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1588594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7月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7月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年7月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年7月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年7月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7月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7月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新政协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旧政协的思维延续),49年9月1. 毛泽东致开幕词:三大任务为建国、共同纲领、组建政府2. 共同纲领 内容:规定国家性质与任务、明确国体,规定政体,规定国家政治制度为一党领导多党合作政治协商,规定国家经济制度五种经济成分,规定文教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3. 地位:临时宪法,新中国的建国纲领4. 选举领导人:选举政协会议委员会,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土地改革(50年夏到52年年底)1. 必要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要求2. 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即有条件地没收地主土地)3

2、. 步骤: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分配土地,复查总结4. 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在土地制度上最重大最彻底的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斗争取得胜利的历史性标志。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从根本上铲除了中国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快复和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快复和发展以及中国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抗美援朝的意义1. 戳穿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极大的提升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提高了党的威信,提高了中国的社会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2.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使得美国不得不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世界事务

3、中的地位和分量,使得中国东北边疆得到巩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在得子长期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3. 促进了中国人民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使中国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4. 战争中涌现出来的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暴、威武不屈、敢于斗争、勇于奉献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中国人民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推动各项社会改革的巨大动力。三反五反运动:1952年中共在国内所发动的政治运动。“三反”指在党政机关中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指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这场运动为我国开展

4、大规模经济建设打开了坚实的基础,坚定了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也使中共保持无产阶级政党本色,巩固了党的威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而言之就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理论,立足中国的实际提出来的。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

5、力的有机统一,使新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社会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中发展上其有转折性的意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和平赎买形式:1.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53年底)(流通领域为主)l 工业:加工订货、统购包销l 商业:经销代销、代购代销、公私合营2.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54年55年夏)l 四马分肥: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企业的赎买方式。私营企业每年结算盈余,其利润分配依照“四马分肥”的方式,即将利润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资方红利大体只占四分之一,企业利润的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3. 全行业企业公私合营(55年秋56年

6、)l 和平赎买:定息制度(私人资本估算产值,每年把百分之五作为利息分给资本家)五四宪法的内容1 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强调“中华人民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和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这就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性质是人民民主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还充分肯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规定了“中华人民共

7、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因不可分离的部分”。 这既保证了整个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又保证了各民族的平等地位。2 规定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这就是“逐止实现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 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4 规定了国家机构的设置三大改造历史经验与意义1. 按照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让会主义业化建设同时并举的方针。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变革不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是围绕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在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总是力求使之与促进

8、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而不允许对生产力造成破坏。因此,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也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实践证明,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从中国实际出发,通过逐步过渡的形式,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形式,即通过互助组、初级社到高级社的过渡形式来改造个体农业; 通过由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形式来改造手工业; 通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来改造资

9、本主义工商业。逐步过渡的形式,使被改造者逐渐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制度,避免因生产关系突然改变而造成对生产力的破坏。3. ,社会主义改造是采用和平方式进行的。特别是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方式,把资本家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把资本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劳动者,由此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使这两种改造同时进行,互相促进,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这些都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发展。虽然在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了一此失误和偏差,但从整体上看,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

10、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但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而且是在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情况下实现的; 不但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而且是在广大人民包括民族资本家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无疑是大的历史性胜利。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道路。新中国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略日内瓦会议:1954年4于日内瓦召开的一次国际性多边会议,主要议程为重建印度支那及朝鲜和平问题。中国代表团由周恩来带领,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型国

11、际会议。会议通过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这个地区进行多年的殖民统治。但由于美国的阻挠,会议在朝鲜问题上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国家外交纲领性政策,由时任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于1953年底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具体内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也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万隆会议1955年部分亚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是有史以来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召

12、开的讨论亚非事务的大型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亚非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议程的正常进行。万隆会议为不结盟运动奠定了基础,南南合作由此开端。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l 确定国内主要矛盾,明确国家主要任务:l 确定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四化”与“两步走”战略l 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l 探索改进经济管理体制的方针政策:周恩来:运用价值规律;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l 强调扩大人民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长期共存,互相监督”l 明确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方针任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3、”,分别针对文艺界和学术界;l 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外交l 强调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毛的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主要观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也充满矛盾,正是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些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是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两者性质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前者需要用强制、专政的手段去解决,后者要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可以具体化为“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大跃进:1958

14、1962年中共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试图利用本土充裕劳动力和高涨的群众热情在工业农业上实现大幅增产。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左”的错误严重泛滥,使国家和人民遭受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的一次严重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的推动农村集体生产组织向所谓更高级的形式过度的一场全国性的群众性的运动。1958年八月的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发布了关于在农村全面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展开并达到高潮,仅一个月时间,全国农村便基本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既是经济组织也是一级政权机构,其基本特点是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在分配上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

15、相结合。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现实,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是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时期的严重错误。到八十年代末,人民公社基本全部撤销。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评价1. 反映了党和人民迫切要求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强烈愿望,强调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些是应当予以肯定的2. 总路线是在批评反冒进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在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的指导思想下指定的,存在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速度、夸大主观意志的作用的严重缺陷。七千人大会:1962年1月到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工作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包括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负责人及各

16、单位负责人共约七千人,目的是总结大跃进运动开展以来的经验教训。会议为后来的经济调整奠定了基础,但未能从指导思想上认识到三面红旗和反右倾的错误。西楼会议:1962年2月底在北京中南海西楼会议室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会议由刘少奇主持,毛泽东由于行程冲突并未出席此次会议。会议讨论分析了当时国内的财政状况和经济形势,刘少奇提出“非常时期,非常调整”的观点,陈云则提出克服困难的六条意见。会议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的进行,但未能对“左”倾的政治经济路线产生实质性的改变,也对刘少奇等人的政治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四清运动:1962年底在中国农村开展的一项政治运动。该运动是在错误估计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的基础上展开的,意在落实八届十中全会关于阶级斗争的指示,调整干群关系,“防修反修”、防止演变。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