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总需求教学幻灯片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581981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总需求教学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五章总需求教学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五章总需求教学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五章总需求教学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五章总需求教学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总需求教学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总需求教学幻灯片(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总供给 总需求模型,第一节 总需求函数,第一节 总需求函数,一、总需求函数的意义,什么是总需求函数?,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社会总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水平,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像微观经济中的需求曲线一样,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出的总需求量与一般价格水平的关系。,第一节 总需求函数,二、总需求函数的推导,总需求曲线可以由两种方式推导出:,总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可以是直线型的,也可以是曲线型的。,AD,O,P,第一节 总需求函数,第一节 总需求函数,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总需求曲线移动的效应,第二节 总供给函数,第二节 总供给函数,一、总供给函数的意义,第二节 总供给函数,二

2、、总供给曲线的推导,总供给曲线可由微观经济学中所分析的单个厂商供给曲线的总和推导而出。 它可分为三个部分:有超额生产能力的平缓部分、接近全部生产能力的倾斜部分和生产能力充分利用的垂直部分。,总供给曲线,P,AS,O,AS,供给曲线由三段构成。 水平段:凯恩斯供给曲线 (代表资源大量闲置浪费) 倾斜段:短期供给曲线 (代表资源接近充分 利用) 垂直段:长期供给曲线 (代表资源已经充分利用,即充分就业点,此时的国民收入为潜在国民收入) *绝大多数国家的供给状况为倾斜段,除价格之外的其他影响供给量变化的外生变量的改变将导致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这些因素主要有:技术水平的变化、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厂商承

3、担风险意愿的变化等。,第二节 总供给函数,三、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第三节 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均衡及政策效应,第三节 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均衡及政策效应,一、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假设某一价格水平下,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则实现了市场的均衡,由此确定了均衡的价格水平和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一方面,价格水平下降使实际工资提高,从而使劳动需求减少,就业减少,总供给减少;另一方面,价格水平下降使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使利息率下降,投资支出增加,总需求进一步增加。,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第三节 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均衡及政策效应,二、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均衡的变化 产品市场

4、的均衡由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因此,总需求曲线或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将导致均衡的变动。,总需求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AD曲线的移动,AS,AD, AS(Y),O,P,P1,P0,P2,E0,E2,E1,AD2,AD0,AD1,Y2,Y0,Y1,总供给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AS曲线的移动,第三节 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均衡及政策效应,三、均衡的约束需求约束均衡,如果价格水平粘着在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水平以上,在这一价格水平上总需求量小于总供给量,那么产出将等于该价格下的总需求水平,这种情形被称作需求约束均衡。 在需求约束的情况下,旨在刺激总需求的扩张性经济政策所导致的总需求曲线的右移,将提高产出

5、水平。而旨在刺激总供给的扩张性经济政策所导致的总供给曲线的右移,则对产出没有影响。,第三节 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均衡及政策效应,三、均衡的约束供给约束均衡,如果价格水平粘着在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交点以下时,总供给量小于总需求量,那么产出将等于该价格下的总供给水平,这种情形被称为供给约束均衡。 在供给约束均衡的情况下,旨在刺激总需求的扩张性经济政策所导致的总需求曲线的右移除了将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拉大之外,对产出没有任何影响。而旨在刺激总供给的扩张性经济政策所导致的总供给曲线的右移,则将导致总产出的增加。,第三节 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均衡及政策效应,四、政策效应分析,政策效应分析,在前面的两个模型

6、中分别研究了财政政策效应和货币政策效应。在这两个模型中,均假定价格水平不变。现在放松这一假定,在考虑价格因素的情况下进一步研究政策效应。 下面我们要关注的是:同样的政策由于经济运行于不同的区域而政策效应就不同。 1、极度萧条区的政策效应。 极度萧条区指经济运行于水平段总供给曲线区。扩张政策使总需求曲线右移,产出效应增加,价格水平效应为零。 2、小于充分就业区的政策效应。 小于充分就业区是指经济运行于上倾段总供给曲线区。扩张政策既有增加产出的效应,也有价格水平上涨的效应。,充分就业区指经济运行于垂直总供给曲线区。扩张性政策只有价格上涨效应,而产出效应为零。 以上讨论表明,对扩张性(当然也包括收缩

7、性)政策效应不能一概而论。 政策能否取得好的效应(小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增加效应或充分就业时的价格水平下降效应)至少应取决于政策制定者对政策 实施时经济运行的区段所作的正确判断。,3、充分就业区的政策效应。,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政府会采取收缩总需求的政策,降低通货膨胀率,实现物价稳定。 紧缩总需求的政策能否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政策力度。 如果紧缩总需求的政策力度是适宜的,那么,紧缩总需求的政策在导致价格水平下降的同时,不会牺牲产量(即总产出水平保持不变)。 如果政策力度过大,那么,紧缩总需求的政策在导致价格下降的同时,会促使产量水平降低,失业率上升。这样,反而损害了宏观经济的运行。,4、

