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低频治疗法培训讲学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566552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 页数:136 大小:9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低频治疗法培训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第三章低频治疗法培训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第三章低频治疗法培训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第三章低频治疗法培训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第三章低频治疗法培训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低频治疗法培训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低频治疗法培训讲学(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低频电疗法,许昌学院医学院 高秋珍,目录,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感应电疗法 第三节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第四节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 第五节 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 第六节 间动电疗法 第七节 超刺激电疗法 第八节 电睡眠疗法 第九节 直角脉冲脊髓通电疗法 第十节 高压脉冲电疗法,学习目标,1.掌握:低频电疗法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临床操作方法、适应症及禁忌症。 2.熟悉:低频电疗法的临床应用及治疗作用。 3.了解:低频电疗法的参数及治疗原理。,第一节 概述,一、概念 (一)低频电流频率的划分、定义 医学上把频率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称作低频电流(low frequency electroth

2、erapy)或低频脉冲电流。 应用低频电流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频电疗法(low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低频电流对神经肌肉的影响,1.对运动神经 1-10 赫兹 肌肉单个收缩 20-30 赫兹 肌肉不完全强直收缩 50 赫兹 肌肉完全性强直收缩,低频电流对神经肌肉的影响,2.对感觉神经 10-200 赫兹 产生镇痛和对中枢神经的镇静作用 50 赫兹 肌肉完全性强直收缩,低频电流对神经肌肉的影响,3.对自主神经 1-10 赫兹 兴奋交感神经 10-50 赫兹 兴奋迷走神经,低频电流对神经肌肉的影响,执业链接 A.1-10 赫兹 B.20-30赫兹 C.10-50赫

3、兹 D.50赫兹 E.10-200赫兹 1.低频电引起肌肉完全强直收缩的适宜电流频率是( ) 2.引起肌肉不完全强直收缩的适宜低频电流频率是( ) 3.兴奋迷走神经的适宜低频电流频率是( ) 4.兴奋交感神经的适宜低频电流频率是( ),D,B,A,C,第一节 概述,二、物理特性,第一节 概述,低频脉冲电流的参数,频率(f),周期(T),波宽,波幅,脉冲间歇时间,通断比,占空因数,(二)低频脉冲电流的参数及其意义,频率(f): 每秒钟内脉冲出现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由于哺乳类动物的神经的绝对不应期在1ms左右,相隔1ms以上的电刺激都能引起一次兴奋,因此低频脉冲电流的每一次刺激都能引起运

4、动神经一次兴奋。在临床,低频脉冲电流多用于镇痛和兴奋神经肌肉组织,常用100Hz以下的频率。,(2)周期(T):一个脉冲波的起点到下一个脉冲波的起点相距的时间,单位为ms或s。 周期T(秒)的倒数即为频率,如周期为1ms,其频率为1000赫兹,(3)波宽 每个脉冲出现的时间,包括上升时间、下降时间等,单位为ms或 。 不同波型的波宽计算方法不一致。对脉冲列,波宽也叫脉冲宽度(pulse duration); 要引起组织兴奋,脉冲电流必须达到一定的宽度。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所需的最小脉冲宽度不一样,神经组织可以对0.03ms有人认为0.01ms)宽度的电流刺激有反应,而肌肉组织兴奋必须有更长的脉冲

5、宽度和更大的电流强度。,(4)波幅:由一种状态变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量,最大波幅(峰值)是从基线起到波的最高点之间的变化量。 (5)脉冲间歇时间:即脉冲停止的时间,等于脉冲周期减去脉冲宽度的时间,单位为ms或s。,(6)通断比(ratio):是指脉冲电流的持续时间与脉冲间歇时间的比例。 (7)占空因数(duty cycle):是指脉冲电流的持续时间与脉冲周期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第一节 概述,(三)低频电流的特点 1. 低频率、小电流,电解作用较弱 2. 电流强度或电压可变化 3. 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4. 无明显热作用,第一节 概述,二、低频电疗的分类,主要用于刺激神经

