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山地回忆》课件2 北师大版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573870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山地回忆》课件2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山地回忆》课件2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山地回忆》课件2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山地回忆》课件2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山地回忆》课件2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山地回忆》课件2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山地回忆》课件2 北师大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抗日志士。 1939年起开始小说创作,著有短篇小说集荷花淀芦花荡、嘱咐、采蒲台,后汇集于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村歌,长篇小说风云初纪等。 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孙犁的小说有诗体小说之称。,生平经历,12岁在安平县城上小学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对他有很大影响。他一直相信艺术为人生的主张。 孙犁14岁考入保定育德中学。学习期间,开始阅读社会科学、文艺理论著作和一些苏联文学作品,扩大了他的视野,并为后来的创作和评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高中毕业

2、后无力升学,流浪北平,在图书馆读书或在大学旁听,曾用笔名“芸夫”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还先后在市政机关和小学当过职员。 1936年暑假后,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在这里他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 后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创作概况,孙犁的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短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孙犁的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

3、情景。 茅盾说过:“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反映社会主义跃进的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荷花淀派,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 此派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 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 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乡土文学,“五四”以来的小说创作中存在一条乡土文学的脉络。 鲁迅先生最早即被称为乡土艺术家,

4、他本人也曾从乡土文学的角度评述过文学研究会的一些青年小说家的作品,之后有更多人写出这类小说。 他们主要写的是农村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风土人情。例如鲁迅等人之写浙江,沈从文之写湘西,萧红萧军等人之写东北,以及蹇先艾之写贵州,废名之写湖北等等,留下了一系列的优秀作品。 从这个意义上看,赵树理之写山西,孙犁之写河北,各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物风情,继承了乡土文学的特点,进入这重要的传统。但他们又有较大的差别。,乡土文学,上述乡土文学作家,当他们写作时,都已离开故乡,寓居各地,鲁迅先生曾将这种作品与“侨寓文学”相比。他们的作品也因之较多流露对故土的离愁别绪,怀念中还时感失落,鲁迅先生曾评述到蹇先

5、艾“心曲的哀愁”,许钦文“无可奈何的悲愤”,还评述到萧军“和失去的天空土地,受难的人民”“搅成一团,鲜红的在读者面前展开”的“作者的心理”。 赵树理、孙犁等人就不同了,他们都身处故乡,生于斯、长于斯、生活战斗于斯,作品中自然表现出与上述作家完全不同的心情和精神。作为“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写作风格,对后来写作农村题材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学目标,一、认真诵读作品,把握人物形象。 二、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三、初步了解作家的创作倾向和艺术特色。,教学重点,一、介绍作者和乡土文学。 二、分析妞儿的性格特点。 三、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 四、总结孙犁的创作特点。,故事背景,

6、故事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而且是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阅读课文,回答本文写了哪两件事?并分析 各自的叙事要素。,一是“我”为进城来 的农民代表买布 二是当年一个小姑 娘给“我”做袜子,划分层次,概括大意,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写想买布送人。 第二部分:(从“就是因为袜子”到“激荡着我对那女孩的纪念”)写回忆一双布袜子的往事。 :(到“永远不能分离了”)写女孩子决定给“我”做布袜子。 :(到“我穿上了布袜子”)写女孩子给“我”做布袜子。 :(到“纺、拐、浆、落、经、镶、织”)写“我”帮女孩子父亲贩枣子赚了钱, 为女孩子买了织布机。 :写布袜子的下落。 第三部分:(从“开国典礼那

7、天”到“结尾”)写买布送人。,分析人物形象,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女孩子,她没有姓名,她的父亲也只是称呼她“妞儿”,这是极为普通的称呼,几乎可以用在所有的女孩子身上,这是孙犁小说常用的手法,例如荷花淀里的几位可爱的女子也大多没有姓名,这说明这个或这些美丽动人的人物,只是冀中地区千百万美丽动人的人民的代表和缩影,但她或她们又绝不是一个“集合概念”,而是一个或一些有着丰满形象的人物。 我们从这篇小说的叙述和描写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那位女孩子的形象。,女孩子性格特征:,一是爽快率直,甚至还透着点泼辣。 她在河边洗菜,“我”在她的上水洗脸,她就不高兴了。于是朝我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8、!”当她听到“我”的“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的辩解时,更加恼火了:“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不仅毫不让步,反而有些“得理不让人”了。这就是“我”和她的初次见面的情景,初看起来,这个女孩子简直太过厉害,很不友好,很快我们就发现不是这样,这只不过是她坦率的性格的自然外露而已,正如她的姥姥说的“她不会说话”(意思是不懂得婉转,没有世故)。这样写,也有点“欲扬先抑”的意思。,女孩子性格特征:,二是质朴善良。 这可以从她给“我”做袜子(使她的父亲没有袜子穿了),给“我”做好吃的(引起她父亲跟着“沾光”的议论)等情节中看出。 三是勤劳能干。 她不仅会干一般的家务活计,任劳任

9、怨,而且要强好胜,什么都想学会。她四天的功夫就用手工缝制出“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的袜子,有了织布机,她就很快地“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这最后几个动词,一字一顿,很有感染力,尽管中间有些工序我们难以确定其准确含义,但我们读后分明感受到她的勤劳和智慧,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啦,依旧“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女孩子的笑,“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说着就笑的弯下腰去” “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占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女孩子接下去,笑了”。 她的笑是那样的开朗、无遮无挡,就像开在深山石崖上的山花,灿烂、自然。

