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学》重要寄生虫生活史重点归纳考点总结

上传人:爬*** 文档编号:141664701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8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寄生虫学》重要寄生虫生活史重点归纳考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寄生虫学》重要寄生虫生活史重点归纳考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寄生虫学》重要寄生虫生活史重点归纳考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寄生虫学》重要寄生虫生活史重点归纳考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寄生虫学》重要寄生虫生活史重点归纳考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寄生虫学》重要寄生虫生活史重点归纳考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寄生虫学》重要寄生虫生活史重点归纳考点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溶溶组组织织内内阿阿米米巴巴及及其其他他非非致致病病性性阿阿米米巴巴 (E En nt ta am mo oe eb ba a h hi is st to ol ly yt ti ic ca a a an nd d o ot th he er r n no on n- -p pa at th ho og ge en ni ic c a am mo oe eb ba ae e) 【生生活活史史】 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人体肠道或其他脏器,引起肠内、外阿米巴病(intestinal amoebiasis, extraintestinal amoebiasis) ;溶组织内阿米巴呈世界性分

2、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发病率比寒带 地区高。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期是 4 核包囊,致病期为滋养体,其生活史过程如下图所示。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史简单,感染期包囊经口摄入后,在肠内酶类的作用下包囊内虫体活动, 脱囊而出;四核虫体经分裂后发育成 8 个子虫体,即摄食和以二分裂增殖。在肠内下移过程中, 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虫体可以变圆,分泌囊壁,形成包囊,随粪便排出。 【学学习习要要点点】 (1)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史过程无需中间宿主; (2)成熟的四核包囊即感染期,经口(不洁饮水、食物)摄入后获得感染; (3)本虫可致肠道感染(肠阿米巴病) ,也可致肠道以外的感染(肠外阿米巴病) ; (4)

3、临床实验室诊断多自患者粪便中查大滋养体(生理盐水涂片法) ,或自慢性感染者及带虫 者的粪便中检查包囊(碘液染色法) 。 (5)甲硝唑是治疗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 寄生虫学重要寄生虫生活史 - 2 - 阴阴道道毛毛滴滴虫虫(T Tr ri ic ch ho om mo on na as s v va ag gi in na al li is s) 【生生活活史史】 阴道毛滴虫寄生于女性阴道和泌尿道,引起滴虫性阴道炎和尿道炎,亦可寄生于男性泌尿生殖 系统,引起感染。生生活活史史只只有有滋滋养养体体期期,既既是是感感染染期期又又是是致致病病期期。本虫感染呈世界性分布。阴 道毛滴虫病(Trichomon

4、iasis)为性传播疾病,是女性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与宫颈癌和 HIV 感 染倾向有关。 【学学习习要要点点】 (1)阴道毛滴虫一般寄生在泌尿生殖系统。虫体在阴道壁上皮细胞生长时,消耗糖原,阻碍了 阴道内乳酸菌酵解产生乳酸的作用, 使阴道的 pH 值由正常的酸性变为中性或碱性, 适于虫体和 细菌的生长,即破坏了所谓的阴道 “自净作用” 。另有体外实验表明,虫体可以分泌多种因子, 对宿主组织起到附着接触杀伤的作用。 (2) 本病可经性传播 (直接传播) 或经浴池、 浴具及游泳衣传播 (间接传播) , 临床潜伏期为 4 28 天,症状主要为阴道分泌物增加,甚至呈绿色、泡沫状、并伴有外阴搔痒。慢性病

5、人则无症 状或分泌物偏多等。 (3)阴道毛滴虫是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本虫感 染的治疗效果虽然较好,但也存在重复感染问题,故性伴侣需要同时治疗以达到根治目的。 (4)常用治疗药物为甲硝唑(灭滴灵) 。 疟疟原原虫虫(P Pl la as sm mo od di iu um m) 【生生活活史史】 【学学习习要要点点及及难难点点】 (1)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红细胞而引起的一种严重寄生虫病,按蚊为传播媒介; (2)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 4 种,间日疟多见多发;恶性疟严重,来势凶,可引起脑型疟;凶 险型疟疾绝大多数由恶性疟

6、原虫所致,多发生于流行区儿童、无免疫力的旅游者和流动人口; (3)人体的 4 种疟原虫生活史基本相同,需要人和按蚊两个宿主,疟原虫需要人-蚊转换宿主 在在人人体体泌泌尿尿生生殖殖系系 统统内内的的引引导导毛毛滴滴虫虫 滋滋养养体体经经性性行行为为传传播播(直直接接感感染染) 滋滋养养体体经经浴浴池池、内内衣衣、毛毛巾巾等等传传播播(间间接接感感染染) - 3 - 后才能完成生活史,在人体内先后寄生于肝细胞和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schizogony) ;在红 细胞内,除进行裂体增殖外,部分裂殖子形成配子体,开始有性生殖的初期发育;在蚊体内, 完成配子生殖(gametogony) ,继而进行孢