6、肌肉、使肌肉收缩,主要用于镇痛或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主要用于促进骨折和伤口愈合,以其专项治疗作用命名,低频电疗的分类,第一节 概述,四、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1、兴奋神经肌肉组织 细胞或组织具有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既具有兴奋性。 频率在1000赫兹以下的低频脉冲电每个脉冲都可以引起一次运动反应。 不同类型的低频电流的波形、强度、持续时间的变化对神经肌肉刺激的反应也各有不同,达到不同的治疗作用。,2、镇痛 (1)即时镇痛作用 在电疗中和电疗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产生的镇痛作用。 原因:神经机制-闸门控制学说 体液机制-内源性吗啡样物质 (2)累积性镇痛作用 多次治疗后的积累镇痛作用 原因:长期刺激

7、,改善局部血液循环,3、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1)轴突反射 低频电流刺激皮肤同时,也刺激与小动脉壁相连的同一神经元轴突传导,使小动脉壁松弛而扩张 (2)刺激感觉神经-释放小量的P物质和乙酰胆碱等,使血管扩张。 (3)刺激皮肤-释放组胺,使毛细血管扩张。,(4)刺激使肌肉产生节律性收缩-产生乳酸、ADP、ATP等强烈扩血管作用的代谢产物。 (5)抑制交感神经而引起血管扩张 间动电流-作用于颈交感神经节,使前臂血管扩张 低频电流调制的干扰电流-作用于高血压患者的颈交感神经节可使血压下降。,第二节 感应电疗法,第二节 感应电疗法,应用感应电流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感应电疗法(faradizat

8、ion)。感应电流是1831年由法拉第发现,又称为法拉第电流。该疗法是最古老的一种低频电疗法,一直使用至今。,概念,第二节 感应电疗法,一、物理特性 感应电流是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的一种双相、不对称的低频脉冲电流,双相是指它在一个周期内有两个方向(一个负波、一个正波)。不对称是指其负波是低平的,正波是高尖的。其低平部分由于电压过低而无明显的生理与治疗作用。,感应电流的周期在12.515.7ms之间,其尖峰部分类似一狭窄的三角形电流,t有效(正向脉冲持续时间)为12ms。峰值电压约4060伏。 它的频率在6080Hz之间,属于低频范围。 也有人将频率50100Hz,t有效0.11ms的三角波或锯龆

9、齿波统称为感应电流。,第二节 感应电疗法,二、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一)治疗原理,(1)电解作用不明显因感应电流是双相的,通电时,电场中组织内的离子呈两个方向来回移动,因此感应电引起的电解远不如直流电明显,2.有兴奋正常神经和肌肉的能力 为了兴奋正常运动神经和肌肉,除需要一定的电流强度外,尚需要一定的通电时间。如对运动神经和肌肉,脉冲持续时间(t有效)应分别达到0.03ms和1ms。感应电的高尖部分,除有足够的电压外,其t有效在1ms以上,因此,当电压(或电流),达到上述组织的兴奋阈时,就可以兴奋正常的运动神经或肌肉。,第二节 感应电疗法,电兴奋治疗,防治肌萎缩,训练肌肉 做新的动作,防治粘连

10、 促进肢体血液和淋巴循环,镇静止痛,治疗作用,1、防治肌萎缩,当神经损伤或受压迫时,神经冲动的传导受阻,这时脑的冲动就不能通过损害局部而达到该神经支配的肌肉,结果随意运动减弱或消失,或因较长时间制动术(如石膏绷带、夹板等)后出现的废用性肌萎缩等,此时,神经和肌肉本身均无明显病变,故可应用感应电流刺激这种暂时丧失运动的肌肉,使之发生被动收缩,从而防治肌萎缩。,2、训练肌肉做新的动作,使用于神经吻合术或肌肉组织术后 建立新的运动,3、防治粘连和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感应电刺激可加强肌肉活动,增加组织间的相对运动,可使轻度的粘连松解。 同时当肌肉强烈收缩时,其中的静脉和淋巴管即被挤压排空,肌肉

11、松弛时,静脉和淋巴管随之扩张和充盈,因此用电刺激肌肉产生有节律的收缩,可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静脉和淋巴的回流。,4、镇静止痛,感应电刺激穴位或病变部位,可降低神经兴奋性,产生镇痛效果。临床上用来治疗神经炎,神经痛和用作针刺麻醉,5、用于电兴奋治疗,如兴奋性神经衰弱-改善睡眠 腰肌扭伤-腰肌松弛,第二节 感应电疗法,三、治疗技术 (一)设备 1. 直流感应电流电疗机 2. 输出导线 3. 衬垫 4. 电极:金属电极片、手柄电极、滚动电极 5. 电极固定用品,(二)治疗方法 感应电治疗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与直流电疗法基本相似,唯衬垫可稍薄些。感应电流的治疗剂量不易精确计算,一般分强、中、弱三种

