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中语文新教材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测评试卷4[含解析]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41660592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年高中语文新教材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测评试卷4[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2021年高中语文新教材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测评试卷4[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2021年高中语文新教材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测评试卷4[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2021年高中语文新教材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测评试卷4[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2021年高中语文新教材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测评试卷4[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年高中语文新教材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测评试卷4[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年高中语文新教材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测评试卷4[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XXXX学院/院校/高校高中语文课程课件教案讲义检测 20 20 学年第 学期课 程 名 称 语 文 专 业 班 级 授 课 教 师 XXX学院教务处制高考语文精炼讲义 教 案 编 写 说 明一、教案的规范化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规范教案管理,特制定教案编写说明。二、教案的编写规范1.教师上课要有完整的教案,按照课程教案编写要求书写或以Word文档编制的纸质教案,不能以课件幻灯片的打印稿代替纸质教案。2.从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每位教师的教案,应加装统一格式的封面和首页后,每学期装订成册。(推荐文本格式附后)3.由于课程类型(医学、公共文化课)、教

2、学内容的差异,教案编写的具体格式可根据学科特点进行修改,但必须包含以下主要要素:(1)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即教学中体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和“章节的目标”及预期达到的效果。(2)教学内容:是指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的研析,确定课程教学或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总和。(3)教学重点、难点:本部分是指该课程或该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和加强学习的知识点。(4)教学进程组织与设计:是根据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教具及现代教学手段)、师生互动、学时安排、板书设计等的设计或选择。(5)课前预习: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必须先预习教材的内容及复习与该章节有关的已学过的知识

3、,以便更好理解新内容。(6)课后实施情况及分析:是对课程教学中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评价;某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课程概要: (课程教案首页)课程名称专 业 总学时本学期学时教学安排课型(理论、实验、其他):理论教学方法:讲授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材名称: 作者:出版社: 版次: 书号:主要参考书及资料:教学参考书 网络资料 与教材相关书籍教学目的与要求:主要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时优案4红烛1读准字音(1)初冬黎明时的灯光,总给声名狼藉()的人一种温暖,一种慰藉()

4、,一种希望,因为从家家窗户射出来的光明,是这片大地上人们醒起的信号,是灿烂阳光的前奏!(2)我看着()试卷,心里异常着()急,不知从何着()手,更谈不上有什么高着()儿。(3)蜘蛛依靠吐()丝结网捕获猎物,几位队员因为水土不服出现了上吐()下泻的状况。答案(1)jji(2)zhezhozhuzho(3)tt2记准字形(1)(2)答案(1)膏肓(2)蜡腊3理解词语(1)不息: (2):脂肪;借指人民的血汗和劳动成果。答案(1)停止(2)脂膏4辨析词语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慰藉抚慰我考试没考好,于是妈妈关心我、我,说下一次考好点就行了,这使我感到。答案抚慰慰藉解析抚慰指抚恤、安慰,经常是长辈对

5、晚辈,上级对下级的安慰、抚恤;慰藉指安慰、抚慰,无明显等级之分。在实际使用中,抚慰一般用于主动的动作,抚慰别人;而慰藉是多用于被动的感受,感到慰藉。5文化常识*“红烛”“灯烛”意象在中国古代文人心目中,灯烛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蕴的艺术形象。灯是光明、希望、智慧,无灯的世界或暗淡的灯光暗示着失望、痛苦等灰色的心情。“,”这是漂泊异乡、归期无定的李商隐对团圆的梦想;杜牧有“,替人垂泪到天明”的心灵流泪,李商隐有“ , ”对感情的坚贞、缠绵;中国佛教里还有为破暗除惑而奉施的“明灯”,而阿拉伯神话里同样有象征神奇智慧的“”。烛红悠悠,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古典艺术的静照之中。答案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蜡

