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产权理论教学提纲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566168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产权理论教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第三章 产权理论教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三章 产权理论教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第三章 产权理论教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第三章 产权理论教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产权理论教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产权理论教学提纲(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 理:产权分析,第一节 产权理论概述 一、产权的内涵 产权是一个外来词,是作为财产权(财产所有权)或财产权利的简称。 经济学家对于产权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各有侧重,但都强调产权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其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不仅是人们对于财产使用的一束权利,而且确定了人们的行为规范,是一些社会制度。,产权与法权之间的关系,产权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法权是产权的法律硬化形式。产权属于经济基础范畴,法权属于上层建筑或意识形态,它必须以客观的产权为基础或反映对象。并且产权并不一定都及时地、充分地获得法权

2、形式。,二、产权的构成 (1)狭义所有权: 指在法律范围内,产权主体 把财产(产权客体)当作自己的专有物,排斥他人加以随意侵夺的权利。(2)占有权: 产权主体实际地或直接地掌握、控制或管理客体,并对它施加实际的物质的影响的职能。即事实上的管领力。,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每一种权利,根据财产关系的变化还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分解,产权分解的过程也就是权利界定的过程,产权的分解产生了多个权利主体。 产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离开了其他方权利主体,面对一个单独存在的权利主体,就无从谈及产权的归属问题。 产权学派并不把产权视为这几种权利的简单相加,而是深入分析可转让条件下产权的全部权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形态,以

3、及产权内部各种权利只的边界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三、产权的形式 (1)私有产权: 私有产权就是将资源的使用与转让以及收入的享用权界定给一个特定的人,他可以将这些权利同其他附着了类似权利的物品相交换,也可以通过自由合约将这些权利转让给他人,他对这些权利的使用不应受到限制。 私有产权意味着其权利的所有者有权排除他人行使这种权利。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权利都掌握在一个人手里。只要每个人拥有互不重合的不同权利,多个人对同一资源或资产行使的权利仍然是私有产权。私有产权的关键在于其对所有权利的行使的决策及其承担的后果完全是私人做出的。,(2)共有产权 是指权利分配给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共同体内产权是共

4、享的)。跟私有产权相比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共有产权在个人之间是完全不可分的。也就是说,每个人对此都拥有全部的产权,但这个资源或财产实际上并不属于任何个人。,共有产权形成的原因:,(1)建立和执行资源排他性权利出现了与其价值相比更高的交易成本。 (2)在特定区域内由政府颁布法律或由政府强制执行契约的交易成本很高。 注意:在完全私有产权与完全的共有产权之间存在着很多的中间形式(如有些产权在共同体内是共有的,但相对于共同体外的人群则是私有的)。,第二节 产权的功能与属性,一、产权的功能 总的来讲,产权之所以重要,在于其激励和约束功能。 (1)减少不确定性和降低交易费用 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进行选择所面临的

5、环境总是复杂多变的,因而总是充满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存在增加了人们的交易成本。 人们确定或设立产权,或者把原来不明晰的产权明晰化,就可以使不同资产的不同产权之间边界确定,这样大家都更能明白自己和别人的选择空间,也就意味着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减少和交易费用的降低。,(2)外部性内在化 产权的确立,最大的意义就是使经济行为的外部性内在化。产权具体规定了如何使人受益,如何使人受损,这样,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当事人的经济利益也就通过明确产权得到肯定与维护,主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也就得到了保证。,二、产权的属性,由于产权具有不同的形式或类型。因此,不同形式或类型的产权其属性和特征就不同。就私有产权而言

6、,它具有完备性、排他性、可分割性、可让渡性和清晰性;共有产权则不完全具备这些属性。,产权的完备性和残缺性,完备的产权应包括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如果权利的所有者对他所拥有的权利有排他的使用权、收入的独享权和自由的转让权,就称他的产权是完备的,如果这些方面的权能受到限制和禁止,就称为产权的残缺。 完备性的产权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产权残缺大致有两种情形(1)产权主体因界定、保护和实现权利成本太高而主动放弃一部分权利束。(2)外来的干预。尽管不能做到产权的完备性,但关键权利束的具备(如收益权、转让权等)的具备是有效产权的关键。,产权的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产权的排他性是产权激励和约束功能得以实现的关键。 所

