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柳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传人:初**** 文档编号:141615108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柳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冶金行业柳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冶金行业柳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冶金行业柳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冶金行业柳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柳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柳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冶金行业)柳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柳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2011-2015)”期间,是我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也是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柳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柳林县委关于制定柳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我县经济和社会阶段性发展的总体定位、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集中体现我县的施政方针和决策意图,是我县各级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推动我县科学发展的行动纲

2、领。第一章发展回顾和形势判断一、“十一五”时期主要成就“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十一五”时期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提前实现,开创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与2005年相比,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43.4亿元增加到185.1亿元,年均增长18.9%(剔除物价因素),比“十五”期末翻了两番,创我县经济发展史上的新纪录。人均生产总值由14695元增加到59370元,人均产值和增速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由8

3、.6亿元增加到51.8亿元,年均增长43.3%,跃升吕梁第一,稳居全省第二。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由1.8亿元增加到12.4亿元,年均增长4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1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809元提高到14992元,年均增长17.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0元提高到4522元,年均增长1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8亿元增长到19.6亿元,年均增长27.6%。2010年柳林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中部县市中排名预计第24位,比上年前移10位,在山西省县市中排名稳居第2位,在全国排名第150位左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正向“三晋一流、全国百强”大踏

4、步迈进。三次产业竞相发展,规模经济迅速凸现。2010年粮食总产量达3400万公斤,农业增加值达1.9亿元,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工业增加值达163.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157.9亿元,规模企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服务业增加值达19.5亿元,批发零售、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住宿餐饮和仓储物流发展较快,文化旅游、金融保险、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稳步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181.917转变为2010年的188.510.5。通过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全县矿井数量由原来的61对整合为26对,隶属于9个主体,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联盛、汇丰、鑫飞、凌志、宏盛等民营集团企

5、业迅速壮大,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统筹初见成效。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24.5%增长到2010年的40%,年均增长3.1个百分点。加大了对县城和四个中心城镇的建设力度,以县城和重点镇为中心的新城镇空间布局正在形成。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良性发展初见成效。大力开展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为重点的城镇民生工程建设,累计完成358套廉租房、532套经济适用房,3580套商品房,完成150户农村住房解困工程,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3.6,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0.6。坚持用市场经济的理念经营城市,整体推进青龙旧城区改造项目,积极推进庙湾、锄沟等城

6、中村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城北大街、城东门户区、东山新区开发建设工程,逐步完成了柳林生态公园、清河河道治理、城区集中供热供气、沟道街路整治等市政工程。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宜居柳林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成日处理能力300吨的生活垃圾处理厂、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新增城区绿化面积5万,人均绿地面积达5.5。东部山区30万亩核桃林工程全部铺开,全省一流的特色干果林基地规模初具。以联盛生态农业文化园区为模式的镇村建设快速推进,探索出了一条“迁村建镇、整体开发、以工代农、全面转型”的城镇化新路子。新农村建设取得较大进展,10个试点村和88个重点推进村“四化四改”和“七个一

7、”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保障能力大大提升。交通建设取得重大成绩。“十一五”期间新建公路里程150公里,比“十五”期间增长17.1%,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177公里,公路密度达80公里/百平方公里,在全市排名第一,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5个乡镇、257个行政村率先在全市完成了村村通水泥路全覆盖,青银高速、沿黄旅游公路和太中银铁路相继建成通车,中南铁路正在建设。水利、电力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完成人畜饮水工程315处,解决了325个自然村11.3万人的饮水困难,完成水保治理面积47.6万亩。柳电二期260万KW机组建成投运,联盛230

8、万KW机组开工建设,龙花垣220KV变电站基本建成,南山、铁路换流站等5个110KV变电站建设进展顺利。信息工程实施效果显著,基本完成电话网宽带改造和有线电视网双向宽带改造工程,县城电话普及率达75%,农话普及率达50%,互联网入户率达10%,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9%。节能减排得到加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与2005年相比,万元GDP综合能耗由3.93吨标准煤降为2.41吨标准煤,单位能耗显著降低。三川河主要污染物浓度逐年下降,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SO2排放量为11200吨,COD排放量为3071吨。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县城二级以上天数逐年递增,2010年达356天。新增耕地1.

