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2)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41607292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园林》教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州园林》教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州园林》教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州园林》教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州园林》教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园林》教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园林》教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 苏州园林 主课件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画意美。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的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3.掌握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准确性。4.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研讨式。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2.从环境保护和建筑遗产的保护的角度谈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

2、本文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教法学法:讨论法,点拨法 合作探究法,语言揣摩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凡到过苏州的人,没有不为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造型、处处入画的设计赞叹不已的。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晚年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叶圣陶先生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时间他常和同窗好友游园林,赏美景,他与苏州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特征有深刻的体会。让我们跟随叶老的笔迹,一起去领略苏州园林的风采吧!二、简介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3、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三、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轩榭( xun xi )重峦叠嶂(lun zhng )丘壑( h )嶙峋(ln xn )镂空( lu )蔷薇( qing wi )池沼( zho ) 斟酌zhnzhu 相间( jin ) 着眼( zhu ) 解释下列词语。鉴赏:鉴别和欣赏。因地制宜:课文指根据具体地形,设计各不相同的园林。因,依照、根据。宜,适当、适宜。

4、映衬:互相映照和衬托。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雷同:不该相同而相同。景致:指别致的、有情趣的风景。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匠心,巧妙的心思。斟酌:考虑是否适当(10)败笔:写得或画得不好的一笔,这里用来比喻设计布局不称心的地方。四、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苏

5、州园林如何体现“图画美”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从小处、细部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每个角落的图画美 门窗的图案美、镂刻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门和窗是高度的图案美。园内建筑极少用彩绘给人色彩美。分项说明从七个方面紧扣总说的“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体特征。 (3)到(6)呼应第2段的“四个讲究”;(7)到(9)则补充说明苏州园林的各个点上的图画美。

6、 3、这些特征从整体上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局部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 整体:四个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局部: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门和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4、从上述看,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概括具体、整体局部、主要次要)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 整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 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 体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局门和窗是高度的图案美。园内建筑极少用彩绘给人色彩美。 部5、这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本文为什么采用逻辑

7、顺序,而不采用空间顺序? 因为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它不像一般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路线来进行叙述,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地进行叙述。进而采用了逻辑顺序。 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文章结尾告诉人们苏州园林值得介绍的还很多,文中所介绍说明的只是一些方面。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无穷。 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第一部分:(12段)总写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第二部分:(39段)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第三部分:(10段)尾声,回味无穷。总说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

8、完美的图画。 亭台轩榭的布局自然之趣 四 假山池沼的配合自然美 个分说 花草树木的映衬图画美 讲 近景远景的层次景致美 究 每个角落图画美 捎 门和窗图案美 带 园内建筑(极少用彩绘)色彩美 说 明第二课时五、体会本文说明语言准确性 文中的“标本”是指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活生生的样板,有典范、样本的意思。作用:形象地表明了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高度评价了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2、“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作用:本文强

9、调了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艺术,说明它具有独创性和美感特征。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隔:有墙壁隔着。不隔: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界:有廊子界着。不界: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 。六、学习说明方法 本文和中国石拱桥使用的说明方法有:(1)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2)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

10、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作用: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再用具体例子做例证,这样有点有面,既增加了文章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作比较:(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作用:通过比较,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打比方:(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作用:打比方可以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打比方:相当于比喻,但在说明文里叫“打比方”例如: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美术画

11、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列数字:(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2)(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作用: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读者可以通过确定的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数字的精确,是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作引用:(1)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2)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有关资料,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说明方法

12、还有下定义、分类别、画图表等。下定义 , 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的方法。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或“叫”。 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作用: 准确地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分类别:是根据形状、性质、功能、成因等方面,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然后逐一加以说明的方法。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能够使说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楚。如:看云识天气中云的类型和云彩的类型。作用:使文章严密细致,条理清晰。四、你从课文中领会到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要注意园林内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的安

13、置是否自然合理等。 七、品味语言从课文中找出语言准确简明的例子 动词的运用。如文中第7段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用了“栽”“蔓延”“补”几个动词,紧扣“注意图画美”一个“补”字说明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单调为多彩。 副词的运用。如“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大多”、“极少”用得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又如“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 描写性的词语的运用。如“重峦叠嶂”写出了假I山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高低屈曲”状写出了池沼河道的边沿

14、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 “俯仰生姿”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上下相望的风姿,描绘出对各类树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盘曲嶙峋” 形容古老藤萝枝条的弯曲枯干,满眼“珠光宝气”写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了生意盎然的画面。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主要用解说的方法介绍苏州园林,但它并不排斥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文章融说明、记叙、议论于一体,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这样,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除说明之外其他表达方式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记叙、描写: 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