7、谓产权的排他性(excludability)是指决定谁在一个特定的方式下使用一种稀缺资源的权利。即除了所有者以外没有其他任何人能坚持有使用同一资源的权利。产权的非排他性则意味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同时拥有控制同一资源的权利。产权的排他性实质是产权主体对外的排斥性或对特定权利的垄断性。 一个社会不可能使所有产权都具有排他性。产权排他性跟外部性问题密切相关。,产权的明晰性与模糊性,产权的明晰性与模糊性皆指权利束边界确定而言,它与产权的排他性与非排他性是一个等价的命题。 产权模糊有两种情形(1)权利归属关系不清;(2)财产在使用过程中,权利归属不清。 产权的明晰是有条件的,一是需要交易费用,二是受制于

8、一定的社会制度条件。,产权的可分割性和不可分割性,可分割性是私有产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而共有产权作为一个整体是排斥任何一个内部成员侵占、分割共有产权的,即共有产权具有不可分割性。 私有产权的可分割性是指对特定财产的各项产权可以分属于不同主体的性质。由于产权由权能和利益组成,所以,产权的可分解性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即权能的行使的可分工性和利益的可分割性。 显然,只有制度安排可靠,产权的分割才能发展和巩固。,值得注意的是:,产权的可分解性不是无限度的。因为产权的实质是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而产权主体是不能无限细分的。 不是任何一项产权都可以任意再次分解的。如狭义的所有权就不具备任意可分解

9、性。 产权的可分割性对产权的有效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只有当制度十分可靠,足以使分解财产的某些用处成为可能时,才能获得源于这种划分的收益。,产权的可让渡性与不可让渡性,产权的让渡是指产权的转手和交易。可让渡性也是私有产权的内在属性,它以产权的排他性为基础;而共有产权不具有可让渡性。 按产权的让渡时限可分为永久让渡和有限期让渡。狭义所有权的让渡必然是永久性让渡,其他权利的让渡可以采取有限期的方式。 有限期让渡发生的前提:(1)特定财产的权利体系发生分解;(2)信用关系产生和信用制度达到一定的完备度。,产权的让渡和交易对资源的有效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可让渡性是私有产权的内在属性,但并不意味着

10、私有产权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让渡的,私有产权的可让渡性有时可能受到限制,从而出现“所有权的残缺”。 在”所有权残缺“中,可让渡性的残缺对经济具有深刻的影响。,四、作为一种分析方法的产权理论,由于产权安排影响到资源配置,产出构成和收入分配,产权经济学强调财产权的买卖和分配而不是商品的买卖应当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现代产权理论强调了所有权、激励与经济行为的关系,对传统的生产和交换理论进行了拓展。,经济社会中的许多问题可以采用产权分析来分析。产权制度是经济运行的基础,有什么样的产权制度就有什么样的组织、技术及效率。,第三节 产权的起源与保护,问题:人类历史上的产权制度是如何产生的?人们为什么不能

11、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产权制度?历史上我们为什么不能总是选择有效率的产权制度?,一、产权的原始模型,探讨产权的起源问题。之所以被称为原始模型是因为没有考虑利益集团和社会制度的影响。 关于产权的理论,德姆塞茨,1967; 关于山区的狩猎区域与皮革贸易K. 科利克。 德姆塞茨认为:当内在化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产权就会产生,将外部性内在化。内在化的动力主要源于经济价值的变化、技术革新和相对价格的变化。,在人类发展史上,产权的形成或界定经历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外到内的过程。,(1)建立起排他性产权制度 人类社会早期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建立起排他性产权制度的历史 (2)建立起可转让的产权制度 产权

