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诊断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上传人:初**** 文档编号:141610195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DOC 页数:110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诊断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企业诊断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企业诊断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企业诊断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企业诊断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诊断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诊断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诊断)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第一章意识障碍意识是指人们对客观环境和主观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是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最高级形式。意识在医学上是指“神志清晰状态”或“醒觉状态”,在精神医学中意识是指精神活动的清晰度和清晰范围。对主观自身状态及其活动的辨认能力称自我意识,又称人格意识;对客观事物的辨认能力称周围意识或环境意识。意识和意识活动的基础是意识清晰状态。所谓意识清晰状态,是指大脑皮质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或预激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大脑皮质的张力得以保持,为各种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迅速发生和发展以及各种条件联系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条件。在意识清晰状态时,才能清晰地认识外在各种客观事物及其内心活动,并能清晰

2、地意识到自己的各种精神活动。意识清晰状态必须有完好的定向力、注意力及领悟能力。因此,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具有准确、连续、灵活、主动及指向性等特点,而人的行为也就具有动机、目的、方向性和预见性。意识障碍是由脑功能的抑制所引起。意识障碍时首先是意识清晰程度受到破坏,致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产生了病理性的改变,对客观刺激物的感知及对自体的感觉不能产生明晰的印象,或感知困难,或完全不能感知;各种心理过程主动性降低,或互不联系,支离破碎,或停滞于某一阶段,局限于狭窄的范围内,各种条件联系不能顺利进行,致使分析综判断推理错误,或各种心理活动根本无法进行,事后部分或全部遗忘第一节急性意识障碍acutedisturb

3、anceofconsicousness急性意识障碍主要是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系由急性全身性疾病所致。一般分为意识水平的减低、意识内容的改变及意识范围的缩小三种类型。现将不同的急性意识障碍的发生机理、病因、基本概念及鉴别诊断的、分述如下。【病因和机理】巴甫洛夫派认为意识障碍是由于大脑皮层抑制过程的扩散,是一种保护性抑制过程。由于大脑皮质抑制过程扩散的深度和广度不同,而出现不同意识障碍。当抑制赛程扩散到整个大脑两半球皮质脑干时,则出现昏睡和昏迷。朦胧状态主要是由于第二信号系统位于时相状态,在第二信号系统的影响下,使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被释放出来,并受到皮质下部情感活动的支配,因此症状应是杂乱无章的

4、性质。梦行状态是白天最强烈的一些刺激在大脑皮质抑制较浅的背景上仍处于活动状态。谵妄状态是由于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不深,且抑制过程扩散到运动区最少,但第二信号系统被抑制,使第一信号系统及皮质下的活动相对占优势所致。精神错乱状态则可能是由于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活动极度降低,致使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减弱及衰竭,两个信号系统相互作用严重失调,同时无条件反射也发生了严重障碍的结果。由于大脑皮质下兴奋占优势,这种兴奋对大脑皮质产生负诱现象,也可能由于大脑皮质存在病理性惰性兴奋灶所致。潘菲尔德指出,意识与网状结构及大脑皮质关系十分密切,觉醒状态主要与网状结构有关,意识内容与大脑皮质有关。他认为特异性投射系统即各

5、种感觉的传入通路,在脑干有侧支进入网状结构,后经非特异性或弥散性投射系统,由丘脑弥散性投射到大脑皮层,这些神经传入冲动维持着大脑皮质的清醒状态(又称上行激活系统)。另一部分为上行抑制系统,该系统对大脑皮质有抑制作用。在上行激活系统及上行抑制系统的共同作用下,使大脑皮层处于一种适宜的兴奋状态。人们只有在大脑皮质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下,才能正确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和自身各种精神活动。如果将脑干切除或脑干受损使网状结构受到损害就会出现意识丧失,大块大脑皮质切除后却不一定出现意识丧失。总之,大脑皮质依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维持其清醒状态,才能进行各种精神活动,而意识内容则是大脑皮质的整体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