8、紧缩的政策效应。,课外阅读材料:中国通货收缩的形成机制,在出现目前通货收缩之前,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一直在上升。 在20世纪90年代造成中国企业单位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工资增长过快和资本使用效率明显下降。 在实行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时期,利息率过高可能也是企业成本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生产成本的上升,企业亏损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在中国,面对生产成本上升所造成的经济效益的下降,由于种种制度性约束,经济效益极低以致严重亏损的企业往往不能或不愿像正常市场经济下的企业那样退出市场,而是依赖银行贷款和政府补贴苟延残喘,这样总供给曲线就不会向左上方移动(或仅有不充分的移动)。,在图中,我们可把 AS

9、曲线定义为生产成本上升之后的无亏损总供给曲线。实际的总供给曲线是AS曲线。 由于没有企业退出生产,实际总供给曲线始终保持在 AS 的位置上,而不会左移到 AS的位置上。 此时,物价就只能继续维持在 P 的水平上,许多企业也就无法通过价格的上升而改善经济效益。 从整个经济上看,由于亏损企业并未退出生产,许多劳动生产率较高本来可以避免亏损的企业也变成了亏损企业,从而造成整个经济的亏损面大大增加(全部亏损企业的产出量为y-y )。,许多企业因缺乏资金和负债率过高而减少了固定资产投资,而银行也不愿再给亏损企业提供贷款。 企业亏损和企业减亏的某些措施,如减少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奖金和职工下岗待业等虽未能有

10、效降低企业成本从而减少亏损,但却导致了工人收入的减少和预期收入的减少,从而间接导致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减少。 企业亏损所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减少意味着总需求曲线的左移。 在总供给曲线不变(或左移幅度不大)的情况下,总需求曲线的左移必将导致物价水平的下降,物价水平的下降必将导致企业亏损状况的进一步恶化,而企业亏损状况的恶化又将导致总需求的进一步减少和物价水平的进一步下降。,这样,一个物价持续下降的恶性循环便形成了。因而,中国当前的通货收缩绝不仅仅是一个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造成中国当前通货收缩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亏损,在于企业成本上升所造成的企业利润率和资金回报率的下降。 (引自 余永

11、定 :“打破通货收缩的恶性循环”经济研究,1998年第7期。),林毅夫评论:,余永定构造的具有微观基础的 ASAD 框架,在分析中国通货紧缩的逻辑链条上,有三个外生环节: 所有的亏损企业都不能退出,供给曲线不动,这是制度方面的外生条件; 通货紧缩发生之前中国企业单位成本一直在上升,而且是普遍上升; 连续几年的紧缩政策,导致企业亏损,工资减少,员工需求和企业自主投资下降,需求曲线左移。 然而,事实上,不是所有所企业都不能退出。当前整个经济当中,非国有企业举足轻重,而 这些非国有企业向来没有政府保护,亏损时退出是 理所当然的。,而且,就国有企业来说,自90年代中期以后,退出的情形也是很普遍的。以工

12、业企业为例,1996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个数为12.76万个,雇佣4278万人,1998年时,企业个数仅剩6.47万个,雇佣2721万人,退出的比例分别高达49.3和36.4,而这些退出正好是发生在我国出现通货紧缩之时。 如果包括工业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退出机制都存在,那么,这篇论文立论的前提就不存在了。 此外余永定认为,经过 5 年的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之后,总需求曲线大幅左移,甚至出现了过度左移。 根据我本人对统计资料的分析,除了1989年,中国的年度消费增长率一直为正,即使在通货紧缩已经相当严重的1997年、1998年,增长率仍然达到4.2和5.6,1999年则高达10,比1979年到19

13、98年间的平均7.1高出40。 所以认为总需求大幅左移,也与事实不符。,在我国这场通货紧缩中,伴随物价负增长的却是国民经济相当快速的正增长,也就是说消费和投资都还在相当快速地增长。 因此,我国当前通货紧缩的触发原因不可能在需求面。 只有供给的突然增加(而不是需求的突然萎缩)所造成的供给大于需求,才有可能在物价不断下降的情况下,经济还保持正的增长。 这是因为供给的突然增加并不减少居民的财富,所以,消费可以继续正增长。 另外,企业的投资尽管会因过剩生产能力的存在而下降,但政府投资的增加抵销掉部分企业投资的减少,进而使总的投资需求还以正的速度增长。 当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均有正增长时国民经济才有可能维

14、持正的增长。 (摘自中国经济学1999,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阶 段 小 结(3、4、5章),在国民经济总量关系中,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表示的国民收入是反映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国民收入的决定不仅取决于商品市场上投资和储蓄的水平,而且取决于货币市场上利息率的水平,以及社会产品的总供给能力与价格水平。 二部门经济中,在不考虑货币因素对国民收入水平决定影响的前提下,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说明了当投资不变时,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储蓄等于投资。 在考虑利息率和投资变动时,ISLM 模型说明了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不仅要以储蓄等于投资为条件,而且还要以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为条件,即要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在进一步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以及价格水平的决定问题时,ADAS 模型说明价格水平和均衡国民收入水平是由总供给和总需求共同决定的,并随着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分析既确定了影响国民收入水平的因素,又反映了这些因素与国民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政府制定和采取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