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复习学案(教师版)

上传人:lzz****sy 文档编号:141612859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复习学案(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复习学案(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复习学案(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复习学案(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复习学案(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复习学案(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复习学案(教师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品资料设计知识结构:1、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把物质状态的转化叫做物态变化。气固液凝固 放热熔化 吸热液化 放热汽化 吸热升华 吸热凝华 放热 2、物态变化示意图:一、温度计 学习本考点,我们要明确的重点内容有: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正确测量温度及读数,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环境温度变化的原因。重点:正确测量温度及读数。这个考点在中考试题中常涉及到的是:温度单位的写法和读法,估计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温度计的读数等。复习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获取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方法,真正

2、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构造、原理3.比较如图3所示中的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不同点:图3(1) 测量范围不同 ;(2) 最小分度值不同 ;(3) 液泡大小不同 。(4) 体温计上方有缩口 。2、温度计的读数图44如图4所示,是温度计的一部分,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27,请在图中画出温度计的液柱,使它正确地表示出该温度.提示:该温度的最小分度值是13、使用温度计注意事项5.如图5所示,的各种情景,其中正确使用了温度计的是 D 来源:学。科。网图5图66.某同学测液体温度计时的方法如图6甲所示。(1)指出他操作时错误之处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容器底 。(2)此错误造成的后果是使测出的温度

3、偏 高 。(填“高”或“低”)(3)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8乙所示,该液体的温度是 69 。(2011四川绵阳)39 如图,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_(选填“左手感觉热些”、“右手感觉热些”或“一样热”)。这一现象表明_(选填“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可靠的”或“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解题思路】在本题中由于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把左手放入温水中,再把右手放入同一杯温水中,会感觉温度不同,左手会感觉热些,证明了靠人的感觉是不可靠

4、的。来源:学|科|网【答案】右手感觉热些 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温度的有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点是要理解仅凭人的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本题难度较小。 (2011福建泉州)25(3分)请你读出图13中各测量工具的示数:图13(a)图13(b) (1)图13(a)中汽车速度仪的示数是 ; (2)图13(b)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解题思路】(1)速度仪上的单位是“km/h”,指针对准的是“80”,由此可知此时速度仪的示数是80km/h;(2)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故此时的读数是38.3;【答案】(1)80km/h(2)38.3【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基本测量仪器

5、的读数。能使用种种测量仪器,并能读数是同学们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本题难度较小。二、熔化与凝固 学习本考点,我们要明确的重点内容有: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的实例,晶体、非晶体熔化、凝固图象的意义。复习时应尽可能多得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的实例。通过图象的方式对熔化和凝固的考查是各地中考的命题趋势,因此应掌握图象题的解题方法。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1)物质分类: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 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 玻璃、沥青、蜂蜡 (2)晶体熔化: A、熔化图象:B、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C、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6、。D、熔化的条件: 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3)非晶体的熔化:A、熔化图像:B、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2、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1)晶体的凝固:A、凝固图象:B、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C、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D、凝固的条件: 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 (2)非晶体的凝固: A、凝固图像B、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来源:学科网ZXXK例1、有一间完全隔热的房间,房间的温度维持在0,若在室外将一块冰放在盆中,当冰熔化一部分后,将整个盆子端到此房间,则将会出

7、现下列哪种情况 ( )A. 冰将继续熔化 B. 冰的温度开始逐渐升高C. 水将逐渐凝固 D. 冰不能继续熔化,水也不能凝固解析:冰的熔化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冰的熔点,二是并能够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由本题所给条件可知,冰在室外熔化了一部分,处于冰水混合状态,冰水混合状态的温度为0,当把冰水混合物放进温度为0的房间中时,由于冰水混合物跟室温没有温度差,固态的冰不能吸收热量,液态的水也不能对外放热,因而此时不能发生物态变化,冰不能继续熔化,水也不能凝固。答案:D(2011山东济宁)3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下面的

8、图像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解题思路】冰属于晶体,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温度低于0,吸热温度升高,达到熔点熔化,熔化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熔化完,再吸热温度升高。故本题答案为B。【答案】答案内容B【点评】本题考查了晶体熔化过程,考查了对图像的观察、分析能力,冰属于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冰的熔点是0。本题难度较小。(2011北京)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A铁块化成铁水 B盘子里的水晾干了 C湖水表面结冰 D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 解析:铁块熔化成铁水属于熔化现象;盘子里的水晾干了属于汽化现象;湖水表面结冰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

9、”是液化现象。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物态变化的判断,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六种物态变化的概念,明确情景中描述的物质的初末状态,利用概念辨析解题。三、汽化与液化 学习本考点,我们要明确的重点内容有: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的实例,汽化的两种方式,水的沸腾现象和沸腾图象;液化的两种方式,“白气”的形成过程。复习时应尽可能多的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的实例。 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说了几个物理过程,每个物理过程包含哪些物理现象以及这个物理现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其次要明确该物质原来是什么状态,后来是什么状态,即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水的沸腾现象和沸腾图象也是中考经常涉及到的内

10、容,对于“观察水的沸腾”这个实验,同学们要认真地亲自动手做,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这是做对此类题的最好途径。同时还要掌握住此实验的实验装置、实验现象、数据处理、沸点的含义等多方面知识。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来源:Zxxk.Com(1)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A、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B、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A、图象:来源:学科网ZXXK B、特点:液气共存,吸热温度不变。C、沸点

11、: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D、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E、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1)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2)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3)作用:液化 放 热 (4)常见液化现象有:雾、露、“白气”、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会“冒汗”等2、汽化和液化:(2011福州)15今年“5.18”海交会上有一种“超声波喷雾降温扇”,在风扇转动时还可喷出水雾。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中水分的蒸发(汽化),就加快了从周围物体吸收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解题思路】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

12、,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水分的蒸发;蒸发要从周围物体中吸收热量,从而起到降温的目的。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需要知道:蒸发的快慢和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蒸发要吸热。22(2011年广州)在广州的春季, 每当“回南天气”到来时,课室的墙壁、黑板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1)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些“水”是如何形成的(2)提出一个防止课室内“出水”的方法【解题思路】“回南天气” 是指开气比较闷热,且空气湿度大,当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墙壁、黑板和地板时就会液化成小水滴,而在这些物体上“出水”; 可以在地面上、墙壁上铺一些报纸或者用空调抽湿等。【答案】1)回南天一般发生在天气

13、比较闷热,且空气湿度大(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比较多)的时候。较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地砖、墙壁、黑板,放热液化成水。2)如果课室里有空调的,可以关起门窗来抽湿; 如果课室里没有空调的,同样是尽可能少开门窗,可以在地面上、墙壁上铺一些报纸;【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物态变化现象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液化现象发生的条件及如何排除此现象。(试题难度中等)(2011北京)6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 C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C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 D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 解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

14、流动。选项A、B、D都能够使蒸发加快;选项C能够使蒸发减慢。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明确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有关,另外液体蒸发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四、升华与凝华 学习本考点,我们要明确的重点内容有: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的实例。复习时应尽可能多得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的实例。常见的升华现象有:室外冰冻的衣服干;樟脑丸变小;碘被加热变成紫色的气体;用久了的白炽灯泡灯丝变细;寒冷冬天中的冰雕作品的体积一天天减少等。常见的凝华现象有:霜的形成;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壁变黑等。 1、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常见现象:用久了的灯丝变细、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2、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常见现象有:霜、雾凇、北方冬天温暖室内的下玻璃窗结冰花、用久了的灯泡变黑。例3、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