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第一节)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528617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鞅变法(第一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商鞅变法(第一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商鞅变法(第一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商鞅变法(第一节)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商鞅变法(第一节)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鞅变法(第一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鞅变法(第一节)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内容标准,一、历史大背景:,春秋战国大变革时期,大发展 大变革 大动荡,奴隶制国家土地所有制,国王把土地分封给诸侯.世代相传.不能买卖,奴隶集体劳动,集体受剥削,商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商周的经济制度,井田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前2070,前1600,前1046,前770,前476,前221,夏,商,西周,东周,秦朝,1、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分别是什么?,考考你,2、图片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哪些方面的发展?,3、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生产关系怎样的变化? 又会对社会政治产生什么影响?,农工商,变化:促进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 11111111产生新的阶级:地主和自耕农,影响:生产力发展及新阶级力量的壮大,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大动荡大变革 大发展,经济上,政治上,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私田出现,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阶级关系:,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产生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政权,争霸战争的需要:为了在争霸中取得优势,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的改革,思想上,上层建筑,分封制、宗法制度崩溃,军事上:,百家争鸣思想解放 法家思想思想基础,根本原因: 内在动因: 经验教训: 思想基础:,生产力发展,富国强兵 争霸天下,各国 改革,法家思想,李悝,魏国李悝变法,吴起,楚国吴起变法,齐国邹

3、忌改革;赵国公孙连改革;韩国申不害改革,由春秋至战国各诸侯国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出: 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秦国的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 这正是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它又有哪些可能性呢?,一、历史大背景:,春秋战国大背景: 二、秦国国内背景: (1)秦国称霸西戎,但仍落后于东方。 (2)秦献公改革准备了必要条件 (3)秦孝公野心勃勃,立志变法强国 (4)其它条件: 国君比较集权、贵族势力较弱 民风淳朴、尚武精神 注重实用的法家思想易被接受,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商鞅舌战图,徙木立信,批驳守旧观点,宣传变法主张; 争取统治者(秦孝公)的支持;彰显诚信,保证变法民意基础,商鞅变法会遇到哪

4、些阻力呢?,旧贵族反对,老百姓不信任,舌战群臣,取信于民 南门徙木,商鞅舌战图 秦孝公在朝堂上召开宫廷会议,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讨论。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商鞅为实行新法,与他们展开了论战。经过对保守派的批判,商鞅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 可以反映出哪些问题?,反映的问题: 秦孝公对商鞅的支持商鞅变法的坚定信心,徙木立信,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宋)王安石商鞅,批驳守旧观点,宣传变法主张;争取统治者(秦孝公)的支持; 彰显诚信,保证变法民意基础,指导思想,宗旨,性质,范围,商 鞅 变 法,法家理论;,富国强

5、兵;,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方面。,2、变法内容,具体措施和内容,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奖励,第一阶段 前356年,第二阶段 前350年,废井田,开阡陌,推广县制,统一度量衡,改革特点,全面,“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彻底,核心,“农战”和“法治”,商鞅变法的内容,经济改革 政治改革 思想文化 改革旧俗,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实行什伍、连坐制度,推广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 二男分户的“分异令”,制定秦律,)废井田 开阡陌,提高生产积极性, 增强国家实力,

6、1、经济方面(富国),)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提高生产积极性,二、改革的内容,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3)统一度量衡,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积极:,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消极:,阻碍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 影响最大的措施,)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严格户籍制度,实行什伍制度,增加士兵勇气, 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兵源得到可靠保证,2、军事方面,)严肃军纪,提高军队战斗力,)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2

7、)严格户籍制, 什伍连坐制,增加士兵勇气, 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加强了对人民控制 兵源得到可靠保证,3、政治方面,3)废分封,行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商鞅变法的措施与作用归纳,三.富国.强兵.集权:商鞅变法的内容,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严禁私斗 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普遍推行县制,国君直接任命县令,烧毁不合地主利益的诗书; 根据法经制定秦律,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推行小家庭政策,(旁白:一农户家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主人忙 着迎接客人,邻里纷

8、纷道贺) 张三:祝贺你啊,同魏国这一仗,你立了大功,郡守 赏你二级爵位,还有9亩田宅,真羡慕你啊!主人:同贺同贺!去年你向国库上缴了那么多粮食, 不也被郡守奖励了吗!李四:新法以来,咱老百姓安心务农,生活改善很多. 今年,我又买了几亩良田,高兴! 主人:秦国不仅富,还是七国中强国。我打了十年仗, 只有这几年才真正扬眉吐气,次次凯旋而归!,从中,我们了解到商鞅实行了哪些措施?,奖励军功;奖励耕织;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秦人虎狼也,三、商鞅变法的结果和意义:,1、结果,商鞅虽死,新法未废。,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

9、,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 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

10、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秦策一,探究1、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什么商鞅却因变法而死,材料一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材料二 太史公言:“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原因: A.变法侵犯了贵族守旧势力的利益,受到旧贵族的强烈抵抗(根本); B.严刑重法加剧了旧势力对商鞅的仇恨; C.支持变法的秦孝公去世(直接);,认识: (1)商鞅之死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者的悲剧。 (2)改革充满阻力,有时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 (3)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必须顺应潮流、与时俱进。,探究2: 商鞅虽死,新法未废。? 商鞅变法的

11、成功因素:1.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 2.秦孝公全力支持; 3.有充裕的时间,施行十年,令百姓能适应及接受 4 重农抑商,令百姓温饱,获人民拥护。 5.厉行法治,赏罚分明,人民知所遵守。 6.商鞅具全盘计划,如徙木立信,奖励耕战,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 A.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社会发展; B.是否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 C.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力量对比; D.人民是否支持; E.改革措施是否得当;,2、历史意义: (1)性质:,是一次较彻底的地主阶级封建化改革,(2)意义:,A、在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12、。,B、在政治上,瓦解了分封制、宗法制,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C、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3)局限: 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 3、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导致了秦朝的暴政 4、压制工商业发展,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5、变法也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四、商鞅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全面性 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等方面

13、 有效性 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 在法律上确定封建制度 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废除井田制和世卿世禄制,巩固练习,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 重农抑商;实行县制;统

14、一度量衡。,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食货志,1、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2、从材料三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变法使得秦国富强起来,材料四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4)材料四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 司马迁把人的品行作为评价标准。 我们对商鞅的评价标准主要是依据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