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6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572727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6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6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6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6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6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6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6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优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课程标准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学习要点 (1)欧共体的产生与发展。 (2)日本的迅速崛起。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二,一、资本主义世界的多极化 1.欧洲的联合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拓展延伸 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1)战后西欧大大衰落,失去了在世界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唯一的出路在于“联合”。 (2)两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人民反战情绪强烈,迫切

2、希望有一个和平的环境恢复发展经济。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既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又受到美国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的压力。,一,二,(2)概况: 经济联合: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后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三个组织合并成欧洲共同体。 政治合作: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从20世纪70年代起,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共同政策,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一,二,2.日本的崛起 (1)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

3、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8年后,适应“冷战”的需要,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 日本政府制订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一,二,(2)表现: 经济上,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政治上:日本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并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深度点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崛起和发展,与美国的扶植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战后日美关系

4、亲近的历史根源。,一,二,二、第三世界的崛起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 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一,二,2.标志不结盟运动形成 (1)概况: 形成:1961年,在南斯拉夫等国的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决心共同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它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发展: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

5、,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一,二,(2)意义: 不结盟运动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拓展延伸 不结盟的含义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行全面彻底裁军,销毁核武器。,问题1,问题2,问题1,问题2,问题1,问题2,【例题1】 某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报告中,他们提到“欧共体的成立”“不结盟运动兴起”“日本经济实力增强”等关键信息。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A.美国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动摇 B.世界两极格局

6、的结束 C.世界“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D.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政治上奉行独立自主政策,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这有利于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结合各选项,历史小组研究的课题应是D项。 答案:D,问题1,问题2,(1)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强,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 (2)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经济上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以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3)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

7、,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了两极格局。 (4)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振兴,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5)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相对衰落。,问题1,问题2,【例题2】 下图为美国与四国(英国、法国、日本、联邦德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示意图。它表明() A.美国、西欧、日本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B.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C.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衰退 D.“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形成,问题1,问题2,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48年时,四国工业生产总值之和与美国差距较大,说明四国经济与美国差距较大;1970年时四国经济与美国差距逐渐缩小,体现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故本题选B项。 答案:B 点拨 多极政治力量的出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无论是欧洲走向联合,还是日本的经济崛起,乃至于第三世界国家反对大国政治的联合斗争,都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两极格局下出现的多极政治力量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较强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而它们又都致力于经济实力的壮大,因此发展经济力量成为其共性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