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姓氏歌》教学设计(共7页)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41617519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7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姓氏歌》教学设计(共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姓氏歌》教学设计(共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姓氏歌》教学设计(共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姓氏歌》教学设计(共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姓氏歌》教学设计(共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姓氏歌》教学设计(共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姓氏歌》教学设计(共7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本姓氏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从单元角度解读姓氏歌是统编本教材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这一单元是本册教材的第一个识字单元。本单元共有四篇识字课文,即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和猜字谜。每篇课文内容丰富,各有特色,其目的是在鼓励学生运用学到的识字方法和已知的生字、偏旁在不同的形式中识记汉字。通过单元课文中多样的编排形式,带领学生发现汉字特点,总结造字规律,逐步形成自主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培养识字兴趣。 二、从教材本身解读姓氏歌是根据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百家姓改编的一篇课文。借助韵语识字的方法,将生活中常见的姓氏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呈现在教材里。虽然内容不多,篇幅不长,但是向学生传递的

2、是中国传统姓氏文化的鲜明特征。整首儿歌分成两个小节。第一个小节共有六行,介绍的是姓氏中的一些“单姓”。前四行在一问一答中引出姓氏“李”和姓氏“张”。后两行运用三字一句的方式引出姓氏“胡”、“吴”、“徐”、“许”。第二个小节介绍的是百家姓中最靠前的八个姓氏和姓氏中的“复姓”。这样的编排为了告诉我们中国姓氏不仅数量多,样式也非常丰富。整首儿歌内容短小,充满传统姓氏文化色彩。节奏明快,易于理解和背诵。语言生动,富有童真童趣。识字特点鲜明,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学情分析一、写字方面:(一)部分地方的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需要给予关注与有效指导。 (二)教材中“什”是个多音字,积累丰富的学生能够提出不同读

3、音,教师只给予恰当评价即可,不做详细讲解。(三)“姓”“什”“双”“国”是合体字,学生在书写这些合体字时,往往不能关注汉字占格位置、笔画之间的合理避让、左右、内外结构的妥善安排,会出现不少问题。例:“姓”字“女字旁”的第三笔横变提;“双”左边的“又”捺变点。(四)大部分学生有识字的兴趣,但是往往方法不够灵活、多样。不会结合生活识字写字。(五)学生不喜欢生硬的笔画搭建的汉字,但是如果让识字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他们就喜欢、就接受,并愿意参与学习。(六)由于孩子的学习积累不同,学习能力不一,在课上让每名学生都有收获需要精心思考。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

4、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生字。3、学生展示诵读姓氏歌的成果。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激发学生对中国姓氏文化的兴趣。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结合学生姓氏,谈话导入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相机指导生字“姓”的书写:左右结构,女加生,“女”字在作偏旁时,第三笔横画改为提画,不能出头。)3.板书课题:姓氏歌,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

5、:“姓”是后鼻音,“氏”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与“低”加以区分。二.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什么”、“李”,指名学生认读,注意正音:“什”是前鼻音,“么”读轻声:“李”是边音,相机交流“李”的识字方法:上下结构,木加子。(2)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出示词语卡片“张”,强调“张”是翘舌音,交流识字方法:弓加长,张。(3)指名学生朗读第五句,出示词语卡片“古”“吴”“双”,指名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法,师给予鼓励和指导。3.再度第一小节,巩固识字。(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第一

6、小节,将这小节中出现的姓氏用笔圈出来,和同桌交流。(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汇报出现的姓氏,教师相机板书:李、张、胡、吴、徐、许。(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4)重点区别“胡”和“吴”、“徐”和“许”。教师质疑: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组姓氏读音很接近,当别人没有听清是姓“胡”还是姓“吴”,是姓“徐”还是姓“许”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小结:可以通过字形的不同组合来加以区分。学生再次朗读:“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游戏巩固。三、通过游戏加深印象摘苹果送朋友:将六个姓氏卡片剪成苹果状,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黑板摘苹果,苹果反面写的是什么姓氏,读出来,送给班

7、级姓该姓氏的同学。练习熟读并背诵。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一小节。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同桌一问一答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1.出示生字词卡片:姓氏、什么、张、胡、吴、徐、许,指名认读。2.说说自己班上还有哪些不同的姓氏,教师相机板书。3.教师过渡:我们中国的姓氏有很多,古人曾经编过一本书,叫百家姓,里面收集了常见的姓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第二小节注意读准字音。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小节。(2)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并出示词语卡片:中国、4、钱、孙、

8、周、郑。王、东方、上官,指名学生认读,强调:“赵、周”是翘舌音,“王、方”是后鼻音。(3)全班齐读第二小节。3.巩固识字。(1)学生再次朗读第二小节,画出其中的姓氏,再读一读。(2)指名学生交流第二小中出现了哪些姓氏,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张贴相关卡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3)再次打乱顺序,指名学生认一认这些姓氏,并说说自己的家人或同学有哪些人是这个姓。(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形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并渗透一定的识字方法。如:“赵、钱、孙”都可以用第一小节的汉字组合法来识记;“周”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土”加“口”;“

9、王”是“三”字中间加一竖。4.了解单姓和复姓。(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黑板上这些姓氏有什么不同。(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中国的姓氏中,大部分是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东方、欧阳、上官等,这样的姓叫复姓。5.游戏进一步巩固:教师出示一张姓氏卡片,班上是这个姓氏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声说:示例:我姓钱,金钱的钱。6.朗读并背诵第二小节,通过拍手读感受其中的节奏,练习背诵。三、适当拓展,激发兴趣1.教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的姓氏有很多,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姓氏,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姓氏呢?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拓展学生的识字量。3.教师小结:古人也把常见的姓氏编成百家

10、姓一书。教师简介百家姓:此书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并不是按照姓氏人口多少来排序的。据最新的资料统计,“王李张刘”这四个姓氏的人做多。4.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历史名人、现当代名人姓什么:学生自主交流,教师适时板书。(预设:司马光姓司马,诸葛亮姓诸葛,毛泽东姓毛,周恩来姓周,朱德姓朱,王二小姓王,等等。)四、指导生字书写1.出示第二小节要求会写的字:国、王、方,指名认读,口头组词。2.学生自主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笔顺,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3.教师范写讲解:“国”是全包围结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再封口;“方:字的笔顺中,第三笔是横折钩,略呈仰势。学生观察书空。4.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5.交流反馈,评议提高。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百家姓,知道中国姓氏有很多,其实,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来历和故事,希望课下同学们能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上网去查一查自己姓氏的故事,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设计理论依据暂无内容评价暂无内容教学反思暂无内容相关资料姓氏歌课件.ppt下载地址: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