6、级神经活动。产生意识障碍的病因多种多样,常由全身各种疾病所致,要想完全描述清楚也是十分困难的,但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几种:1.全身各种躯体疾病:如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肺部疾病、心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水与电解质紊乱等。2.感染中毒性疾病:如败血病、伤寒、中毒性痢疾及各种药物中毒及一氧化碳中毒等。3.脑器质性疾病:如颅脑外伤、颅脑肿瘤、脑寄生虫病、脑变性疾病、脑血管疾病、癫痫发作等。4.急性发作的各种功能性疾病:如急性心因性反应、癔症、急性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障碍等。【临床表现】1.嗜睡状态:意识清晰度轻微降低,以各种心理过程的反应迟钝为特征。在安静的环境下,病人常处于嗜睡状态,对轻微刺

7、激可能没反应,但对其痛觉反应仍保持,有回避动作。病人情感反应淡漠,对外界事物漠不关心,注意涣散,定向力较差。虽能与人交谈,但言语缓慢、简单,计算困难、记忆力减低。尚能做一些简单动作,亦可被唤醒,但刺激一消失即又复入睡。此时吞咽、瞳孔、角膜反射均存在。意识恢复后则对当时情况记忆模糊、片断。2.混浊状态:意识清晰度显著降低,精神活动极为缓慢,对外界刺激阈显著增高,除强烈刺激外,很难引起反应。思维活动十分缓慢,再三向病人提问只能获得极简单的反应或回答不出来。病人表情呆滞,反应迟钝,注意难以集中,记忆和理解十分困难。吞咽、角膜和对光反向尚存在,但可出现伸舌、舔唇、强握、吸吮等原始动作。意识障碍消退后则

8、大部分遗忘。3.昏睡状态:又称浅昏迷。意识并未完全丧失,但意识清晰度降低较以上二者深,周围及自我定向力全部受损。对一般刺激如呼喊或移动病人肢体不能引起反应。用针刺病人皮肤可出现防御反射,用手指压迫眶上缘内侧可出现面部肌肉的运动。病人无主动行为,卧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二便失禁,思维及言语功能消失,无认知和记忆活动。深反射亢进或出现病理反射。可出现不自主运动、震颤。角膜及睫毛反射减弱,但对光反射仍保存。意识恢复后呈顺行性遗忘。4.昏迷状态:意识完全丧失。注意、记忆、思维及语言功能消失,对任何刺激都无反应,无自主运动。生理反射如压眶、角膜、对光、睫毛等反射极度减弱或消失,可出现病理反射。意识一旦恢

9、复,昏迷过程则全遗忘。5.朦胧状态:不仅意识清晰程度降低,而且意识范围缩小或狭窄。病人的活动集中较狭窄的范围内,对一定范围内的各种刺激能够感知,并能作出正确的反应,能完成某种连续的行动,但对一定范围以外的事物则感知、判断较为困难,甚至难以给予正确的评价或构成歪曲印象。此类病人有定向障碍。在朦胧状态的基础上可出现片断的幻觉、错觉及妄想,以及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和冲动行为而危及周围人或自身安全。意识朦胧状态可突然发生,突然终止,持续时间为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发作过后常可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当意识恢复后对病中体验可有部分或全部遗忘。6.漫游性自动症: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意识范围狭窄性

10、发作。病人在意识障碍中常出现一些无目的的、且与当时处境极不相适应的、甚至毫无意义的复杂的动作或行为,如刻板地进行开门、关门动作,或在室内外无目的地进行徘徊等。此症状都是突然发生,突然消失。清醒后记忆丧失。7.谵妄状态:属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不仅意识清晰度明显降低,同时产生大量的错觉和幻觉。幻觉以生动、丰富、逼真、形象的视幻觉为主,语言性幻听较少见。病人在感知障碍的影响下,常出现恐怖、紧张的情绪反应,呈现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病人出现逃跑、冲动、伤人损物或自伤行为。病人的判断及指向性思维受损,可出现思维不连贯及片断的被害妄想,有的少语、喊叫或自言自语。周围定向障碍,自我定向尚保存。意

11、识障碍日轻夜重,呈波动性。一般保持数小时至数月不等。意识恢复后病人对病中经历常部分或全部遗忘。8.精神错乱状态:怀谵妄状态基本相同,亦属意识内容的障碍,但较谵妄状态为重,病人的周围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丧失。思维极度不连贯,喃喃自语,可有片断的纪觉和妄想。情感表现茫然、迟钝、恐怖、焦虑。行为兴奋不安,乱动,做一些杂乱无章无目的的小动作。一般持续数日、数周或更长。亦见有昼轻夜重之特点。意识恢复后全部遗忘。9.梦幻状态:是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出现以假性幻觉为主的错觉、幻觉与妄想性质的幻想性体验,病人似乎处于梦境之中,这些体验往往与其他想象性体验相结合。这种梦境的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的某些片断,病人经常

