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地区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9894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54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地区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地区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地区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地区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地区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铯 (Cs) 在自然界中只有一种稳定同位素 133 55 Cs ,核泄漏事故中会产生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34 55 Cs、 137 55Cs。下 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33 B 134 55 Cs、 137 55Cs的性质相同 C 134 55 Cs的电子数为79 D 134 55 Cs、 137 55 Cs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依照该元素在自然界中的稳定同位素的质量计算的

2、,铯(Cs)在自然界中只有一种 稳定同位素 133 55 Cs,则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33,A 正确; B 134 55 Cs 、 137 55 Cs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 有差别, B错误; C电子数等于质子数, 134 55 Cs的质子数为55,则电子数为55,C错误; D 134 55 Cs 、 137 55Cs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不是同素异形体,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2由于氯化铵的市场价格过低,某制碱厂在侯氏制碱基础上改进的工艺如图: 有关该制碱工艺的描述错误的是() A X 可以是石灰乳 B氨气循环使用

3、 C原料是食盐、NH3、CO2和水 D产品是纯碱和氯化钙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饱和食盐水和二氧化碳,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铵,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氨 气和水,故X可以是石灰乳,故A 正确; B根据流程图可知,氨气可以循环使用,故B正确; C原料是饱和食盐水、氨气、二氧化碳和石灰乳,故C错误; D根据工艺流程,产品是纯碱和氯化钙,故D 正确; 答案选 C。 3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模拟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反应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中可循环利用的气体为3 NH B先从 a 管通入 NH3,再从 b 管通入 CO2 C为吸收剩余的NH3, c中应装入碱石灰

4、D反应后冷却,瓶中析出的晶体主要是纯碱 【答案】 B 【解析】 【分析】 侯氏制碱法的原理: 将足量NH3通入饱和食盐水中, 再通入 CO2,溶液中会生成高浓度的 HCO3-,与原有的高浓度 Na+结合成 溶解度较小的NaHCO3析出: NaCl+NH3+CO2+H2ONaHCO3 +NH4 Cl; 将析出的沉淀加热,制得Na2CO3(纯碱):2NaHCO3Na2CO3CO2H2O,生成的 CO2可用于上一步 反应(循环利用) ; 副产品NH4Cl 可做氮肥。 【详解】 A侯氏制碱法中可循环利用的气体是CO2,A 项错误; B先通入NH3,NH3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大,为了防止倒吸,应从a 管通入

5、,之后再从b 管通入 CO2,B 项 正确; C碱石灰(主要成分是NaOH 和 CaO)不能吸收 NH3, C项错误; D反应后冷却,瓶中析出的晶体主要是NaHCO3,将其加热得到纯碱( Na2CO3) ,D 项错误; 答案选 B。 【点睛】 侯氏制碱法中,要先通入足量NH3,再通入CO2,是因为: NH3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大,先通入NH3使食盐 水显碱性,能够吸收大量CO2气体,产生高浓度的 HCO3-,与高浓度的 Na+结合,才能析出NaHCO3晶体; 如果先通入CO2,由于 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即使之后通入过量的NH3,所生成的HCO3-浓度很小, 无 法析出 NaHCO3晶体。

6、4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源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地球上最基本的能源是太阳能 B钛合金主要用于制作飞机发动机部件,工业上可用钠与四氯化钛溶液反应制取 C借助扫描道显微镜,应用STM 技术可以实现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 D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 NOx的催化转化都可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 地球上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太阳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被循环利用,故A 正确; B. 钛合金工业上可用钠与四氯化钛固体反应制取,钠可以和盐溶液中的水反应,不能置换出单质钛,故 B 错误; C. 科学仪器的使用利于我们认识物质的微观世界,现在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应

7、用 STM 技术可以 “ 看” 到越来越细微的结构,并实现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故C正确; D. SO2和 NOx的排放可导致酸雨发生,则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 雨产生的措施,故D 正确; 答案选 B。 5下列物质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其主要反应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纯碱B氨气C烧碱D盐酸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 工业生产纯碱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 + NH3 + H2O + CO2 = NaHCO3 + NH4Cl、 2NaHCO3 Na2CO3 + CO2 + H2O 都为复分解反应,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A 正确; B. 工业制氨

8、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有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 错 误; C. 工业制取烧碱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 + 2H2O 通电 2NaOH + H2 + Cl2 ,有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 反应,故C错误; D. 工业制取盐酸: H2 + Cl2 点燃 2HCl,HCl 溶于水形成盐酸,有化合价变化, 是氧化还原反应,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A。 6北宋本草图经中载有:“ 绿矾形似朴消(Na2SO4 10H2O)而绿色,取此一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 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 下列对此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朴消是黑

9、火药的成分之一B上述过程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C此记载描述的是鉴别绿矾的方法D“ 色赤 ” 物质可能是单质铜 【答案】 C 【解析】 【分析】 由信息可知,绿矾为结晶水合物,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氧化铁,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S元素的化 合价降低,以此分析。 【详解】 A朴消是Na2SO4 10H2O,而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组成是“一硫(硫粉 )二硝石(即KNO3 固体 )三碳 (木炭粉 ),故 A 错误; B绿矾为结晶水合物,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氧化铁,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不是置换反应,故B 错误; CFeSO4 7H2O 分解生成氧化铁、二氧化硫、三

