点拨】1自然因素:(1)气候:光照:万物生长靠太阳。热量:(积温)决定复种制度。复种制度=播种面积/耕地面积降水:决定农作物类型(水田或旱田)两者结合:南稻北麦,南米北面,南蔗北菜;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2)土壤:万物土中生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例如,茶树:南方的酸性土壤,甜菜:北方的碱性土壤。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3)地形:平原:种植业,原因: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山地丘陵:畜牧业与林业,原因:耕作不便,不易于保持水土。(

4、4)水源:灌溉水源,河西走廊的粮棉生产。2社会经济条件:(1)市场:(市场需求量是农业生产的最终决定因素)决定农业生产类型与规模。(2)交通:园艺业与乳畜业,其产品易腐烂变质,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而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3)政策:中国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提高农产品价格,会增加农民收入。3农业生产技术: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现代农业生产中,加大科技投入成为提高农业产品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的农业新增产值中,有60%是靠科技投入转化来的。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思考】以上

5、为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主要影响农业生产对象种类差异(农产品类型);而社会经济条件、科技因素更多地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在这些因素中,我们在进行农业生产时更多的考虑自然还是社会经济因素?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点拨】社会经济因素。原因:自然条件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条件多变。其中市场是最终决定要素。【讲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很多,对于具体的某种农业生产来说,往往是一个或几个因素是最重要的,称为主导因素。例: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热量;河西走廊的粮棉和南疆的棉花水源;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地形;珠江三解洲的基溏生产地形;城郊的园艺与乳畜业市

6、场;江南丘陵的茶树,东北的大豆土壤;以色列的无土栽培技术。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第二课时【新课导入】由于世界各地农业区位因素的差异,世界各地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板书】二、农业地域类型【讲解】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的农业生产类型。农业生产应坚持的布局原则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农业生产布局的发展趋势是商品化生产。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活动】如何将农业生产活动进行分类?【点拨】【阅读归纳】阅读课本P63,世界主要农业类型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点拨】【探究活动】课本P65活动题2,三大粮食作物的生产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点拨】(1)小

7、麦是世界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和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世界上约有1/2 居民以小麦作为主要粮食,是世界性的粮食作物。小麦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具体为五大带:北半球有四个带(二个东西带,二个南北带),见下图。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2)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粮食作物的近1/5和1/4。原产于中美洲,是一种喜温作物。现在玉米分布较为普遍,大多集中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主要集中在北美洲(占50%)、亚洲(占1/5)、欧洲(占1/7强)。世界玉米主要集中在三大地带:一是美国中部的玉米带;二是中国的平原和盆地,包括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四川盆地等;三是欧洲南部平原,西起法国、

8、经意大利、南斯拉夫至罗马尼亚。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3)水稻:稻谷的收获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粮食作物的1/5和1/4。亚洲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90%以上。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探究】结合下图和课本,分析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区,这些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条件及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点拨】(1)分布:东亚(中,日,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2)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 气候:雨热同期 自然 地形:平坦 水源:充足 劳动力资源丰富精耕细作(劳动密集型) 社会 人均耕地少,水稻单产高缓解人口压力饮食文化习惯 国家政策鼓励(3)亚洲水稻种植的特点:特点原因发展措施小农经营家庭为主,人均耕地少集约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机械化水平低体力劳动为主加快机械化发展水利工程量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大力投资兴修水利科技水平低靠传统经验 加大科技投入【板书设计】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土壤、地形、水源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3农业生产技术二、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2、布局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3、生产布局发展趋势:商品化生产4、世界主要农业生产类型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