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同步备课 中图版选修6(1)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669806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同步备课 中图版选修6(1)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同步备课 中图版选修6(1)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同步备课 中图版选修6(1)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同步备课 中图版选修6(1)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同步备课 中图版选修6(1)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同步备课 中图版选修6(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同步备课 中图版选修6(1)(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学习目标定位 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2.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内容索引,自主学习区,互动探究区,自我检测区,自主学习区,一、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人类 自然。 2.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_ (1)原因:农业的出现,人类对自然的 大大减弱;_ 提升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2)人与自然:人类在战胜自然的同时, ,开始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主宰, 自然的存在。 (3)环境问题:人与环境对抗开始出现,如在局部地区毁林开荒和过度放牧,引起 和水土流失,物种减少, 变得简单和脆弱;工业排污造成了严重

2、的 等。,畏惧、崇拜,主宰自然,依赖性,工业文明,盲目乐观,无视,土地荒漠化,生态系统,环境污染,3.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 (1)原因: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只有保持同环境的平衡和 ,才能生存和发展。 (2)人与自然:人们确立尊重自然、与自然 的思想。 (3)标志:1972年第一次联合国 会议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协调,和谐相处,人类环境,【思考】 1.古代,人类畏惧、崇拜自然,因此没有环境问题出现,你认为呢? 答案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古代,有自然灾害,人们的群体采集和狩猎也会给生物资源造成破坏,引起部分物种灭绝,这些都会产生环境问题,只是这种环境问

3、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 2.19世纪末,人类认为自己是“自然之王”;20世纪末,人类把自己看作是“自然之子”。请谈谈你对这种观念变化的理解。 答案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由“自然之王”到“自然之子”。人类这种观念的变化,说明了人与环境关系趋向和谐,人类已经认识到人类源于自然,必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答案,二、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1.传统伦理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和约束。 2.环境伦理观: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要与自然环境保持 关系。 3.环境伦理观与传统伦理观的区别:不仅表现在人类行为中 的利益关系上,而且还表现在 的利益关系上。,规范,和谐与平衡,人与人,人类与自然,【思考

4、】 3.环境伦理观的含义是什么?它涉及哪些问题? 答案环境伦理观的含义:环境伦理观主要是指人对自然的伦理。它涉及人类在处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什么是正当、合理的行为,以及人类对于自然应当承担怎样的义务等道德问题。,答案,互动探究区,2,读“人类文明发展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探究点一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答案,(1)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是畏惧和崇拜的阶段是 A. B. C. D.,(2)区域性环境问题蔓延到全球出现在_阶段 A.B.C.D. (3)培根有一句名言:“要命令自然,就要征服自然。”该观点反映的是哪个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答案

5、或工业文明阶段。无视自然、征服自然。 (4)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阶段是 A.B.C.D.,答案,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不相同。如下表:,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答案,解析,(1)甲图所示的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答案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解析本题提供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示意图,考查不同时期人地关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重要知识。乙图所示人类开发环境力度加大,并造成了一定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已经影响人类社会的

6、生存和发展。即人地矛盾开始并已经激化。在原始社会由于人口数量少,生产力落后,不会出现此种情况。,答案,解析,(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答案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变得脆弱。,解析我国江南丘陵山区,由于降水多,土壤侵蚀严重,如果广泛修建梯田,必然带来森林减少、生态系统更脆弱,由于植被破坏也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答案,解析,(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农业生产活动:放火烧山,围湖造田。 原因: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 解析古代由于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往往直接放火烧

7、山、围湖造田,从而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可是我们不要过于得意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这种胜利,第一步我们确实达到预期的结果,但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常常正好把第一个结果的意义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却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探究点二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1)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成为“不毛之地”是出现了怎样的环境问题?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答案土地荒漠化。可利用的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土地养育人口的能

8、力降低,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2)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成为“不毛之地”的过程是人类在怎样的环境观指导下行为的必然结果?这种环境伦理观为什么容易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 答案传统的伦理观(或征服论发展观)。人类从环境中获得的资源和能源超过了环境的供给能力,向环境排放的大量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答案,答案,(3)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环境的变迁说明人与环境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答案一方面,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二者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4)通过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环境的变迁,你认为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应怎样做? 答案尊重与善待自然、关爱

9、人类并尊重个人、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关于“正确环境伦理观”的理解 (1)环境伦理的含义 环境伦理主要指人对自然的伦理。它涉及人类在处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什么是人类正当、合理的行为,以及人类对于自然应承担怎样的义务等道德问题。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环境伦理是不一样的。,(2)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核心思想是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评价下列活动是否符合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并说明理由。 (1)为促进粮食高产,多施化肥。 答案不符合。过多施用化肥易造成土壤板结。 (2)渤海湾实行伏季休渔政策。 答案符合。伏季休渔可促进鱼类繁殖和生长。 (3)天津放飞500万只园林害虫的天敌周氏啮小蜂,除害效果明显。 答

10、案符合。生物治虫无污染,利于生态平衡。,答案,(4)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符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5)大力发展私家车。 答案不符合。易导致环境污染和交通拥挤。,答案,自我检测区,3,1,2,3,4,5,1.下列社会发展阶段与人地关系的搭配,错误的是 A.第一阶段人类畏惧、崇拜自然 B.第三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 C.第一阶段人类萌发过“天人合一”的思想 D.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解析第三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开始理智地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确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即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答案,解析,2.人类认为自己是“自然

11、之王”的文明时期是 A.后工业文明 B.农业文明 C.采猎文明 D.工业文明 解析18世纪至新技术革命时期,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征服自然,以人的自身发展为核心,破坏自然,使区域性的环境问题蔓延全球。该时期,人类已进入工业文明时期。,答案,解析,1,2,3,4,5,3.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采集狩猎文明时期,人类受环境的制约比较小 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 C.产业革命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 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答案,解析,1,2,3,4,5,1,2,3,4,5,解析在采集狩猎文明时期,由于生产

12、力水平低下,人类无法摆脱自然的控制,受环境制约比较大。农业文明时期,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种植范围的扩大,不合理的耕作、灌溉和放牧等活动,使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产业革命后,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加强,人与自然对抗性增强,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近代,人类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且这种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答案,解析,4.下列不符合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的是 A.征服自然 B.人是自然界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 C.人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 D.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解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认为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人只是自然界食物链或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13、而不是征服自然。,1,2,3,4,5,5.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时段是_,其形成原因是_ _。,1,2,3,4,5,答案,A点以前,此时人口数量较少,生产规模小,利用自然资源和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都在环境所承受的范围之内,1,2,3,4,5,答案,(2)AC时段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是_,这一时段属于人类社会_时代。此时的人地关系思想为_。 (3)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应是图中所示的_时段,其形成原因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人类谋求与环境_发展的结果。,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同步增长,工业化,人类征服自然,B点以后,可持续,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