6、烛有泪还惜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阿拉丁神灯1在结构框架图中的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答案困惑于红烛的自焚(第二节)抑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第五、六节)抑欣喜于红烛的伟绩(第七节)扬2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一落笔便把“红烛”和诗人区别开来,自我与红烛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诗人是诗人,红烛归红烛,这是其“离”;但又要吐出心来比一比,这是寻找两者间的精神联系,故又可谓“即”。这一离一即,便奠定了全诗的基本情感方式。B接下去,诗人用了整整七个诗节来抒写他对红烛的感受。从总体上看,他主要抓住了红烛的两个显著特征自焚与流泪。诗人站在一定的距离上观照红烛,思考红烛,发出种种

7、的慨叹,提出种种的困惑,这显示出作为现代诗人的闻一多的多愁善感。C全诗的收束相当简洁:“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在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中陡然扬起的昂奋之情,向悲剧挑战,为未来搏击。因此,这一简洁的收束显得意味深长。D综合整首诗作来看,“红烛”这一传统诗歌文化的原型意象进入闻一多诗歌创作并被作为诗人人生追求的象征,闻一多不掩饰内心矛盾,大胆地、生动地展示了内心的波澜起伏,诗中的情绪抑扬顿挫,感染力极强。答案B解析“这显示出作为现代诗人的闻一多的多愁善感”错,应该是显示出作为现代诗人的闻一多的理性批判精神。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

8、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像闻一多先生一样的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率文化,叱咤风云,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定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

9、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他们守的是人类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的精神之天。A赴汤蹈火指点江山安居乐业超世绝伦B冲锋陷阵指点江山安身立命超凡脱俗C赴汤蹈火高谈阔论安身立命超世绝伦D冲锋陷阵高谈阔论安居乐业超凡脱俗答案B解析“赴汤蹈火”指跳进滚水,踏着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赴,走往;汤,热水;蹈,踩。“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也泛指做事不畏艰难险阻,冲在前面。根据前后语境“战场上”“发号施令”可知,应选“冲锋陷阵”。“指点江山”指评说国

10、家大事。指点,评说;江山,国家。“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语境中不含贬义,故应用“指点江山”。“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语境中强调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凭靠,故应用“安身立命”。“超凡脱俗”即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超世绝伦”指超出世人和同辈。此空需要与后面的“精神”相照应,应选“超凡脱俗”。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五四以来,诗体大解放、自由诗盛行使新诗出现欧化和散文化的倾向,以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诗派”,以唯美的倾向和浓丽的风格,扯起新诗格律化的大旗。B闻一多是很重视诗的音乐

11、美的,他认为,诗之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于它的节奏造成的。C闻一多先生,是英勇的革命烈士,是激情的诗人,是优秀的学者。D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的死水以想象的奇诡、色彩的浓郁、节律的和谐以及格式的整饬著称,因而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答案A解析B句式杂糅,“完全在它的节奏造成的”应改为“完全在于它的节奏”,或“完全是它的节奏造成的”。C.语序不当,可按普通人到人格升华的过程排列,正确的语序是:闻一多先生,是优秀的学者,是激情的诗人,是英勇的革命烈士。D.不合逻辑,“因而”强加因果,可删除。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韩寒是愤青,而鲁迅、闻一多、柏杨同样是愤青。一位位愤青,

12、都是以骂而闻名于世的。愤青不是因为年轻,而是他们爱愤怒,因为愤怒他们永葆年轻人的活力。愤青,。或为惊醒,或为疗救,不平则鸣看清了社会的种种无良却能发黄钟大吕之音,振聋发聩手无实权而心有正义公理很难居于高位,却能居于思想和灵魂的高地虽不能与主流之音共鸣A BC D答案D解析先“居于高地”,才能“看清无良”,然后“心有正义公理”,最后才能“为疗救而鸣”,因此选D项。4根据语句内容,选择恰当的一项()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和平可期,杀人者必覆灭。A人民无比沉痛志不绝争取民主B人心异常悲愤意志紧民主自由C人生生

13、活痛苦斗志昂民主有望D人心异常悲愤志不绝民主有望答案D解析D项三句可分别与前面的“时局极端险恶”“心未死”“和平可期”三句话形成对仗,其他三项均有不能,故选D项。二、课内精段鉴赏阅读红烛一诗,完成56题。红烛(序诗)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