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第十册)第三单元教案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669285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第十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第十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第十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第十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第十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第十册)第三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第十册)第三单元教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整组备课单元内容简析:本单元围绕“华夏文明”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我终于回来了讲述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赤诚之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丰碑反映了战争年代我们的红军战至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改革开放的意识结合了起来。细细划分,本篇诗歌,作者从祖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文化与近几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来宏扬中华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这组课文,要注意加强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加强阅读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本单元各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和会认本组课文中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内容。3、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4、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和习惯。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收集材料、提出问题、概括大意、内容借助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指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顺序和典型的写作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住过灿烂的文化,学习先辈为了祖国献出生命的高贵品质。2、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过去和现在,为创建和谐社会尽力。单元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2、引导学生用要素串连、问题概括、标题追溯、内容借助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单元课时安排:1 我终于回来了 2课时2

3、丰碑 2课时3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2课时诗词诵读 渔歌子 1课时语文乐园(二) 5课时7、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目标:l、学会本课8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句子,了解钱学森在回国过程中克服的重重困难。4、感受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赤诚之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感受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赤诚之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句子,了解钱学森在回国过程中克服的重重困难。教学方法:感悟教学用具:收集的资料教学时间:2教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学习课文第一、二段。教学过程

4、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祖国,我终于回来了2、看课题质疑:谁回来了,从哪儿回来,为什么要说“终于”回来了?二、初读课文。(1)轻声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2)口头填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从()回到()的经过,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3)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自学检查。(略)三、学习第一段。1、默读第一段,思考课后题第1题第(1)小题。2、指名回答,读读钱学森说的一段话。指导理解: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一切”指什么?(联系第一自然段,是指“博士学位”、“专家”、“教授”,在美国内金钱、地位、名誉。)但不能放弃祖国一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

5、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3、钱学森献身建设新中国的急切心情还表现在:当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决定回国工作。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一便立即”充分表现了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急切心情。指名读。4、分男女生读课文1、2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第2自然段是承接第1自然段的,它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5、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钱学森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便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一切,早日回到祖国去。四、学习第2段 1默读课文第二大段,思考:美国当局怎样阻挠钱学森回国的?在美国当局的阻挠下钱学森表现怎样?2读后回答:(1)美国当局阻挠钱

6、学森回国的4种手段民航局通知他不准回国海关检查他的行李,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是一个间谍。(其实是教科书和笔记本)他突然被捕,被关在海岛的拘留所里,遭受无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不能休息,体重下降近15公斤)。被保释出来后,行动受限制,信件受检查,电话被监听。(2)钱学森的表现:读课文最后一句,读出钱学森在美国当局的阻挠和迫害下,不屈服,坚持回国的决心。3分组读三;四自然段,概括段意。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钱学森没有屈服。钱学森后来是怎样回国的,下一课继续学习。五、作业练习。1作业本的1、2、3题。2.朗读课文,熟读第一、二段。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巩固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三段,简

7、要复述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认读并听写生字词:名誉放弃贡献行李折磨迫害募捐限制监听2指名分段读课文。二、学习第三段1轻声读课文第三段。思考:钱学森为什么能胜利回到祖国?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出来。2读后回答:钱学森胜利回到祖国的原因:他坚持了5年;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联系第4自然段,也包括美国科学界朋友的支持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尤其是总理对钱学森的关心一亲自过问指示在会晤中提出3读读钱学森胜利回国的语句,比较句子,体会含着的意思。美国政府同意钱学森回国。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被迫”说明什么?(说明美国政府同意钱学森回国不是心甘情愿的,是在“各国主持正

8、义的人们的支持下”,是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下,无可奈何的决定。望着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定能回到祖国,现在回来了!”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雄伟”是什么意思? “终于”又说明了什么?(“雄伟”不但写出天安门城楼的气魄,而且还透露了钱学森对祖国“天安门城楼”是祖国的象征的无限崇敬之情:“终于”一词,说明了这一次的到来实属不易,它是钱学森历尽磨难,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才得以实现的。)有感情地读钱学森说的话,读出他激动的语气。4齐读第三段,概括段意: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