7、子增殖(sporogony) ; (4)疟疾的一次典型发作(paroxysm)表现为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疟疾周期 性发作是由红细胞内期的裂体增殖所致;疟疾的反复发作可导致贫血(anemia)和肝脾肿大 (splenomegaly) ; (5)疟原虫的主要致病阶段是红细胞内期的裂体增殖期,完成一个红细胞内期的发育,间日疟 原虫约需要 48 h;恶性疟原虫约需要 3648 h;三日疟原虫约需要 72 h; (6)疟原虫感染阶段为:子孢子(蚊叮刺,主要方式)或红内期无性生殖阶段(输血感染,少 见) 。 (7)疟疾的诊断:主要是在外周血红细胞内查见疟原虫各期形态。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生长、发

8、 育、繁殖,形态变化很大。从受检者外周血液中检出疟原虫是确诊的最可靠依据。 (8)疟疾的再燃(recrudescence)和复发(relapse) :根据疟疾再次发作时疟原虫的来源可分为 再燃和复发,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无迟发型子孢子,因而只有再燃而无复发。间日疟原虫 和卵形疟原虫既有再燃,又有复发; (9)疟疾防治策略是执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方针,在以中华按蚊为唯一媒 介的广大地区,采取以防治传染源和防蚊为重点,结合减少村内外蚊虫孳生地的综合措施;在 微小按蚊、嗜人按蚊为主要媒介的地区,采取灭蚊和防治传染源并重的措施;在大劣按蚊为主 要媒介的地区,采取以改变生态环境、防制传

9、播媒介为主、结合传染源防治的综合措施;在发 生洪灾地区加强疟疾监测,出现疫情波动时采取灭蚊和预防服药的应急措施。 (10)病原诊断:厚、薄血膜法;抗疟药:伯氨喹、氯喹、青蒿素。 刚刚地地弓弓形形虫虫(T To ox xo op pl la as sm ma a g go on nd di ii i) 【生生活活史史】 弓形虫生活史需要两个宿主,在终宿主(猫科动物)体内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在中间宿 主(其他动物或人)体内进行无性生殖。卵囊随猫粪便排出,被其他动物或人摄入,子孢子逸 出,侵入有核细胞,并扩散至全身,在有核细胞内分裂增殖,并破坏宿主细胞。人体感染不仅 来自包含卵囊的猫粪便,也可随

10、食入含有包囊的肉类或乳品。母体内快速增殖的虫体(速殖子) 可侵入胎盘,感染胎儿,导致先天性弓形虫病。人体感染弓形虫后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或仅 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视网膜脉络膜炎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但在艾滋病、肿瘤长期化疗、器官 移植等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可导致致死性感染。 - 4 - 【学学习习要要点点】 (1)弓形虫发育过程需要两个宿主,经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个世代的交替。猫猫是弓形虫的 终宿主(兼中间宿主) ,中间宿主极其广泛,包括各种哺乳类动物和人等,弓形虫可寄生在除红 细胞外的几几乎乎所所有有有有核核细细胞胞中。人人兽兽共共患患病病 (2)弓形虫在其生活史中有 5 种主要形态:即滋养体

11、(速殖子、缓殖子) 、包囊、裂殖体、配 子体和卵囊。其中滋养体和致病有关;包包囊囊和和卵卵囊囊与传播有关; (3)弓形虫的致病作用与虫虫株株毒毒力力、宿宿主主的的免免疫疫状状态态有关。弓形虫可分为强毒和弱毒株系,强 毒株侵入机体后迅速繁殖,可引起急性感染和死亡;弱毒株侵入机体后,增殖缓慢,在脑或其 他组织形成包囊,很少引起死亡。当宿主免疫功能受损时,包囊活化,其中的缓殖子转化为速 殖子; (4)速速殖殖子子是弓形虫的主要致病阶段,在细胞内寄生和迅速繁殖,以致细胞被破坏,速殖子逸 出后又侵犯邻近的细胞,如此反复破坏,因而引起组织的炎症反应、水肿、单核细胞和少数多 核细胞浸润; (5)动物和人类弓

