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语文上册新教材同步教学提分测试:第三单元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人教版)[含解析]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41661583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语文上册新教材同步教学提分测试:第三单元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人教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年语文上册新教材同步教学提分测试:第三单元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人教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年语文上册新教材同步教学提分测试:第三单元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人教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年语文上册新教材同步教学提分测试:第三单元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人教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年语文上册新教材同步教学提分测试:第三单元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人教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语文上册新教材同步教学提分测试:第三单元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人教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语文上册新教材同步教学提分测试:第三单元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人教版)[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XXXX学院/院校/高校高中语文课程课件教案讲义检测 20 20 学年第 学期课 程 名 称 语 文 专 业 班 级 授 课 教 师 XXX学院教务处制精品教材语文 必修上册 教 案 编 写 说 明一、教案的规范化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规范教案管理,特制定教案编写说明。二、教案的编写规范1.教师上课要有完整的教案,按照课程教案编写要求书写或以Word文档编制的纸质教案,不能以课件幻灯片的打印稿代替纸质教案。2.从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每位教师的教案,应加装统一格式的封面和首页后,每学期装订成册。(推荐文本格式附后)3.由于课程类型(医学、公共文化课

2、)、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案编写的具体格式可根据学科特点进行修改,但必须包含以下主要要素:(1)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即教学中体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和“章节的目标”及预期达到的效果。(2)教学内容:是指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的研析,确定课程教学或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总和。(3)教学重点、难点:本部分是指该课程或该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和加强学习的知识点。(4)教学进程组织与设计:是根据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教具及现代教学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安排、板书设计等的设计或选择。(5)课前预习: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必须先预习教材的内容及复习与该章节有关的已学过

3、的知识,以便更好理解新内容。(6)课后实施情况及分析:是对课程教学中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评价;某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课程概要: (课程教案首页)课程名称专 业 总学时本学期学时教学安排课型(理论、实验、其他):理论教学方法:讲授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材名称: 作者:出版社: 版次: 书号:主要参考书及资料:教学参考书 网络资料 与教材相关书籍教学目的与要求:主要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与难点: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前自主

4、预习生平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作品东坡全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评价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词

5、派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书画方面,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当时别有用心之人故意曲解苏轼的诗文,称其讽喻新法,最终论罪,被贬斥至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此时深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抑郁于心。观景时顿生种种联想,眼前浮现出赤壁古战场鏖战的场景、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作者赞颂其功业,并借以抒发自己有志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感慨。1宋词两大流派之一豪放派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称为宋词两大词派。豪放派特点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

6、气象恢宏雄放、汪洋恣肆,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典较多,不拘守音律。它不仅描写花前月下,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正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2三国周郎赤壁赤壁:著名的古战场,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刘备与孙权联合,大破曹操于此,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遗址。文中的“赤壁”是黄州赤鼻矶,并非真正的赤壁,而是作者听人传说,因而后人称黄冈赤鼻矶为文赤壁。3羽扇纶巾羽扇:用鸟类羽毛做成的扇子。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羽扇是扇子家族中最早出现的,已有2000多年历史。汉末盛行于江东,

7、晋陆机、傅咸皆有羽扇赋,传蜀诸葛亮、晋顾荣皆有持白羽扇指挥众军之事。纶巾:古时头巾名。幅巾的一种,以丝带编成,一般为青色。相传为三国时诸葛亮所创,又称“诸葛巾”。后被视作儒将的装束。念奴娇赤壁怀古洗。千古:指久远的年代。风流人物:杰出的英雄人物。故垒: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这里指黄州古老的城堡,作者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三国:指东汉以后的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周郎:即周瑜,字公瑾,孙权军中指挥赤壁大战的将领。24岁时即出任孙策的中郎将,军中皆呼之为“周郎”。赤壁:三国时“赤壁之战”的层解:词人眺望长江,引出对江山、历史人物的感想。层解:正面描摹赤壁壮丽的风景。段解:上阕,描写眼前“赤壁”

8、景象,引发词人对古代特别是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的缅怀之情,充溢着建功立业的渴望。形容周瑜的气概。羽扇纶(un)巾:(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儒者的装束,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纶巾,层解: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主帅周瑜的形象。层解:引发词人“人生如梦”的感叹。段解:下阕,再现周瑜的英雄形象,赞美周瑜及其功业,并引出词人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转而以旷达的心态看待历史和人生,以求得思想上的解脱。1识记字音故垒li酹li公瑾jn纶巾gun雄姿z樯橹qing l2一词多义3古今异义大江东去古义:今义:大河的泛指。答案长江4词类活用(1)大江东去(名词作状语,向东)(2)羽扇纶巾(名词作动词,拿着羽扇;戴着纶巾

9、)(3)樯橹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课堂任务学习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在另本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请问这两种说法各有何表达效果?我的答案:_答案(1)“穿空”写出石壁的高峭和直插云霄的气势,“拍”写出江水撞击江岸时波涛的汹涌奔腾。“穿”“拍”运用比拟手法,使画面更富形象和动感。(2)“崩云”意即击碎了云层,写出了山石直冲云天的力量,“裂岸”夸张地写出了波涛撞击江岸的力度。2整体感知这首词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答案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雄姿英发、樯橹灰飞烟灭早生华发、人生如梦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到什么作用?我的答案:_答案过

10、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状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感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4词的下阕塑造了怎样的周瑜形象?其作用是什么?我的答案:_答案“小乔初嫁了”写出了周瑜的年轻有为,美人衬英雄;“雄姿英发”写周瑜气概不凡,风姿俊朗;“羽扇纶巾”写其从容儒雅;“谈笑间”表现其指挥若定;“樯橹灰飞烟灭”则表明战果辉煌,大获全胜,建立了盖世功业。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是为了和自己形成对照,自然引出下文对自身功业无成的感慨。5有人说,“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请说明

11、理由。我的观点:_答案观点一:我认为作者确实是有些消极的。关于“人生如梦”,我觉得作者的意思是,人生如梦,自己的一生又算得了什么呢,在这千古风流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看到这千古不变的江月,不禁令人感慨月之永恒、人生之短暂,感叹再大的功业也敌不过岁月,也终将被这岁月之长河湮没。所以说,他的人生态度确实有些消极,充满了怅惘和伤感。观点二:我不认为作者是消极的。“人生如梦”看似充满了怅惘和伤感之情,但其实并不然。诗人以“人生如梦”自慰,表现的是他旷达的胸襟。因为作者并没有想到隐退或表现出要及时行乐的情绪,故他并不甘于消极。他遥想公瑾当年,感叹壮志难酬,正表现了他积极用世的志向。读写能力提升读写能力

12、虚实结合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实写的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眼前之景,穿空之石,拍岸惊涛,衬托出环境的凶险,衬托出周瑜年轻有为,是以实衬虚,这样写的好处是使画面生动形象;面对雄壮的赤壁之景,作者回忆历史人物周瑜和历史事件火烧赤壁,是衬托周瑜的年轻有为,抒发自己遭贬后的失意,是以虚衬实,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情感丰富深刻,使形象生动丰满,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激发了读者想象。诗歌理论的虚与实,通常包括四种内涵: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实,指具体描绘;虚,指抽象的议论。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总之,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未然为虚;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针对练笔使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写一个游山的片段,150字左右。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