9、到了祖国。三、简要复述课文。1复述有三种形式: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2回顾第八册第二单元“复述课文”的要求。3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简要复述”的要求。4指导学生按课后练习第二题的提示,简要复述课文。第一段老师指导下复述第二段学生试着自己复述。第三段放手让学生复述。连起来复述全文。注意: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四、总结全文。1齐读全文。2出示作业本中的第4题,完成“按课文内容填空”五、作业。1课后作业题3。(学生可做作业本第5题)2作业本第6题。3听写词语:主持、正义、会晤、怀抱、关怀4熟读课文第三段,把故事简要复述给家里人听。本课板书设计:7、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立即决定回国 听到消息

10、可以放弃一切 不准回国(检查、间谍)受到迫害被捕、被关、折磨限制、检查、监听世界各国(美国)得到支持中国政府和人民关怀教学反思: 8、丰碑教案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2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3、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4、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2、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教学方法:品读感悟教学用具:挂图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上课后老师先板书一个“碑”字,让学生组词。再板

11、书一个“丰”字,让学生查字典据词定义(多,丰富;大;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纪念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那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丰碑,用来纪念谁的?相信同学们通过朗读,自己能够明白。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2、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伍 坨 啸 劣 酷 袭 僵 倚 秃 塑 豹 覆 莹特别注意:啸 (xio ) 劣(li) 塑( s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纠正读音。4、谁说说课文所讲的“丰碑”是什么,课文什么地方点明了?(课文讲的“丰碑”是一位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三、理解教材1、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研究。(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

12、的丰碑?把军需处长比作一座丰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2、同样老师相信大家通过阅读思考,互相交流,一定能解决这个难题。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有什么相似之处?(画批在书旁)4、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相似之处,按4人小组进行交流。5、在全班进行交流。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了解了故事发生在战争时代,一支队伍艰难地行进在白雪皑皑的云中山中。那里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边说边用简笔画勾勒出一座巍峨的雪山,同时播放北风呼啸的录音)二、研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快速默读课文,回忆我们上节课质疑的问题。2

13、、你们认为军需处长和丰碑之间,第一点相似之处是什么?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懂的?第一个相似点:军需处长冻僵时的光辉形象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板书:形象)(1)怎样读,才能把“ 军需处长冻僵时的光辉形象像一座晶莹的丰碑”表现出来?各自练习朗读。(2)你们觉得第7自然段,应该把握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指名读。(3)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请你再读一读。(4)再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你们认为第二个相似之处是什么?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懂的?第二个相似点: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板书:精神)从课文7、8、11自然段的联系中,你们看出了什么?作为军需处长就是负责办理军队所需的给养、被服

14、等物资的领导,然而他却把所有的棉衣分发给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冬天雪地中冻僵了,所以军需处长具有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三、互换角色,体会情感,自由表达。1、如果你此时身在云中山中,身为军需处长,你会怎样想?(我可能会犹豫,虽然我从心里也愿意给战士们棉衣,但寒冷的滋味太难受了;我将毫不犹豫的像老战士那样,把棉衣让给别人;我想如果能和战士伙着穿,你穿一会,我穿一会,既可以保全生命,有可以关心战士。)2、现在你就是军长,面对这样一位衣着单薄的被冻僵的老战士,你能想到什么?会怎么说?朗读描写军长的句子。(让学生置身情境去体会文中的角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四、进一步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1、课文既然歌颂的是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作者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笔墨写了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样的问题?(课文歌颂的是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品质,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篇幅写将军情感的变化?)2、请同学们默读画出将军情感变化的句子。3、读一读你们画的句子。4、在什么情况下,将军的情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我们进行对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