12、的交易、转让是与社会分工、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3)与各种组织形式创新联系在一起的产权制度的创立(如股份公司制度的建立),影响产权形成的因素,1. 技术 2. 人口压力 一是人口的增长导致资源的稀缺性;二是影响土地和劳动等资源的相对价格。 3. 资源的稀缺程度 4. 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原始产权模型的特点,(1)原始模型是最符合产权效率的标准模型。 (2)原始模型主要分析人类社会初始产权的形成或产权的形式。 (3)原始产权模型重点分析了排他性产权的建立过程 (4)原始产权模型不存在国家,因而不考虑政治、法律对产权的影响。,二、存在利益集团的产权模型,产权起源理论如果要做到

13、更为一般化,就必须包含利益集团理论。 产权的利益集团理论假设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是给定的,在此基础上解释政治市场上各个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许多产业中产权结构的形成。由于存在交易费用、搭便车和信息的非对称性,一些仅对特殊利益集团有利的产权安排给整个社会的产出会造成重大损失。,存在利益集团的产权理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1)有关利益集团形成的理论 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是以奥尔森为代表的集体选择理论和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理论。 (2)不同利益集团对产权形成的影响 (3)利益集团影响产权的途径与方式。,当产权模型引入对利益集团的分析以后,其结论与原始产权模型显然是矛盾的,不再符合效率增进的假

14、定。因为产权结构的形成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利益集团的影响。 利益集团影响产权结构通常有以下途径 : 在舆论上打着国家利益的招牌,进行院外活动;对新的进入者设置障碍;形成以行政垄断为支撑的产权结构,使得其他经济主体无法进入这些行业等。,三、存在国家的产权模型,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定义,国家是一种在某个特定地区内对合法使用强制性手段具有垄断权的制度安排。在任何长期变迁的分析中,国家模型都占据显要地位。 新制度经济学国家理论的特色表现为: (1)把国家视为一种组织 (2)揭示国家与产权的内在联系 (3)揭示了国家的内在矛盾,国家或文明为什么会有兴衰成败?奥尔森认为,影响国家命运的要素是“分利联盟”,所

15、谓分利联盟是指一批希望采取集体行动来增加自身收入份额的个人所形成的组织,分利联盟的行动不可避免地损害经济增长。斯蒂格勒也认为,在存在利益集团的情况下,国家的产权安排难以达到最优。,国家选择产权的制约因素,意识形态及宪政秩序 产权选择中的路径倚赖 国家的双重目标及其冲突对产权的影响。 财政约束 不同利益集团力量对比及对政府的影响。,二、产权保护,(一)产权保护的意义 有效的产权保护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乃至国家的竞争力。 带刺铁丝的发明 刘永好的故事,(二)产权保护的社会机制,(1)无国家社会的产权保护机制 囚徒困境 解决这个社会困境的途径:外部约束或培养某种内在的价值观念。 复仇群体 补偿

16、制度 横向忠诚,(2)有国家社会的产权保护,社会自发的保护机制无法支持非相关个体间复杂的交换关系。 由国家提供产权保护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国家既有生产性也有潜在的掠夺性。,三、资产属性与产权安排,(一)私人物品的产权安排 由于私人物品在消费上既具有竞争性又具有排他性,实行私有产权是有效率的。 如果对于具有竞争性的物品实行共有产权,就会导致“租值耗散”,(二)公共物品的产权安排,传统理论认为,公共物品由于消费和使用上的非排他性,由私人提供会导致搭便车问题,存在收费上的困难,因此适用于共有产权(由国家供给)。 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新制度经济学家的看法,(三)俱乐部物品的产权安排,特点是消费和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 产权安排是介于私有产权和共有产权的中间状态。俱乐部产权的共有程度与俱乐部成员的规模密切相关。如果俱乐部的成员过多,超过一定的临界点,就无异于完全的共有产权,当然,如果成员太少,就无异于完全的私有产权。,(四)动产和不动产的产权安排,不动产的产权界定交易费用小得多,比较容易确定排他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