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580380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86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解析】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准解析】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准解析】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解析】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合作一中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月考高二地理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20 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 读某区域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所示区域 的 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 A. 梯田层层稻花香B. 草原茫茫牧牛羊 C. 翠竹青青有人家D. 山歌阵阵采茶忙 2. 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 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 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 区土壤盐渍化普遍 3. 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 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 C. 区河流含沙

2、量大,有结冰期 D. 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答案】 1. D 2. B 3. C 【解析】 【1 题详解】 由图中经纬度可知 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北部),土壤呈弱酸性 ,适于种植 - 2 - 茶叶 ,故山歌阵阵采茶忙。D 对。梯田层层稻花香出现在南方地区;草原茫茫牧牛羊主要在内 蒙古地区;翠竹青青有人家主要在南方地区;故选D。 【2 题详解】 由图中经纬度可知常绿阔叶林主要出现在南方地区,与题不符合; 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严重,正确;泥石流、滑坡灾害主要在降水较多的山区较多,不对;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 在干旱、半干旱的北方地区,不对。故选 B。 【3 题详解】 由

3、图中经纬度可知 位于华北平原,河流含沙量大,冬季温度低,河流有结冰期(部分地段 发生凌讯现象) 。故选 C。 2017 年 8 月 8 日 21 时 19 分 46 秒在四川省北部的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 级地震, 震源深度 20 公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人们在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 地理信息系统 B. 全球定位系统 C. 遥感技术 D. “数字地球”系统 5. 上题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A. 传感器B. 卫星系统C. 地面装置D. 信号发射 装置 6. 在震区被困灾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 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

4、主要是( ) GIS GPS RS GPRS A. B. C. D. 【答案】 4. C 5. A 6. D 【解析】 【4 题详解】 地震发生后,可利用遥感技术第一时间获取震区的卫星影像图,从而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依 据,C 正确;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查询与分析,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 的定位与导航(突出于“点”的定位),数字地球系统是指将地理信息数字化后,利用计算机 系统进行管理的一种技术。ABD 错,故选C。 【5 题详解】 在遥感技术中,最为关键的装置是传感器,A 正确, BCD 错,故选A。 【6 题详解】 - 3 - 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要获取被困人员的精确位置,

5、需要用到GPS 技术;获取被困人员所 在区域的信息,需要利用RS技术;确定最佳救援路线,需要用到GIS 技术,正确;地 理信息技术中无GPRS 技术,错。故选 D。 【点睛】 RS、GPS、GIS 技术对比总结如下表: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差异显著,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人类活动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面 小题。 7. 广东人经常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形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植被B. 土壤C. 气候D. 地形 - 4 - 8. 我国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形成这 种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降水 B. 地形 C. 土壤

6、 D. 热量 【答案】 7. C 8. A 【解析】 【 7 题详解】 自然环境的差异对人们的饮食文化习惯有较大的影响,广东气候炎热,四川的气候湿热,故 广东人爱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这主要与其气候有关,故选 C。 【8 题详解】 造成水田农业(800 毫米以上)、旱地农业(大于400 毫米、小于800 毫米)和畜牧业(大于 200 毫米小于400 毫米)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的差异。地形、土壤、热量不是主要原因。 故选 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结合所学的自然地理知识与当地的地域文化相联系,能够正确地 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试题注重地理知识的实用性,较好地贯彻新课改理念,试题难度也不

7、大,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9.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和当地民居搭配不相符的是( ) A. 西双版纳竹楼B. 江南地区尖顶屋 C. 陕北延安窑洞D. 云贵高原蒙古包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自然环境。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无可避免地打上各地 自然条件的烙印。西双版纳气候湿热,主要以竹楼为主;延安气候干旱,立土结构,主要以- 窑洞为主;江南属于亚热带地区,尖顶楼是降水丰沛地区的典型民居,故选项ABC符合题意。 蒙古包为内蒙古高原的民居风格,故D不符合。故答案选D项。 下面两图分别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5

8、- 秦汉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 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 10. 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 的 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组合合理的是( ) A. 草地减少过度开垦B. 耕地增加草地退化 C. 荒漠扩大水土流失D. 森林减少矿山开采 11. 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图中大河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 响叙述正确的是( ) 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口海岸线后退径流季节变化减小通航能力下降 A. B. C. D. 【答案】 10. A 11. C 【解析】 考查植被破坏的原因及影响。 【10 题详解】 由图示对比可以看出,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森林和草原面积减少

