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就业歧视与就业难的政策环境研究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584882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与就业难的政策环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与就业难的政策环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与就业难的政策环境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与就业难的政策环境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与就业难的政策环境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与就业难的政策环境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大学生就业歧视与就业难的政策环境研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女大学生就业歧视与就业难的政策环境研究很久以来,中国大陆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断遭遇性别歧视,就业相对男大学生更为困难。为了在实证资料的支撑下探究该社会现象背后的结构性因素,并提出若干政策和法律上的建议,我们课题组选择中国中部的最具典型意义的湖北省为考察对象(湖北地处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东部沿海地区落后,比西部内陆地区发达),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我们先后对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以及三峡大学的2004级本科毕业生和2007级硕士研究生进行了“女大学生就业政策环境”的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10份,有效率为84%,其中发放男生问

2、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6份,有效率为85%;发放女生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754份,有效率为84%。与此同时,本次研究在采取社会学、法学、经济学、女性主义理论等综合研究取向的基础上,运用了女大学生声音呈现的主位研究法,分别对8个女大学生2和5个单位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访谈与个案分析,以期通过对比女大学生与用人单位负责人的声音来透视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与政策环境,从而获得真实而全面的研究资料3。一、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描述据本次调查显示,近几年来湖北省女大学生就业率变化不大。2005至2007年,湖北省女大学生就业形势在总体上显示出逐年下滑的趋势,尤其是硕士女大学生的就业率平均每年

3、下降2%-3%左右,而博士学历的女大学生就业率在07年比05年下降了38.8%。此外,本次调查发现,女大学生就业率每年至少低于男大学生的5个百分点,而且不同专业性质的女大学生的就业比例也呈现出差异性。据本次调查推测,就女大学毕业生整体而言,较好实现就业的文科专业的女大学生的就业率也只能达到60%至70%,而理工类的女大学生的就业率只有一半左右,医科女大学生只有30%至40%,个别专业的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甚至只有10%左右。同时,本次调查还发现,女大学生就业的岗位条件往往低于男大学生,工资水平也相对偏低。如此,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正在日益凸现。所谓“女大学生就业难”是指女大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因

4、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就业受阻,以至于不能实现就业或就业不理想,比如遭遇就业机会不均等、职业隔离、“同工不同酬”及需要动员大量的就业途径与高额的就业成本才能就业等问题;“难”为一个相对的概念,即指女大学生就业相对于男大学生就业而言更难。笔者结合本次实证调查资料,将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分析如下:(一) 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机会不平等虽然社会各方都在呼吁就业市场上的男女平等,但由于女大学生的先天性生理原因以及出差时的不便,使得一些用人单位更多地倾向于招收男生,由此就出现了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据本次调查发现,也有很多女大学生因为就业期望过高及偏离了实际的需要而错失很多发展机会,比如,由于种种原

5、因,多数女大学生更愿意留在大都市,以享受现代文明的城市生活而不愿意到基层、西部及农村去工作,正如个案所说“宁要都市一张床,不要基层一套房,无论怎么艰苦,我也不愿意离开大都市的”。然而,由于用人单位导致的女大学生就业的性别歧视现象却更为严重,主要表现为:第一,在就业信息中存在着显性的性别歧视。据本次调查资料显示,一些用人单位招聘时公开打出“只限男性”或“男生优先”的字样,甚至明确规定“不招女生”。如表1所示,在问卷调查中,男女大学生都碰到过用人单位提出“只招男不招女”的现象4,而女大学生则格外突出。第二,本次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在大学生求职者的简历筛选中,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隐形歧视。比如,用人单位

6、一般不会明确提出与性别有关的要求,但会拒绝接收女大学生的简历,或者是在接受简历后在面试中不予录取。第三,用人单位在对女大学生求职者的面试过程中,会不断强调其“女性身份”而提出限制女大学生履行母职等一系列苛刻条件。比如,几乎所有的女大学生在面试中都会被问到有关女性身份的恋爱、婚姻、生育等问题,或者在讨论就业协议时百般刁难,要求女性“在五年内不许结婚生育,否则将自动辞退”等,或者对女生提出与职位无明显关系的“会喝酒、能经常出差”等苛刻条件。如表2所示,有超过60%的女生认为,在面试过程中是因为性别原因而遭到淘汰的,但男生的比例则相对较低。如此,在求职过程中,女大学生要经常遭遇用人单位的隐性和显性的

7、性别歧视,进而导致了女大学生就业机会的不平等。比如,在访谈资料的分析中,被访问的所有女大学生都讲述了她们遭遇的就业机会不平等。如被访问的个案诉说,“没有直接因为性别而被拒绝,但投简历时很难投进去”,又如,个案则说“用人单位在招用女大学生时会询问有没有男朋友,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及要小孩等,由此决定是否录用女大学生”。同时,个案还遇到了用人单位的间接排斥,即用人单位“把男女生的简历都收了,但面试时只要男生去面试”。此外,女大学生们表示,在“自主创业”的机会上也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别,如个案说“原先听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很兴奋,然而一试才知道太难了,手续麻烦不说,看到我是女生,就好像我一定会赔本似的

8、”。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的就业机会不平等是非常严重的。机会的不均等背离了社会主义平等原则,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隐性地助长了中国几千年以来主流社会对妇女权利的漠视以及对男女性别差异的鼓励或强化,对现代女权运动和制度变革产生巨大冲击,对社会产生消极的示范作用,致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倒退。表1 表2否是80%60%40%20%0%百分比不好说在是否遇到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只招男,不招女”的回答中:男生选择“是“女生选择“是“男生选择“否“女生选择“否“男生选择“不好说“女生选择“不好说“否是70%60%50%40%30%20%10%0%百分比是否遇到用人单位有明确说明不招女生,