12、,强量可见肌肉出现强直收缩;中等量可见肌肉微弱收缩;弱量则无肌肉收缩,但患者有感觉。,第二节 感应电疗法,(二)治疗方法 1. 固定法 并置法: 两个等大的电极(点状、小片状或大片状电极)并置于病变的两侧或两端或在治疗部位。 对置法:主电极置神经肌肉运动点,副电极置有关肌肉节段区。 神经肌肉运动点,第二节 感应电疗法,(二)治疗方法 2. 移动法 手柄电极或滚动电极在运动点,穴位或病变区移动刺激(也可固定作断续刺激);另一片状电极(约100cm2)置颈背部或腰骶部固定。 3.电兴奋法两个圆形电极(直径3cm)在穴位、运动点或病变区来回移动或暂时固定某点作断续刺激。,执业链接: 感应电疗法中应用

13、移动法刺激下肢肌肉时,副电极应置于的是( ) A.肱二头肌 B.肩胛处 C.胸大肌 D.腰骶部 E.肱三头肌,D,第二节 感应电疗法,四、临床应用 (一)适应证 失用性肌萎缩、肌张力低下、软组织粘连、四肢血液循环障碍、声嘶、便秘、尿潴留、癔症等。 (二)禁忌证 有出血倾向、急性化脓炎症、痉挛性麻痹、严重心功能衰竭、皮肤破损、感觉过敏者、有心脏起搏器植入者、孕妇的腰骶部。,执业链接 感应电疗法的适应症包括哪些? A.急性化脓性炎症 B.软组织黏连 C.置入心脏起搏器者 D.疼痛引起的反射抑制肌肉收缩运动导致的失用性肌萎缩 E.四肢血液循环障碍,B、D、E,第二节 感应电疗法,(三)注意事项 1.

14、 治疗前应了解有无皮肤感觉异常,对于感觉减退的患者应避免电流强度过大导致电灼伤。 2. 治疗中电极应避免放置于伤口及瘢痕,避免电流集中引起灼伤。患者不可移动体位及接触金属物品。 3. 电极放置在颈部时,电刺激有时可引起咽喉肌、膈肌痉挛,引起呼吸、血压、心率的改变。 4. 治疗癔症时需适当增加刺激强度,采用肌肉明显收缩的电流强度为宜,并配合暗示治疗。,处方举例: 尿潴留 感应电流作用于下腹部。以两个100150cm2的电极分别置于下腹膀胱区及腰骶部。电流强度以引起腹肌收缩为准。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第三节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第三节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骨骼肌或平滑肌

15、以恢复其运动机能的方法,称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erve Muscle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或电体操疗法。,概念,第三节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一、物理特性,物理特性,1、波形 不对称双相方波:用于小肌肉的刺激,有阴阳极之分。 对称双相方波:用于大肌肉和肌群 2、脉冲宽度 袖珍型:0.2-0.4ms 大型:0.05-100ms 3、频率:100Hz 4、占空系数和通断比 通断比为1秒:(11.5)秒 病情越重,占空因数和频率越低 5、上升时间:10500毫秒,第三节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二、治疗原理和治疗作用 治疗原理,直接刺激肌肉,Concept,改善血循

16、,肌肉节律性收缩,第三节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1. 治疗失用性肌肉萎缩。 2. 增加和维持关节活动度(ROM)。 3. 肌肉再学习和易化作用。 4. 减轻肌肉痉挛。 5. 促进失神经支配肌肉的恢复。 6. 强壮健康肌肉。 7. 替代矫形器或肢体和器官已丧失的功能,治疗作用,第三节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三、治疗技术 (一)正常神经支配肌肉电刺激疗法 1. 设备:国产直流感应电流仪或低频脉冲电流仪 2. 治疗方法 (1)电极放置 板状电极固定法:两个片状电极固定于肌肉两端 滚动电极法:阴极放肩胛间或腰骶部 运动电刺激法:单点刺激法,双点刺激法(肌腹两端) (2)治疗时间:6-15分钟/次,每日1-2次,20-30次一个疗程。,第三节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二)失神经支配肌肉电刺激疗法 1. 设备:国产或进口的专用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或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