9、, 农业用地和沙漠面积增加,是毁林开荒、过度开垦,破坏了森林和草原。A正确,故选A。 - 6 - 【11 题详解】 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森林和草原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 沙量增大;河床淤积,通航能力下降,正确;每年注入大海泥沙量增多,河口海岸线前 进;河流的季节变化增大,错误。故选C 。 俄罗斯历史上曾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在垦荒初 期, 人们没有考虑垦荒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 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结果导致 生态平衡失调。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该垦荒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 森林破坏B. 水土流失 C

10、. 土地荒漠化D. 湿地萎缩 13. 当地出现该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 过度放牧B. 过度樵采 C. 过度开垦D. 过度灌溉 【答案】 12. C 13. C 【解析】 【12 题详解】 该垦荒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不合理的垦荒易导致土地荒漠化,C对;该地降 水少,湿地、森林少;水土流失主要在降水较多的地区;其余选项可排除。 【13 题详解】 据材料“垦荒”可知是过度开垦,C 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在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 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实验,下图示意风速为 11 m/ s 时在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 流场

11、。 - 7 -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 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A. 高空输沙量B. 近地面输沙量C. 地表粗糙度D. 风沙活动 高度 15. 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能 A. 稳固沙土B. 削减风力C. 减少水分蒸发D. 适应恶劣 环境 【答案】 14. B 15. D 【解析】 【14 题详解】 石方格沙障使近地面风速下降,能有效降低近地面输沙量,B 对。对高空输沙量影响不大,A 错。增加了地表粗糙度,C 错。对风沙活动高度影响不明显,D 错。据此分析选 B。 【15 题详解】 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分布区不适宜林木生长,说明石方格沙障更利于适应恶劣环境。 但石方格沙障在稳固沙土

12、、削减风力、减少水分蒸发方面,不如林木效果好,据此分析选 D。 【点睛】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和经验 干旱、半干旱流沙地区飞机播种、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等造林技术世界领先 宁夏中卫沙坡头采用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 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 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有毛或细刺;或者退化无叶,以减 - 8 - 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 “三北”防护林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16. 下面图示区域西部山区是我国重要的林果业基地,也是重要生

13、态保护区。图示区域西部 森林的环境效益是( )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防风固沙,减轻东部地区的风沙危害 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调节气候,减轻东部地区寒潮影响 A. B. C. D. 17. 下列描述与我国西北内陆实际最不相符的是( ) A. 气候干旱,降水少B. 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C. 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强烈D. 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答案】 16. A 17. B 【解析】 16 题详解】 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西部山地为太行山,森林的环境效益是涵养水源,保护水 土;防风固沙,减轻东部地区的风沙危害,、正确。净化空气,吸烟除尘是城市绿地的 功能;可以调节气候,但不能

14、减轻东部地区寒潮损失,、错误。故A正确。 【17 题详解】 西北内陆地区,离海远,故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稀少,土壤贫瘠; 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流水作用弱,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强烈。故B 与实际不符合。 - 9 - 故选 B。 河西走廊属于甘肃省率先脱贫奔小康的地区,也是西部大开发的热点地区。但在经济发展中 对资源利用不合理,防护林网建设滞后。民勤县在20 世纪 50 年代种植的沙枣林至今已有近 一半消失,从而导致风沙肆虐频繁,土地荒漠化严重。为此,甘肃省委、省政府近年提出要 再造河西,现在,河西走廊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实施再造林工程。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8. 沙枣林

15、死亡的原因可能是 ( ) A.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B. 病虫害灾害 C. 林带过大、过密,林水矛盾突出 D. 全球气候变暖,气候过于湿润 19. “再造河西”反映了西部大开发中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 A. 大力开荒B. 开发资源C. 发展交通D. 改善生态 系统 【答案】 18. A 19. D 【解析】 【18 题详解】 从材料中可看出,沙枣死亡的原因应是人为原因;河西走廊气候干旱,可能是水资源不合理 利用, A 正确。 【19 题详解】 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中首先解决的问题是改善生态系统,D 正确。 20.人类开发是雨林被破坏的直接原因。读“亚马孙河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

16、增长与雨林被砍 伐关系图”,回答以下题。 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 ) A. 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 B.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C. 碳氧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 - 10 - D. 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亚马孙河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被砍伐关系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全 球气候变暖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等这些影响都是其间接 影响,故AB错误;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会使其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降低,氧气制造能 力降低,从而直接破坏全球碳氧平衡,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故C 正确;厄尔尼诺现 象是自然现象和亚马孙雨林的破坏没有关系,故D错误。 【点睛】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的大幅减少将直接破坏该区域对二氧化碳固定和转化能力,使 其氧气制造能力降低,从而打破全球的碳氧平衡,使大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