12、沉溺于幻觉的体验之中,与外在周围环境失去联系,百自我定向一般不受损害。病人既参与梦纪状态的体验,但又往往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此种状态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之久。【鉴别诊断】一.脑器质性疾病(一)颅内感染所致的急性意识障碍(acutedisturbanceofconsicousnessfollowingintracranialpgogenicinfection)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同时伴有神经系统体征及实验室和各种特殊检查的阳性发现。1.散发性脑炎:出现意识障碍者约占90%左右,部分病人以意识障碍为首先症状,但也可出现于其他症状

13、之后。意识障碍多为嗜睡、混浊、朦胧、谵妄及精神错乱状态,重则可达昏迷状态。意识障碍早期多呈波动性,随着病情的加重,可呈持续性。本病的特点为:多有明确感染史,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不同病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癫痫发作,视乳头水肿及他颅神经损害,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多汗、二便失禁等锥外系统症状。EEG多呈弥漫性异常。血和脑脊液可分离出腺病毒。2.流行性乙型脑炎:初期除高烧、头痛、恶心、呕吐外常表现倦怠及嗜睡。在极期意识障碍可出现嗜睡,昏睡至昏迷。本病特点:发生在夏秋流行季节。以高热、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抽搐及各种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为其特征。血清学检查补体结合试验

14、、血凝集试验及免疫荧光检测特异性LgM抗体阳性可作出诊断。3.流行性甲型脑炎:急性期以意识障碍最多见,其中以谵妄状态为多见,同时伴有幻觉妄想及精神运动性兴奋。其次,嗜睡为其特征性症状,看上去象是在正常睡眠,但唤醒后转即又复入睡,有的病人白天嗜睡但夜间失眠,同时伴语言增多。此种嗜睡状态可持续数周。本病特点为:多发病于24月份,儿童及青少年多见。早期可出现头痛、无力、全身不适,低热及咽喉部炎症。早期即可出现以嗜睡和眼肌麻痹为特征的临床表现。急性期植物神经障碍如皮肤及唾液分泌过多,多汗等显著,晚期帕金森氏综合征多见。脑脊液压力呈轻至中重增高,细胞数稍增高,主要为淋巴及蛋白轻度增加。4.结核性脑膜炎:

15、意识模糊常是第一个有意义的症状,至中期意识障碍逐渐加重,表现嗜睡、定向障碍、接触困难,病人时常独处,易入睡,叫醒后则出现躁动不安。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谵妄状态,伴有生动的幻觉及片断的妄想。晚期则可出现昏迷以致死亡。本病的特点为:早期可有低热、盗汗、无力、食欲减退等中毒症状。情感淡漠、无欲、易激惹。有颅外结核灶。有典型的脑膜刺激征以及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脑脊液压力增高,多混浊,细胞以单核增多为主,糖和氯化物均降低,脑脊液中可查出结核杆菌。CT检查可见有脑积水及局灶性梗塞。5.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菌的致急性脑膜炎症,除有高热、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症状外,常呈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倦怠,

16、嗜睡,重者可出现混浊、昏睡、谵妄以致昏迷。可伴有各种幻觉、精神运动性兴奋,易怒,呆滞及抑郁等表现。本病特点淡:可由各种感染灶引起。可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症状。可有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及其他神经系统体征。血象白细胞增高,以中性增多为主;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混浊,因细菌不同呈现不同颜色,白细胞增多,蛋白含量增高,糖及氯化物减少,可查至致病菌。6.脑囊虫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癫痫发作的病例可出现意识朦胧状态,颅压增高者可表现嗜睡、昏睡和谵妄状态,多伴有精神运动性兴奋,可有片断的幻觉、妄想出现。该病的特点:有流行病史,皮下或肌肉有囊虫结节。脑部CT检查可显示囊虫寄生部位及数目。EEG检查可呈现非特异性局灶性或灶性慢波活动。血清或脑脊液检测特异性IgM抗体阳性。(二)颅脑外伤及脑肿瘤(craniocerebraltraumaandcerebroma)1.颅脑外伤: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工业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