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学原理-兰州大学201903考试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614381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险学原理-兰州大学201903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保险学原理-兰州大学201903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保险学原理-兰州大学201903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保险学原理-兰州大学201903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保险学原理-兰州大学201903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险学原理-兰州大学201903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险学原理-兰州大学201903考试(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险学原理问题答疑库(共52题)一、问题答疑知识点(共43题)1.危险的定义及特性(第一章第一节)危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损失的发生及其程度具有不确定性的状态。其特性可以概括为: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普遍性;社会性;可测性;可变性。2.危险的构成要素(第一章第一节)(1)危险因素。是指促使或引起危险事故发生的条件以及危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扩大的条件。通常有三种类型:实质危险因素;道德危险因素;心理危险因素。(2)危险事故。是指危险的可能成为现实,以致引起损失的结果。(3)损失。是指经济价值意外的减少或者灭失。通常分为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4)危险载体。是指危险的直接承受体,即危险事故

2、直接指向的对象。可以分为人身载体和财产载体。(5)危险要素间的关系。危险因素导致危险事故的产生,引起危险损失并由危险载体承受危险损失。3.危险管理(第一章第一节)(1)危险管理的定义。是指经济单位通过对危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以及处理方法的选择与执行,以尽量小的成本达到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方法。(2)危险管理的过程。包括:危险管理目标的确定;危险识别;危险衡量;危险处理;危险管理效果评价。可保危险就是保险所承担的危险。应具备的条件是:经济上的可行性;损失可以用货币来计量;损失的概率分布是可以确定的;有大量的、相似的危险单位存在;损失的发生具有偶然性。4.保险的定义(第一章第二节)保险是以合同方式建

3、立保险关系,集合多数单位和个人的危险,用科学计算的方法共同聚资,建立专用基金,对特定的灾害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或约定事件的发生,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5.保险损失说理论(第一章第二节)保险损失说有哪些分支理论?损失说的主要理论分支包括损失补偿说,损失分担说,危险转移说和人格保险说。6.保险与类似活动的比较(第一章第二节)(1)保险与自保。都是对灾害事故所致经济损失进行补偿的方法。区别表现在:两者所采取的具体方法不同;两者的保障程度不同;两者对基金的权利不同。(2)保险与储蓄。都是为了将来经济上的某种需要而现在积存资金的方式。区别表现在:两者的具体目的不同;两者的权利不同;两者体现的经

4、济关系不同;两者体现的支付与反支付对等关系不同。(3)保险与救济。都是为抗御灾害事故而实行的一种补救办法,在谋求社会生活正常和安定方面都起着有益的作用。区别是:两者的实施形式不同;两者体现的法律关系不同;两者采用的计算方法不同。(4)保险与赌博。在给付与反给付原则上,都不需要个别的均等关系,只需要保持综合均等关系,而且都是由偶然因素所决定的。原则区别在于:两者的目的不同;两者的手段不同;两者的结果不同。7.保险的分类(第一章第三节)根据保险标的的不同,保险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按保险保障的对象分,可以把人身保险分为个人保险和团体保险。按保险的实施方式分,保险可分为自愿保险和强制保险。

5、8.自愿保险和强制保险(第一章第三节)按保险的实施方式分,保险可分为自愿保险和强制保险。自愿保险是投保人和保险人在平等互利、等价有偿的原则基础上,通过协商,采取自愿方式签订保险合同建立的一种保险关系。具体地讲,自愿原则体现在:投保人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参加保险、保什么险、投保金额多少和起保的时间;保险人可以决定是否承保、承保的条件以及保费多少。保险合同成立后,保险双方应认真履行合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一般情况下,投保人可以中途退保,但另有规定的除外。比如保险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和运输工具航程保险合同,保险责任开始后,合同当事人不得解除合同”。但当前世界各国的绝大部分保险业务都采用

6、自愿保险方式办理,我国也不例外。强制保险又称法定保险,是指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在法律和法规,凡是在规定范围内的单位或个人,不管愿意与否都必须参加的保险。9.保险的职能(第一章第四节)(1)保险的基本职能。表现为集中保费建立保险基金,为特定危险后果提供经济保障。具体包括分担危险和补偿损失。理解保险的基本职能应注意:保险的基本职能是保险得以产生和迅速发展的内在根源;保险的基本职能是一切社会形态下共有的。确立保险基本职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保持保险基金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维护保险经营的科学性和严肃性。(2)保险的派生职能。主要有:分配职能;融资职能;防灾防损职能。保险的基本原则10.最大诚信原则(第二章第一

7、节)(1)最大诚信原则的含义。保险双方在签定或履行保险合同过程中,必须以最大的诚意,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互不欺骗和隐瞒,恪守合同的认定与承诺,否则受损一方可以此为由宣布合同无效或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责任,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要求致害方赔偿因此所致经济损失。(2)最大诚信原则产生的原因。危险发生以及损失的偶然性;保险人对标的信息了解的不对称性;保险的专业性。(3)最大诚信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告知、说明、保证、弃权与禁止禁止反言。11. 规定最大诚信原则的意义(第二章第一节)诚实信用原则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原则之一。在保险法律关系中对当事人的诚信程度要求比一般民事活动更严格,必须遵循最大的诚信原则

8、,是由保险经营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1)保险业是风险管理行业;(2)保险经营的技术程度较高,而保险条款及其费率是由保险人单方面拟定的,其技术较高,复杂程度远非一般人所了解;(3)保险一般具有转体性,投保人在投保时只需支付少量保费,一旦有风险事故发生产生损失就会获得大额的赔偿。因此最大诚信原则有利于保证保险业稳定和发展。12.违反最大诚信原则的法律后果(第二章第一节)(1)违反告知 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违反告知义务有四种情况:一是漏报;而是误告;三是隐瞒;四是欺诈。不同的情形处分也不同。一般因过失或疏忽而未如实告知,当足以影响保险人解决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对于合同解除