12、形虫感染较普遍,但大多数呈隐隐性性感感染染,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但对于免 疫机能低下者可致严重感染,甚至死亡。因此,弓形虫是机机会会致致病病性性寄寄生生虫虫; (6)弓形虫病分先天性弓形虫病和获得性弓形虫病两类。前者导致不良妊娠或出生缺陷;后者 在免疫功能受损情况下可致严重后果; (7)防治应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强化肉类食品卫生检疫制度;不吃生或半生的肉、蛋、奶制品; 孕妇不宜密切接触猫,要定期作免疫血清学检查,以减少先天性弓形虫病发生的几率。本病至 今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乙乙胺胺嘧嘧啶啶、磺磺胺胺类类如如复复方方新新诺诺明明,对增殖期弓形虫有抑制作用,这两 类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孕妇感染

13、的首选药物是螺螺旋旋霉霉素素。 华华支支睾睾吸吸虫虫(肝肝吸吸虫虫, C Cl lo on no or rc ch hi is s s si in ne en ns si is s) 【形形态态】 1、成虫:背腹扁平,前端较窄,后端钝圆,形似葵花籽,雌雄同体。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略 大于腹吸盘,后者位于虫体前 1/5 处。雄性生殖器官有睾丸 2 个,分支状。 2、虫卵:形似芝麻粒,前端较窄,后端钝圆,黄褐色。卵壳前端有一微凸的卵盖,盖周围卵壳 增厚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疣状突起。卵内有一成熟毛蚴。 【生生活活史史】 终宿主为人和猫、犬等食肉类哺乳动物,成虫寄生在终宿主肝胆管内;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

14、螺 类(如豆螺等) ;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 【学学习习要要点点】 (1)肝吸虫完成生活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 (2)肝吸虫囊蚴为其感染阶段; 淡淡水水螺螺(第第 1 中中间间宿宿主主) (第第 2 中中间间宿宿主主) (小小肠肠内内脱脱囊囊) - 5 - (3)成虫寄生在宿主体内主要引起肝脏损害; (4)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检获虫卵是确诊肝吸虫病的主要依据; (适用于住院患者) (5)改变饮食习惯,防止食入活囊蚴是防治肝吸虫病的关键 (6)治疗药物首选吡喹酮、阿苯达唑。 布布氏氏姜姜片片吸吸虫虫(姜姜片片虫虫,F Fa as sc ci io ol lo op ps si is s

15、 b bu us sk ki i) 【形形态态】 虫体肥厚,椭圆形。口腹吸盘相距较近,前后排列于虫体前端。腹吸盘呈漏斗状,明显大于口 吸盘。虫卵淡黄色,椭圆形,是人体中最最大大的蠕虫卵。卵壳较薄而光滑,有一较小的卵盖。 【生生活活史史】 姜片吸虫生活史基本同肝吸虫,但成虫寄生在人和猪等动物的小肠内,第一中间宿主为扁卷螺, 尾蚴附着在水生植物(红菱、浮萍、茭白等)表面形成囊蚴,人体感染是经生食以上水生植物 而误食了囊蚴所致。 【学学习习要要点点】 (1)姜片虫完成生活史需要一个中间宿主和水生植物媒介;成虫主要寄生在终宿主的十二指肠 或空肠上段; (2)姜片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成虫寄生引起的机械性

16、损伤和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 (3)检获粪便中虫卵是确诊姜片虫感染的主要方法。姜片虫卵与肝片形吸虫卵和棘口类吸虫卵 的形态十分相似,应注意鉴别。 (4)姜片虫是人、猪共患寄生虫病。猪是重要的保虫宿主。 (5)治疗药物首选吡喹酮。 卫卫氏氏并并殖殖吸吸虫虫(肺肺吸吸虫虫, P Pa ar ra ag go on ni im mu us s w we es st te er rm ma an ni i) 【形形态态】 1、成虫:虫体肥厚,椭圆形,背面隆起,腹面扁平。雌雄同体,雌雄生殖器官左右并列。 2、虫卵:金黄色,椭圆形,卵壳厚薄不均,较宽的一端有一大而明显的卵盖,常略倾斜或缺失。 3、囊蚴:乳白色,球形,较大,肉眼可见。 【生生活活史史】 生活史过程基本同华支睾吸虫,但成虫寄生在人或食肉类哺乳动物的肺脏,第一中间宿主为川 卷螺,尾蚴在淡水蟹(溪蟹)或蝲蛄等甲壳类动物(第二中间宿主)体内形成囊蚴,人因误食 囊蚴而感染。 扁扁卷卷螺螺 (中中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