9、但在面试中借故不予录取的情况的回答中:男生选择“是“女生选择“是“男生选择“否“女生选择“否“(二) 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遭遇明显的职业隔离由于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性别偏好和性别歧视,职业发展中的性别分化与性别隔离对女大学生就业而言,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本次调查发现,男女大学生就业的“岗位层次”高低不同,这种差异体现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而言,指相对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就业者多聚集于服务性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包括教育、卫生、饮食、文秘和演艺等行业,而科技含量越高、文化层次越高及职位越高的岗位,女性人才所占的比例很小。比如,据本次调查资料显示,24.5%的女生想进入国家机关工作,19.8%的女

10、生想成为公务员,这两个比例均与男生相近,但最终只有6.1%的女生进入了国家机关,5.2%的女生成为了公务员,而这两个比例都低于男生4%左右。如此,很多有才华的女大学生无法进入所谓的“男性领域”而获得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同时女大学生获得较高权力地位的职位机会也低于男生,这就使得女大学生普遍游离于权力中心较远的位置而无从改善自身的环境。纵向而言,指女大学生的职位升迁比男大学生困难。比如女大学生个案说,“在升迁或提干中,肯定会优先考虑男性,一些业务性工作一般要男性做,而女性只做一些文职工作”;个案认为,“总体看,男性发展机会或升迁机会肯定要大一些,因为毕竟做文员的男性比较少。”对于上述的职业隔离,几

11、乎所有的用人单位也毫不讳言,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均从传统的女性特质论出发,认为女性“不思进取”、“灵活性差”等,便以传统的性别分工来接收女大学生。例如用人单位个案所在公司里,女性主要在后台工作,公司的业务一线主要是男性。正如他说,“我们主要根据男女的不同特点来安排岗位。女性更有亲和力,一般男性做维护,女性做财务。出差、跑业务、应酬的,基本上都是男性,女性还是有点不方便”。同时用人单位个案也承认,在职位分工上肯定会有差异,比如生产一线的女性比较多,而在销售部门,男性就相对多一些,并且他还说“在单位的升迁中,即使男女能力相同,还是会优先考虑提拔男性”;而用人单位个案则注解说“公司核心层里,男性经理大

12、概是百分之八十。我们公司只要是男性都属于核心,反倒是下面都是带的女兵。”所以,用人单位的职业隔离使男女分成了高低不同的层次,并重建或复制了女大学生自我是“第二性”的。由于在求职过程中的机会不平等,女大学生遭遇了“就业的进门难”。为了就业,她们往往答应用人单位的苛刻条件,结果是获得一份与初衷距离甚远的工作。而这种就业不理想的状况使她们很难认同自己的工作,降低了她们对工作的热情,限制了其个人职能的发展。而“进门”后的职业隔离,致使女大学生在付出与男大学生相等、甚至更多的努力之后仍然被排斥在一些所谓的“适合男性”的主流职业之外,降低了其成为社会精英的几率。(三) 同工不同酬:职业隔离带来的男女大学生

13、收入差异据本次调查发现,女大学生直接遭遇“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并不多见,但是,与男性相同能力的女大学生,由于职业隔离等原因其收入却迥然不同。比如用人单位个案说,“我们公司中男性的工资普遍要比女性高,主要是男性在管理部门,而女性基本上都是业务员,工资能高到哪去!”此外,也有许多女大学生认为,同一职位上男女由于工作职责不同收入上也存在着明显差别。正如女大学生个案说,“同一职位上的男女收入还是有较大差别的。我觉得有些不公平,收入应该按照贡献而定。”不仅如此,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在实习中,男大学生的月均收入为1308元,女大学生为1201元,转正后男大学生的月均收入为1861元,女大学生仅为1546元。

14、可见,在实习大学生的工资中已经存在着两性收入的分化现象。正如表3所示,本次问卷调查也证明,在被调查的女大学生群体中,“同工不同酬”现象仍然存在。表3 用人单位给予女性的工资明显低于同等条件下的男性工资选项比例(%)是33.9否66.1(四) 女大学生的就业成本更高,就业所动用的社会资源更多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因深感性别歧视,以及“男性的不战而胜”对其自信心的打击等,不仅造成了其就业过程更加漫长,导致了她们强烈的挫败感,也致使她们在推销自己的过程中付出了比男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成本。比如,据本次调查资料显示,在诸多就业途径中,女大学生所运用的就业途径的比例均比男大学生要高得多,尤其是在“通过亲友求

15、职”的选项中,女大学生是男大学生的3倍,如表4所示。由此,女大学生所要动用的就业资本是巨大的,包括金钱、时间、精力以及无形的社会资本。而女大学生的不能充分就业,造成了人力资源的闲置,浪费和外流,使人力资源不能得到最优配置,并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女大学生所支付的心理成本也是高额的,甚至会导致其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比如,由于性别原因而被工作单位拒绝之后,在主观期望与现实选择的巨大落差下,她们会产生无尽的压力与挫败感,已有34.6%的女大学生感到“焦虑”,52.2%的女大学生感到“愤怒”,41.1%的女大学生感到“恐惧”,以及20.2%的女大学生感到“抑郁”,甚至出现“自杀”等严重心理问题。表4 通过亲友等关系介绍求职项目性别内比重通过亲友关系求职是否男14.3%85.7%女41.7%58.3%总计31.6%68.4%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剖析对于女大学生“普遍弥散的、无所不在的”的就业性别歧视,是导致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最根本原因。根据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 “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是指基于性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后果是取消或损去就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但“基于特殊工作本身的要求的区别、排斥或特惠,不应视为歧视”。正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