10、,小结,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我们看到了一个爽朗、热情、善良的妞儿。 这也体现了孙犁小说的一贯风格:以女性为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写出人物的心灵美,性格美,人情美。 因为在孙犁看来,女性往往是真善美的化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她们付出的代价、牺牲往往比男人更多,不仅要肩起革命与劳动生产两副重任,而且还要照顾老人,抚育后代。 因此,孙犁在表现女性时,“用的多是彩笔,热情地把她们推向阳光照射之下,春风吹拂之中”。,小结,总之,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我们可以知道,孙犁的小说,不论是写孩子、妇女,还是干部、战士,都始终洋溢着生活的深情,人的深情,主要表现为在浓厚时代

11、气氛下人民大众与革命者之间的血肉情谊。孙犁理解这些,热爱这些,歌颂这些,他总是在生活之中,在人物之间,与他的形象共度艰辛,共享胜利。,清新自然的语言,孙犁的作品语言很有特色。现代文学史上,仅凭语言习惯和风格就可以判断出自那位作家之手的作品并不多,屈指可数的几位如鲁迅、沈从文孙犁无疑也是其中之一。 语言,尤其是对话,是孙犁创作中极为精心的方面。他的语言文字总是清新、明快、流畅,能描尽乡土生活的诗情画意,含蓄的情感又常真挚得深沉、浓郁,能表现出独特的文体美。缺少这些语言对话,便没有鲜明美好的人物形象,也没有这些动人的小说。,清新自然的语言,有些对话看似平淡,其实蕴涵深情。 例如下面这段对白:“可是

12、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不会买一双?”女孩子低声说。“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不会求人做一双?”“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这一组对话中,并无什么优雅的辞藻,可真是活灵活现,今天读来,只感到人物还栩栩如生。 “我”的话,句句仿佛是被动的回答,但巧妙地交代了时代或生活背景。 女孩子的话,一开始仿佛在试探,进行得很“慢”,等她知道了明确的答案,节奏突然变得很“快”。“我”可以帮你做,“我”家在什么地方,

13、“我”有布(也愿意给你使),尽管中间加入了不可或缺的动作,还是几乎没有余隙。仿佛不容对方考虑,事情就这么定了。可是等到“我”真的前往时,女孩子又说“你这人倒实在,叫你来就来了”。从这里,我们分明看到女孩子美好的心灵和矫羞的情态,真是回味无穷。,即使是交代性的语言,作家也不是随便苟且。 例如小说的最后说:“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 当年的女孩子早已为人妻、为人母了,可是美好的心灵和要强的性格没有变,由此可见,“我”怀念她,就是因为她的美好和进步,决没有什么个人的情愫。寥寥数语,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小说的叙述方式,从叙事的结构来看,课文像是烧饼夹

14、肉或汉堡包一样,把买布一事从中间劈开,放在文章首尾,而把内容最丰富的做袜子一事夹在中间。 买布一事本身是顺叙,做袜子相对买布的前一部分是倒叙;相对买布的前后两部分,又是插叙。 课文作这种安排,是为了首尾呼应,结构紧凑,自然圆合,也使叙事顺序有所变化,避免平板单调。 (这是回忆性记事文常用的形式),课文线索,山地回忆写了两件事,这里的线索是 两件事相隔八年,一在农村一在城市,用布把它们串联起来了: “女孩子给我”做袜子,用的是布,她这布是纺线换来的。后来“我”帮她父亲贩枣子赚了钱,给她买了织布机,她学会了织布。 八年后,“我”见到她爸爸穿的还是土布,于是想起当年的许多事,并打算买些“洋布”送给她

15、家。而她爸爸又希望多买点红布和黄布,做一面国旗。 这些事无不和布有关,布就成了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孙犁小说的特点,孙犁与他同时代的作家相比,有他自己独到的地方。 总的说来,孙犁的作品具有特殊的美感,他的作品,不仅有美的乡土、人物,美的思想感情,还有美的语言、文体,有人称他的小说为“散文化的小说”,甚至“诗化的小说”,都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使孙犁的小说建立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品位,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孙犁的成就,是他生活、思想、艺术长期积累凝聚的结果。,孙犁小说的特点,首先,孙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他长期生活在人民中间,与他们同呼吸,共患难。他对生活的体验、分析和研究,就是感情积聚的过程。

16、理解这一点,可以从他篇幅短小的作品入手。他的作品,未必有宏大的场面,曲折的情节,可是有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能使人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孙犁在文学和生活的路中说:“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极致。在一定的时代,在一定的环境,可以达到顶点。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我的文学创作,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这是对他的小说最好的诠释。,孙犁小说的特点,其次,孙犁善于表现生活中的美。 孙犁的小说,不写那些残酷的战斗,激烈的场面,血腥的遭遇。用他自己的话说,写的是“战争对人的生活,对人的心灵的影响”。这可以说是孙犁选取题材、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也就是独特的艺术角度。他更愿意写战争环境中人民群众多方面的丰富的生活情态,尤其热衷抒写女性的真善美。她们也参加战斗,但她们有他们的生活以至爱情;她们面对残酷灾难,她们更珍惜自己的希望和盼求、欢乐和幸福。而对这希望、盼求、欢乐、幸福的描写,正是孙犁作品中最美、最有特色的篇章。 他在孙犁文集自序里说:“我喜欢写欢乐的东西。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她们。”这道出了他善于写妇女形象的根由。,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