10、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结合生成硫酸,则流出的液体中含 有硫酸,现象明显,是鉴别绿矾的方法,故C正确; DFe 的氧化物只有氧化铁为红色,则“色赤”物质可能是Fe2O3,故 D错误; 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金属及化合物的性质,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 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易错点A,黑火药的成分和芒硝不同。 7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 2KClO3+H2C2O4+H2SO4 =2ClO2 +K2SO4+2CO2 +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BCl

11、O2是氧化产物 CH2C2O4在反应中被还原D1mol KClO3参加反应有2 mol 电子转移 【答案】 A 【解析】 【详解】 反应 2KClO3+H2C2O4+H2SO4 =2ClO2 +K2SO4+2CO2 +2H2O 中, KClO3中 Cl的化合价从 5 降低到 4,得到 电子,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ClO2;H2C2O4中 C 的化合价从 3 升高到 4,失去电子,被氧化,得到氧 化产物 CO2。 A、 KClO3中 Cl的化合价从5 降低到 4,得到电子,A 正确; B、KClO3中 Cl的化合价从5 降低到 4,得到电子,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ClO2,B 错误; C、H2C2O

12、4中 C的化合价从3 升高到 4,失去电子,被氧化,C错误; D、 KClO3中 Cl的化合价从5 降低到 4,得到 1 个电子,则1mol KClO3参加反应有1 mol 电子转移, D 错误; 答案选 A。 8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氨水应密闭保存,置低温处 B在 FeCl2溶液中加入铁粉防止氧化变质 C生产硝酸中使用过量空气以提高氨的利用率 D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 NH3+H2ONH3 H2O H0,升高温度,促进氨水分解,正确; B、Fe2+易被氧化为 Fe3+,加入 Fe粉, Fe+2Fe 3+=3Fe2+,能防止

13、 Fe 2+氧化变质, B 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 C、增大一种反应物浓度,可以提高另一反应物转化率,正确; D、 Cl2+H2OH+Cl-+HClO,增大 c(Cl-),抑制氯气溶解,D 正确。 答案选 B。 9我国科学家使用双功能催化剂(能吸附不同粒子)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CO(g)H2O(g)CO2(g)H2(g) H0,在低温下获得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显示:起始时的2 个 H2O 最终都参与了反应 B过程、过程均为放热过程 C过程只生成了极性共价键 D使用催化剂降低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H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根据反应过程示

14、意图,过程中1 个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过程另一个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的 过程,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水分子,因此起始时的2 个 H2O 最终都参与了反应,A 项正确; B根据反应过程示意图,过程、中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为吸热过程,B 项错误; C过程中CO、氢氧原子团和氢原子形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氢气, H2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C项错误; D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H,D 项错误; 答案选 A。 【点睛】 值得注意的是D 选项,催化剂只能降低活化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的热效应。 10设计如下装置探究HCl 溶液中阴、 阳离子在电场中的相对迁移速率 (已知: Cd的金属活动性大于Cu

15、) 。 恒温下,在垂直的玻璃细管内,先放CdCl2溶液及显色剂,然后小心放入HCl 溶液,在aa 处形成清晰的界 面。通电后,可观察到清晰界面缓缓向上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电时, H+、Cd2+向 Pt 电极迁移, Cl -向 Cd 电极迁移 B装置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d + 2HCl CdCl2 + H2 C一定时间内,如果通过HCl 溶液某一界面的总电量为 5.0 C,测得 H+所迁移的电量为 4.1 C,说明该 HCl 溶液中 H+的迁移速率约是Cl-的 4.6 倍 D如果电源正负极反接,则下端产生大量Cl2,使界面不再清晰,实验失败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装置

16、中上边的Pt 电极与外电源负极相连,作为阴极;下端的Cd 电极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作为阳极;题 中指出 Cd 的金属活动性大于Cu,所以阳极发生Cd的氧化反应,阴极则发生H+的还原反应;如果把电源 的正负极反接,则Pt 电极为阳极,Cl-的在 Pt 电极处被氧化生成Cl2,Cd电极为阴极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详解】 A通电后, Pt 为阴极, Cd 为阳极,所以H+和 Cd2+向 Pt 电极迁移, Cl -向 Cd 电极迁移, A 项正确; B通电后Pt 为阴极, Cd 为阳极,分别发生发生H+的还原反应和 Cd的氧化反应,所以总反应方程式为: 22 Cd2HCl = CdClH 电解 ,B项正确; C由于通过该界面的总电量为5.0C,其中 H +迁移的电量为 4.1C,所以 Cl-迁移的电量为0.9C,所以 HCl 溶液中 H+迁移速率约为Cl-的 4.6 倍, C项正确; D正负极若反接,则上端的Pt 电极为阳极,Cl -在 Pt 电极处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Cl2,D 项错误; 答案选 D。 11实验室用Ca与 H2反应制取氢化钙(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