9、前发生的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或肌肤保先进的责任,但是可以退还保费。 保险人违反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如果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未尽告知义务,如对免责条款没有明确说明,根据我国,保险法第十七条规定,该条款不产生效力。(2)违反保证的法律后果。对于保证的事项,无论故意或者无意违反保证义务,对保险合同的影响是相同的,及时违反保证的实施更有利于保险人,保险人仍可以以违反保证为由是合同无效或解除合同。而且对于破坏保证,除人寿保险外,一般不退还保费。13.保险利益原则(第二章第二节)(1)保险利益原则的含义。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保险利益原则是指在签定或履行保险合

10、同的过程中,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必须对保险标的有保险利益,否则合同是非法或无效的。(2)保险利益构成的条件。必须是确定的或可以实现的;必须具有经济价值或可以估价;必须是合法的。(3)各类保险的保险利益。财产损失保险的保险利益;责任保险的保险利益;信用保证保险的保险利益;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4)法律对保险利益的规定。包括:定义原则、列举原则、同意原则。(5)保险利益的适用时限。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不同。14.近因原则(第二章第三节)(1)近因与近因原则的含义。近因是指造成保险标的损失的最直接、最有效、起决定作用的原因,而不是指在时间上最接近损失的原因。 近因原则是保险理赔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其基本

11、含义是:只有当被保险人的损失是直接由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造成的,保险人才能予以赔偿。即保险事故的发生与损失事实形成之间必须有直接因果关系的存在,才能构成保险赔偿的条件。(2)近因原则的运用。包括认定近因的基本方法;近因的认定和保险责任的确定。具体可分为单一原因情况下的近因认定;多种原因存在时的近因认定。15.损失补偿原则(第二章第四节)(1)损失补偿原则的含义。在保险合同约定的危险发生后,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的经济补偿以恰好弥补其所遭受的经济损失为限。(2)损失补偿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被保险人请求损失补偿的条件;保险人损失补偿形式的选择;保险人履行损失补偿责任的限度;被保险人不得通过赔偿而额外

12、获利。代位原则(1)代位与代位原则的含义。代位在保险中是指保险人取代投保人(被保险人)获得追偿权或对保险标的的所有权。 代位原则是指保险人依照法律或保险合同约定,对被保险人所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后,依法取得向对保险财产损失负有责任的第三者进行追偿的权利或取得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所有权。代位原则是损失补偿原则的派生原则。(2)代位原则的内容。包括:代位追偿和物上代位。(3)保险委付。包括:含义;成立的条件;成立后的效力;委付与代位追偿的区别。重复保险的损失分摊原则(1)重复保险的损失分摊原则的含义。重复保险:是指投保人以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时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险人投保同一危险,保险金额

13、总和超过保险标的的价值。 重复保险的损失分摊原则:是指在重复保险的情况下,当保险事故发生时,各保险人应采取适当的分摊方法分配赔偿责任,使被保险人既能得到充分的补偿,又不会超过其实际的损失而获得额外的利益。(2)重复保险的损失分摊方式。主要有:比例责任分摊方式;限额责任分摊方式;顺序责任分摊方式。保险合同的含义。是保险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订立的,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协议。16.保险合同的要素(第三章第二节)(1)保险合同的主体。当事人是保险人和投保人;关系人包括被保险人、受益人和保单所有人;中介人包括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2)保险合同的客体。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

14、险标的所具有的保险利益。(3)保险合同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保险合同条款上。保险合同条款包括基本条款和特约条款。17.保险合同的订立(第三章第三节)(1)保险合同的订立程序。一般经过要保和承保两个步骤。(2)保险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保险合同的成立是指投保人与保险人就保险合同条款达成协议。保险合同的生效是指保险合同对当事人双方发生约束力,即合同条款产生法律效力。18.保险合同的履行(第三章第三节)(1)投保人(被保险人)的主要义务。缴纳保险费的义务;通知义务;妥善维护保险标的安全的义务;避免损失扩大的义务;(5)告知义务和协助保险人执行代位追偿权的义务。(2)保险人的主要义务。保险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

15、义务主要是保险赔偿责任。此外,还有向投保人说明条款、及时签发保险单证以及为投保人等其他保险合同主体保密等义务。19.保险合同的变更(第三章第三节)(1)保险合同变更的原因。(2)保险合同变更的程序。(3)保险合同变更的形式。在保险单或保险凭证上批注;附贴批单;保险合同变更的书面协议。20.保险合同的转让(第三章第三节)(1)保单转让的含义。是指被保险人将其保险标的所有权转移时,保险单在一定条件下的转让。(2)保单转让的程序。一般转让必须得到保险人的同意;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允许保单随着保险标的的转让而自动转移,不需要征得保险人的同意。21.保险合同的终止(第三章第三节) 保险合同的终止是指当事人之间根据合同确立的权利义务因某种法定或约定事由出现时而不复存在,是保险关系的绝对消灭。按终止的原因可分为自然终止和提前终止。22.保险合同的争议处理(第三章第三节)(1)保险合同的解释。在对保险合同解释时,应遵循的原则有:文义解释的原则;意图解释的原则;专业解释的原则;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原则。(2)保险合同的争议处理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诉讼。23.人身保险与财产保险(第四章与第五章综合内容) 根据保险标的不同,保险可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当人们遭受不幸事故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