9、1万亩,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8%提高到23.0%。核桃林基地建设工程全面推进。继续引深“一矿一企绿化一山一沟”机制,完成绿化任务4万亩。小流域治理面积达380.9平方公里,生物治理率达30.1%。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各项工作成绩显著。“普九”义务教育任务圆满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全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免除政策全部兑现。采取捐资助教方式,上马建设新高中、新职中、联盛教育园区、成家庄、留誉和李家湾中学等工程项目,新改扩建城乡中小学92所,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上学难问题得到缓解。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全部达到省级验收标准,城乡公共

10、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明显成效,参合率达92.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8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合率达82%,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解决。成为全国首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适龄参保率达91%。初步形成了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灾害应急救助制度、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广大农民千百年来期盼的社会养老由梦想变为现实。文化基础设施普遍改善,城区体育场建设项目完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达标率10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安全生产继续加强,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7,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0.23。妇女儿童、防

11、灾减灾、史志档案、气象、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政府机构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展顺利。政府职能转变稳步推进,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不断完善全县城乡公共文化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注重挖掘历史传统文化,柳林盘子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我县也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土地承包经营权在依法自愿基础上实现多形式流转,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态势逐步形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财政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加强,投融资体制改革进展顺利。招商引资、借资引

12、智工作取得新进展。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推进,以村民自治为主体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断深化。信访工作结案率达91.5%,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取得新成果,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人大、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民主议政机制进一步健全,办理人大代表议案451件、政协委员提案370件,办复率达100%。“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历史上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十一五”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我县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把握发展规

13、律,合理利用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我县优势,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在发展中解决矛盾问题,对于推动我县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机遇与优势国家扩大内需和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对能源、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加,能源、材料产业的市场形势将继续趋好,为我县以煤炭资源为核心的产业加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功获批,为我县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转型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允许山西在体制机制方面的先行先试为我县转型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平台和制度保障。省委、省政府确立吕梁市沿黄四县建设现代煤化工基地的战略部署为我县煤炭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最大的政策机遇。山西省确立的

14、以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为重点的发展思路和吕梁市确立的“五转三跨”发展战略,为我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农业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农民增收、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等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实施路径。我县进入工业化跃升期、城镇化加速期、节能环保攻坚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期,为我县的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县是连接中西部的重要通道之一,区位优势明显。太中银铁路、孝柳铁路、青银高速、307国道横贯东西,沿黄干线公路、沿黄旅游公路和在建的中南铁路纵贯南北,在建的西纵高速穿境而过,吕梁机场毗邻我县,便利的交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我县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商贸物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支撑。我

15、县近十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在全国全省的排名不断前移,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煤矿兼并重组工作基本完成,煤炭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企业竞争力大大增强。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间资本比较充裕。良好的经济基础为我县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竞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问题与挑战产业结构单一化、重型化,粗放经营的格局还未根本扭转。第二产业比重过高,过分倚重煤炭产业,工业产业链条短,缺乏深加工。第一产业薄弱,生产条件较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内部结构不合理,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压力日益增加。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我县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明

16、显滞后,城乡差距持续拉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财政收入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同步,在可用财力、消费水平等方面,与全国百强县相比差距较大。制约经济发展的资源、生态和环境等问题相当严峻。“十二五”期间,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和用水矛盾更加严重,矿产资源开发与国家产业政策限制更加突出,煤炭及相关产业对于生态和环境的压力已近极限,环境容量与新建项目间的矛盾更加突出。综合分析,“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奋发有为期,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矛盾凸显期,加强社会管理和构建和谐柳林的任务十分艰巨。只要我们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牢牢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充分发挥优势,就一定能谱写新篇章,实现新跨越,整体跨入“三晋一流、全国百强”。第二章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一、发展定位打造全省一流煤系循环产业基地、全省一流建材新材料产业基地、全省一流特色干果林产业基地、全省一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化学工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