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语文同步教学提分课程必修2讲义测试:第三单元第9课课后素能精练(人教版)[含解析]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41661730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语文同步教学提分课程必修2讲义测试:第三单元第9课课后素能精练(人教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年语文同步教学提分课程必修2讲义测试:第三单元第9课课后素能精练(人教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年语文同步教学提分课程必修2讲义测试:第三单元第9课课后素能精练(人教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年语文同步教学提分课程必修2讲义测试:第三单元第9课课后素能精练(人教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年语文同步教学提分课程必修2讲义测试:第三单元第9课课后素能精练(人教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语文同步教学提分课程必修2讲义测试:第三单元第9课课后素能精练(人教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语文同步教学提分课程必修2讲义测试:第三单元第9课课后素能精练(人教版)[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XXXX学院/院校/高校高中语文课程课件教案讲义检测 20 20 学年第 学期课 程 名 称 语 文 专 业 班 级 授 课 教 师 XXX学院教务处制高考语文精炼讲义 教 案 编 写 说 明一、教案的规范化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规范教案管理,特制定教案编写说明。二、教案的编写规范1.教师上课要有完整的教案,按照课程教案编写要求书写或以Word文档编制的纸质教案,不能以课件幻灯片的打印稿代替纸质教案。2.从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每位教师的教案,应加装统一格式的封面和首页后,每学期装订成册。(推荐文本格式附后)3.由于课程类型(医学、公共文化课)、教

2、学内容的差异,教案编写的具体格式可根据学科特点进行修改,但必须包含以下主要要素:(1)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即教学中体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和“章节的目标”及预期达到的效果。(2)教学内容:是指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的研析,确定课程教学或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总和。(3)教学重点、难点:本部分是指该课程或该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和加强学习的知识点。(4)教学进程组织与设计:是根据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教具及现代教学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安排、板书设计等的设计或选择。(5)课前预习: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必须先预习教材的内容及复习与该章节有关的已学过的知识

3、,以便更好理解新内容。(6)课后实施情况及分析:是对课程教学中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评价;某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课程概要: (课程教案首页)课程名称专 业 总学时本学期学时教学安排课型(理论、实验、其他):理论教学方法:讲授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材名称: 作者:出版社: 版次: 书号:主要参考书及资料:教学参考书 网络资料 与教材相关书籍教学目的与要求:主要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与难点: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纵一苇之所如(往)倚歌而和之(循,

4、依)B白露横江(笼罩)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C正襟危坐(端正) 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D知不可乎骤得(突然得到)盈虚者如彼(缺)答案D解析“知不可乎骤得”的“骤得”应是“数得,屡次得到”。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我歌月徘徊渔歌互答,此乐何极B吾尝跂而望矣先达德隆望尊C日初出大如车盖状貌如妇人好女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答案C解析C项,均为好像;A项,唱歌/歌声;B项,往远处看/声望;D项,类/通“嘱”,嘱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徘徊于斗牛之间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C寄蜉蝣于天地况

5、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答案D解析D项,表被动。引出动作涉及的对象。介词,表对象,给。A、B、C三项的“于”都是介词“在”。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歌窈窕之章羽化而登仙击空明兮溯流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西望夏口东望武昌顺流而东也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侣鱼虾而友麋鹿不知东方之既白A/B/C/D/答案B解析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译为“朗诵”“向东进发”“喝酒”。均为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长了翅膀一样”“向西”“向东”。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月光下的清波”。均为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起舞”“使哭泣”。为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伴侣”

6、“以为朋友”。为形容词用作动词,译为“显出白色”。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B诗经中的名句名篇常常被后代的文学作品引用,本文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等都引用自诗经中的句子。C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那一天叫“晦”。“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答案B解析“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曹操短歌行。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7、。(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两个比喻句,形象生动地描写歌乐之声的凄冷、幽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伤。(2)苏轼在赤壁赋中运用比喻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3)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答案(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0题。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

8、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

9、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既:已经B听其所止而休焉 听:听任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适:恰巧D道士顾笑,予亦惊悟 悟:明白答案D解析悟:同“寤”,醒来。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B.C. D.答案D解析A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凭借。B.连词,表承接,于是/副词,竟然。C.介词,相当于“于”/助词,用在形容词词尾,的样子。D.均为介词,到。9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而峭拔的

10、江、山之景色。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深秋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初秋之景。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舍舟登山,游山后又返舟而游,过程曲折,景色优美。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答案B解析“写的是深秋之景”错。古时以农历计时,农历七、八、九月为秋季,农历十、十一、十二月为冬季。“十月之望”是农历的十月十五,应属于初冬。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归而谋诸妇。译文: (2)曾日月之几

11、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译文: (3)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译文: 答案(1)(我)回家去和妻子商量这件事。(2)时间才过了没多久,江、山的面貌却再也认不出来了。(3)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从我头上飞过的,不是你吗?解析关键点:(1)谋、诸(兼词“之于”);(2)几何、复识;(3)畴昔、过、子。参考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到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了,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相视而笑,非常快乐,边走边唱,相互应和。过了一会儿,我叹息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怎样度过

12、这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刚才天快黑的时候,我撒网捕到了鱼,此鱼有很大的嘴巴,细细的鱼鳞,形状好像松江的鲈鱼。可是从哪里能弄到酒呢?”(我)回家去和妻子商量这件事。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保藏好久了,用来应付你不时的需要。”于是我们带了酒和鱼,再去赤壁之下游玩。长江的水流得哗哗响,陡峭的江岸高高耸立。山,高高的,月,小小的,水位低了,原来在水里的石头也露出来了。时间才过了没多久,江、山的面貌却再也认不出来了。我于是提起衣襟走上岸去,登上险峻的山岩,分开杂乱的草丛,坐在像虎豹一样的山石上休息,一会儿,再爬上枝条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我攀到栖息着鹘鸟的高巢之地,向下俯看水神冯夷的深宫。那两位客人竟不能跟上来。我忽然一声长啸,草木似乎都被这种尖锐的声音震动了,高山也发出共鸣,深谷也响起回声,风也起来,江水也汹涌了。在这种情境中,我也默默地感到悲愁,感到紧张,简直有些恐惧,觉得这里再也不能停留了。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任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周围望去,冷冷清清。恰巧有一只鹤,横穿大江从东方飞来。两只翅膀像两个车轮,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发出长长的尖叫声,掠过我的小船向西飞去。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了。我梦见一位道士,他穿着羽毛做的衣服轻快地走着,走到临皋亭下面,向我拱手行礼,说:“赤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