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17课. 猫(全)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41597694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17课. 猫(全)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17课. 猫(全)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17课. 猫(全)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17课. 猫(全)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17课. 猫(全)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17课. 猫(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17课. 猫(全)(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17课. 猫七上语文第17课. 猫. 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学习重点: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学习难点: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2、。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二、整体感知。1、检查字词的读音。相称(chn) 郁(y)闷 一缕(l) 娱(y)乐 污涩(s) 怂恿(sngyng)婢女(b) 蜷(qun ) 伏惩戒(chng) 怅然(chng)2、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读课文,完成下表。三、研读课文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C“有时由树上跃

3、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2、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读第 17-29段)。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3、“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4、“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想当初,

4、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 饥饿所杀。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 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5、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一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7、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8、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

5、种感情的?齐读第30、31段。这是我的忏悔。同时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四、小结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这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 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一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第二课时一、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文章围绕中心叙写

6、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

7、缝。二、感悟。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 ,我想 说: 。”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教师引导: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 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三、延伸迁移。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四、课堂总结。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

8、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五、布置作业。板书(见前表)六、教学反思:第18课 鸟 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的语言。2理解本文表达的主旨。教学时间:2

9、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2理解课文基本大意。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代表作有雅舍小品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被誉为“知性散文”的代表作家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是别具一格而脍炙人口的散文经典。今天我们所学的鸟则是这类散文的典范。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在文中表现“知性”的。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划出写鸟的特点的文字,用波浪线标出作者爱鸟体现在哪些方面

10、,用着重号标出作者悲鸟的内容,批注自己阅读的感受,列出不懂之处。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抟(tun) 羽翮 (h) 蜷伏(qun) 栅栏(zh) 饮啄(zhu) 呱呱(g) 曳着(y) 长喙(hu) 丰腴(y) 迷惘(wng) 鸢鹰(yun)交响乐:名称源出于希腊语,意即“一起响”。至十八世纪后半期发展成为独立管弦乐作品,通常包含四个乐章(有时冠以慢板引子),个别也有多于或少于四个乐章的。各乐章的体裁与奏鸣曲极似,只是规模较大,音乐主题有较大发展,管弦乐法也丰富些,适于表现戏剧性较强的内容。鼎沸:水涌流翻腾的样子。比喻形势纷扰动乱。形容喧闹、嘈杂。玲珑:词语原意为娇小灵活之意指物体精巧

11、细致。也指人灵巧敏捷。秾纤:指肥瘦。 指艳丽纤巧。高踞:高踞的踞同倨,基本字义是蹲、坐、占据。高踞即是指遇事待物高高在上,表现出傲慢之意。蹐局:局促;拘束。褴褛:指衣服破烂,不整洁,十分凌乱,不堪入目。鸱枭:鸟名。古人对猫头鹰的文言叫法。鸱枭虽是益鸟,但在中国一直就是丧门星的代称,我国的文章里说到它都是贬义。瞵视昂藏:形容左顾右盼,神采焕发的样子。课堂练习:请用上述词语写一段有创意的话: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说明文的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说明点,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说明对象的特点,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理解课文的结构学法指导:理解

12、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1请划意义段,并概括大意第一部分():提出全篇主旨第二部分():笼中鸟的苦闷。第三部分():自由之鸟可爱。第四部分:()不自由的鸟不可爱。2快速阅读第自然段,概括作者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明确:见到笼中鸟,羽翮不振,蜷伏不动,我感到苦闷听到鸟声音,清脆嘹亮,圆润和谐,我感到喜悦看到鸟形体,俊俏优美,玲珑饱满,我感到快乐知道杜鹃鸟,蛮横无情,鸠占鹊巢,我感到坦然发现风中鸟,战栗抖擞,孤苦伶仃,我感到悲苦总结固趣:梁

13、实秋先生在文中,写鸟的喜,鸟的悲,鸟的生,鸟的死,无不牵动着他的情思。作者这种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也寄托着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布置作业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第2课时教学目的1深入理解课文。2理解作者表达的主旨。教学内容与步聚情景激趣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与课文大意。我们基本知道了作者的写作风格与表达的情感与众不同。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探究一下作者的爱鸟与一般人的爱鸟有什么不同,作者通过写“我爱鸟”究竟要表达怎样的主旨。探究生趣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一、阅读第一、二自然段,然后思考1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总领全文,为全文奠定感情基础。2“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

14、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明确:一是紧扣鸟来写,使行文紧凑。二是表明对笼中鸟的情感。3“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贴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标本室里住着罢”的深刻含意是什么?明确:鸟的快乐都被那些闲人闲情禁锢成了苦闷,作者在这里用看似平缓实则严峻的语气斥责了那些束缚鸟类“自由”的闲人闲情。4第二自然段写鸟儿的“苦闷”,有什么作用?明确:表现作者对苦闷的鸟儿的同情;与下文那些欢快的鸟儿形成鲜明的对比;和第6段写鸟的悲苦相呼应。二、阅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思考1“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作者连用两个“不是”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通

15、过否定麻雀与乌鸦的叫声,表明作者所爱的鸟的声音是清脆的,嘹亮的,圆润和谐。2作者写杜鹃的声音的目的是什么?明确:表达自己客居于四川的酸楚。补充资料:杜鹃,又名杜宇,子规。相传是古代蜀国郡主之望帝,杜宇,因禅让而隐居山林,思归朝而不得,郁郁而终,魂化杜鹃,叫声凄切;同时杜鹃的嘴角鲜红之说古典诗歌中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杜鹃鸟是凄怨哀伤的象征。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三、阅读第四自然段,然后思考1作者为何喜欢鸟的形体?明确:因为鸟之形俊俏,鸟的身躯玲珑饱满。2“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中的“刺”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刺”形象地写出了鸟带给“我”的喜悦强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