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总复习(56-61课时)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655897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总复习(56-61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九、总复习(56-61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九、总复习(56-61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九、总复习(56-61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九、总复习(56-61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总复习(56-61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总复习(56-61课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派潭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 总第56课时教学内容: 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随堂备注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计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加深实际运算规律。2培养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作学生、互助互学的良好习惯。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教具、学具: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忆回忆旧知识并巩固知识要点1笔算两位数加减应注意什么?2算出下面每组数的和与差。42 和 54 和 36 差 29 差 二、清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1口算练习(卡片出示)20+40 37+5 5940 876 30+559+36

2、 438 64+8 81+5 39+61 862620 36+420 80203 20+4+50 60+( )=83 ( )26=102加减法估算。出示:王师傅每小时生产49个零件,李师傅每小时生产32个零件,两人每小时大约能生产多少个零件?(先估算,再计算。) 第111页学生独立练习后指名学生口述思考过程。3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20+38+33 801923 43+19+25全班齐练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4小结:进行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和运算时,可以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那一步能口算的就口,不必写竖式,为了简便可以把分步计算得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三、析辨析并解决重点和疑点1判断题。

3、(1)43+29=72 ( )(2)25+13=48 ( )(3)9855=43 ( )(4)7667=19 ( )(5) 3 6 5 6+4 7 1 87 1 3 82 5 +2 24 6 5 0( ) ( )四、练应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练习二十四第1、2、3、4题。五、评对复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20+38+33 801923 43+19+25教学后记: 第112页 派潭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 总第57课时教学内容: 复习表内乘法随堂备注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的名称。2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思和熟记乘法口诀表。并能熟

4、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表求积,提高计算能力。3能熟练地应用学过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乘法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熟记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教具、学具: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忆回忆旧知识并巩固知识要点1引出课题(板书)2学生背诵乘法口诀。二、清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1复习乘法的意义。(1)出示下图:(2)要求一共有几个 用加法计算怎样列式?(3)用乘法又怎样列式?(4)指名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板书)3 6 = 18因数 因数 积2复习乘法口诀: 第113页(1)引导学生背诵乘法口诀。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各种形式让全班同学背诵口诀。(2)出示填空题。把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七( )四十

5、九 五八( ) 六( )五十四七九( ) ( )八十六 六七( )( )六二十四 三七( ) 八( )六十四三、析辨析并解决重点和疑点请学生认真看清运算符号,再进行运算。3616 87 8+7 362072 95 48 9+999 344 19 191165 53 11+88 8+26四、练应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完成练习三十四第3、5、6、13题。五、评对复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复习表内乘法 3 6 = 18因数 因数 积教学后记:第114页 派潭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 总第58课时教学内容: 简单的加减乘法的应用题随堂备注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加、减、乘法应用题的结

6、构和数量关系的认识,掌握解题的思路,初步培养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2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培养认真审题,细心解答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解题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解答乘法应用题。教具、学具: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忆1引出课题:板书:简单的加、减、乘法应用题。2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应用题。二、清1出示课本102页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1)思考:这张情景图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条件)?要我们求什么?2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如下:(1) 条件: 小明摘了5个西红柿。小丽摘得是小明的3倍。小东摘得比小明多8个。(2) 问题

7、: 小东摘了几个? 第115页小丽摘了几个?3根据上面收集的条件和问题引导学生把下面的应用题补充完整。(同桌同学合作讨论交流) , ,小东摘了多少个? , ,小丽摘了多少个?4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列式计算。5+8=13(个) 53=15(个)答:小东摘了13个。 答:小丽摘了15个。5质疑: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吗?如何列式解答?三、练习引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二十四的第10 、11、12题。.第十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两名学生板书解答的过程.集体订正。第十一题: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启发用不同的思路进行解答。解法:用加法算:6+6+6=18个.解法:用乘法算:63=18个。第十二题: 先让学生

8、独立解题,然后再集体订正。四、全课小结.(略)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简单的加减乘法的应用题 ( 出示课本102页的情景图)5+8=13(个) 53=15(个)答: 小东摘了13个。 答: 小丽摘了15个。教学后记: 第116页 派潭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 总第59课时教学内容: 米和厘米,角的初步认识随堂备注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2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培养空间观念。3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画线段和角,会画直角。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作学生、互助互学的良好习惯。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教具、

9、学具: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忆回忆旧知识并巩固知识要点1引入课题,板书:2用手势表示1米。1厘米的大约长度。二、清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1先估计下面的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实际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填在括号里。 ( ) ( )2复习角和直角。出示以下图形: 提问: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上面的哪些角是直角? 第117页3在右面的图形里有几个角?哪些角是直角?在图里画一条线段,使它增加三个直角。三、析辨析并解决重点和疑点1,在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一枝铅笔长约10( ), 旗杆高约8( )。毛巾约60( ), 衣柜高约2( )。2,下面的图形中有几条线度? 3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画一条比

10、10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4画一个直角?四、练应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二十四的7、8、9题。五、评对复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米和厘米,角的初步认识 ( ) 厘米 ( ) 厘米教学后记: 第118页 派潭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 总第60课时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随堂备注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并能辨认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进一步感知对称现象;会画简单对称图形。2培养观察能力,初步认识图能力,建立空间观念。3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会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助互学的良好习惯。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教具、学具: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忆回忆旧知识并巩固知识要点谈话引入课题.二、清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1提问: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要用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